分享

北京胡同(182)后圆恩寺

 书柜茶室 2023-08-10 发布于上海

后圆恩寺胡同位于前圆恩寺胡同北侧,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后圆恩寺胡同,胡同名来源于圆恩寺,因胡同在圆恩寺背后而得名,宣统时称后圆恩寺。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三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七条,后复称交道口南三条。1979年称后圆恩寺胡同。7号“恩园”,民国时曾是蒋介石的行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为南斯拉夫驻华大使馆,现为友好宾馆,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3号院为茅盾故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胡同内有圆恩寺影剧院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故居,新中国成立后至1965年,茅盾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1974年12月,茅盾迁入后圆恩寺胡同的两进标准四合院,直到1981年2月入院治疗,他在这里度过了6 年的晚年生活。1985年故居正式对外开放。走进茅盾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影壁上邓颖超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金字。

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蒋介石来北平时的行辕。这里原为清宗室载旉(fu)的宅第。载旉是庆亲王奕劻的次子,其父奕劻乃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当过清廷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和内阁总理大臣,与袁世凯是姻亲。

蒋介石行辕是一座“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豪华建筑。

宅院分中、西、东三路:中路为一座西洋式楼房,砖混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半;楼前有一个带喷泉的水池,池中叠石为山,池周有刻石点缀,刻石来自遭劫后的圆明园;池东南有一座八柱西式圆亭,中路东侧有南北走向假山,起着分隔与联系东路的作用。西路为二进四合院,院内围廊环绕。东路为休闲区,庭院开阔,有花厅、敞轩、凉亭、游廊等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