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洲桥采风诗选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3-08-10 发布于美国

梅溪记行

林隐君

1

光阴乘舟,青碑提灯,陵园中

文友们在准备烧纸,香火们在忙于聚头

我逆流而上,头顶小瓦,身穿青布褂

打开教育这部书。在曹梦岐纪念碑前

我读梦里山河,多少长夜起伏,曼雨生烟

多少真理的味道,岁月的芬芳

还有人性的光辉,值得用我一生来品

2

从曹聚仁纪念馆进去,再出来

仿佛喝了一壶老茶,烟云动,白发返黑

衣襟下的心脏,跑出很远的路

去见证一个时代,对话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春秋在眼眶里起伏,时光和生命在飞逝

如果此时冬阳普照,通洲桥旁的

家风家训广场活动又没开始,我还想再来一壶

3

长天辽阔,渌绕西流,在风与水的中央

通洲桥横卧高处,登其阶,可造访故人

少年曹聚仁会从梦想出发

挂钟尖从旧时光出发,聚拢过来

王春翠回到怀春时代

石子路蹦蹦跳跳,古樟叶叽叽喳喳

恍惚我的余生,也回到了前世

4

没进王春翠故居,圆洞门上的“蹈德咏仁”

已让鹅卵石下的热土,厚重了三分

至里,德不分左右,仁不分南北,每扇门楣

都住着高古的风,开有济世的药方

一粒粒的警句,古朴庄严

每一粒都是道德星空下的母语,怀有陈香

每一粒都是玉石般的火焰,怀有普照之心

春归何处

 

春意,发痴般地爬上挂钟尖

悄悄地开在少年的黑眼里

一朵萦绕乡间的浪漫绽放了

风从山下廊桥的花鸟飞檐中呢喃穿过

那是山野情趣的芬芳入怀

一座通洲桥渡过了悠悠红尘

青石板上过往着一片片念想的印记

春归何处?

春翠的俏影,还在梅溪涟漪点点么?

清煮那一杯百年的文字

蒋畈的记忆

三白

蒋畈的记忆是三间老屋

曾经是太平军战火中的房坚强

曾经是日本兵炸弹下的钢铁墙

每一次毁灭性的灾难

都惟有这三间泥瓦房

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

如今依然

站在梅溪边的那片田野里

安然无恙

蒋畈的记忆是一幅地图

八十年前育才学园的墙上

描绘着曹梦岐对世界的梦想

那块红色的中国版图

在斑驳的墙上

写着岁月的沧桑

蒋畈的记忆是一条溪

溪水从越龙山顶而来

就像曹艺枪膛里射出的子弹

以不可阻挡之势直奔梅溪

甚至没来得及拐一下弯

没来得及歇一下脚

就已经与溪滩里的一堆堆乱石

掀起更为激怀壮烈的歌唱

蒋畈的记忆是一座桥

用坚硬的石材架起南北通途

用朱檐黑瓦遮挡住一生风雨

桥头的大樟树下

已经不见当年曹聚仁

追着王春翠奔跑的身影

惟有流不尽的梅溪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蒋畈的记忆是一朵花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

满山遍野的紫荆花

从东山岗的岩石缝

到挂钟尖的悬崖上

都有她绽放的笑容

蒋畈的记忆

是一次次的抗争

一次次的痛伤

蒋畈的记忆

也是一次次的成长

一次次的歌唱

站在通洲桥上,我听见 

胡美良

站在通洲桥上

我听见

一缕梅香

顶着北风奔袭

向南的马蹄

踏破一个沉睡的冬季

站在通洲桥上

我听见

一波海浪

迸溅起盐农的血腥

乌蜀山的松涛

响彻在蒙古戈壁

站在通洲桥上

我听见

一阵炮声

从台儿庄传来

唰唰的笔声

刻入海峡两地

站在通洲桥上

我听见

一片书声

摇荡着古樟的红叶

潺潺的流水

那是丹心潜底的悲音

站在通州桥上

我听见

鼓声咚咚

这是土地苍劲的心跳

这是中国崛起的声音

于是,我醉了

醉倒在一片祥和的天地

汉宫春·梅溪采风

刘新良

古道荒疏,已茅高草掩,乱石长林。寒风正催雨雪,时至冬深。重游旧地,望北山、横亘崟嵚。余脉处,廊桥焕彩,通洲遗迹犹寻。

十里醉乡如梦,向梅溪两岸,老树芳荫。流光霓虹闪烁,笑语忱忱。乡村增色,看聚仁、容貌天琛。应李杜,此番画意,诗情勃发难禁。

七绝  咏曹聚仁

徐国平

梅溪碧水润文豪,汗漫才思胸自滔。

         著述等身怀壮烈,书生椽笔利如刀。

      

    信使频传两岸音,南行北往见拳心。

     盈虚消息凭谁问 ? 赤子情怀付笔吟。

     几十年来是与非,尘封慨叹缺时机。

     奔波不悔诚情掬,为盼同胞携手依。 

七律  王春翠咏叹

徐国平

竹叶无奇尚耐凋,相怜岁月共扶摇。情真还忆撑夫业,意切犹倾溉邑苗。床上枕衾陪寂寞,案头书信寄通宵。黄鹂百啭无人解,结伴天涯叹梦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