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才学堂的那口钟——为纪念曹聚仁先生逝世50周年、育才学堂创办120周年而作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3-08-10 发布于美国

【导语】蒋畈育才学堂那口铁钟我听了10年,敲了20年,王春翠想取回未果,后来被小偷光顾了......


看了文章的标题,一定有人会诧异:你这位作者老家在太阳岭脚,距离蒋畈十来里路;蒋畈育才办校历史1902~1950,你又是1953年出生的,怎么会有既听又敲蒋畈育才那口校钟的机会呢?
读者朋友,请别着急,这是千真万确的。这是缘分使然。请允许我慢慢道来。

一、白沙完小的钟声

人世间有些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953年笔者出生于太阳岭古驿道边一个叫“经堂”的小村子里,翻过七里路长的太阳岭就到金华地界,金华人叫我们“浦江佬”。那时的梅江(通化)隶属浦江县。19601月,金华人改口叫我们为“兰溪佬” 了,梅江归兰溪县管了。有人传言说,浦江县撤掉了。1960年,我8岁。中官钱有个村校,只有一个老师,1~3年级,低段复式教育。上课下课,老师吹哨子。我在这里读了三年书。
四年级要到白沙去读。早去晚回,走读生。早上上学要背书包,还要拎蒸饭的饭筒(铝饭盒很少见,还要带点菜配中饭)。我的书包是妈妈用布做的,里面还有一块像书一般大小的木板,木板的作用是保护书,不会把书折掉。家里到白沙有5华里路。要经过柳塘边、太平户口两个村。白沙完小在白沙贤岗(白沙村南)。到达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先蒸饭。筒里的米用水洗一下,再装好水放到蒸饭格子里。放午饭的时候就可以来吃了。
老师敲响了上课钟。钟声很洪亮,每一个教室都听得到。对于这口钟的来历,那个小学生的我自然不会去关心。只知道那口钟的声音真好听。白沙完小其实是白沙殿改造而成的。整个校园地形不平,分上下两区块。我们四年级的教室在右下方,要走一截很陡的石级。四年级有两个班,我在蒋根土老师(墩头村人)的班里。
白沙完小的校长叫楼云,浦江人。读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在上层的大教室里读,班主任是项呈祥。项老师讲故事很生动,珠算教学很拿手。那口钟离我们的教室很近,声音更响了。
小学毕业,刚好1966年暑假。初中、高中学生当红卫兵,胆子大的大多去串联了。学校停课“闹革命”了。我告别了白沙完小,告别了那口洪亮的钟,回到了家里。


二、白沙初中的钟声
1968年复课闹革命,在白沙“新祠堂”读了半年书,学生不多,上下课用哨子吹。19689月至19707月回到了白沙完小的所在地——白沙初中(1970年正式命名为兰溪县白沙初中),读了两年初中(1969年小学下放大队办,白沙完小迁徙到新址“梧桐园背”,改名叫白沙小学,原白沙完小的校产由白沙初中接管(包括那口校钟)。那时班级分别叫“一连”、“二连”。老师以“杨钱二李”四人为主干。我的二连班主任是李顺力。听了两年那口钟的洪亮的钟声。开始注意到钟声是有变化的。
19709月至19727月我告别了白沙初中那洪亮的钟声,赴蜀山中学读书二年。校长张胜,每个年级两个班。我在二班,班主任是宋冬谷老师。发现,蜀山高中里的由工友庄库生敲的校钟根本不是钟,而是一截钢轨,声音短小,在厨房里蒸饭的同学因听不到钟声而常常上课迟到。根本没有白沙初中的校钟型制大气,声音洪亮浑厚,声波及远。
1972年暑假,蜀山中学首届生毕业,曾担任校文宣队队长、治保组长、篮排球队员、二班文体副班长的我,“听党的号召”,回乡务农。回家到生产队里与社员们一起割稻子、用打稻机打稻、拔秧种田、插猪毛灰、施肥耘田。文革还没结束,大学还没开门招生,杭州、金华、兰溪城里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刘源、白沙、上李等村(大队)。
1972831日,公社里突然通知我:91日到刘源小学去当老师。原来,刘源小学一位女老师因生活所迫突然离开丈夫儿女坐火车逃回北京娘家。我是临时补缺的。从此,我便加入了教师队伍。
刘源小学在平青,平青与白沙的直线距离只有一千多米。虽然隔着一座小山,清晨时,也可以听到白沙初中那口钟的声音。
每个周六上午,上课;下午,全公社小学老师都要到白沙初中集中开会。初中与小学合并一起,由初中校长管理。校长钱明能,能说会道,擅长文体。会前,先组织打一场篮球。初中组对抗小学组。我在小学组打左右锋。有的小学老师前来参会路很远,比如龙门小学到白沙20华里。

(1937年冬日寇占领上海,杭州危急,王春翠返回蒋畈接管校务)

见参会的人员到的差不多了,钱校长就会敲响那口钟的集合钟声,结束篮球比赛,然后召开会议。白沙初中周末篮球赛成了常态化。篮球赛利用了时间间隙,凝聚了人气,孕育了正能量,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钱校长调到高中里去了,以后的校长换了又换,再也没有喜欢打篮球的校长了。四五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对周六的篮球赛有那么一股冲动与喜爱。校长的爱好,对于校风、学风、教风都是有一定关联的。
刘源小学任教四年,19769月,我被调到白沙小学任教初中班(小学设初一班,初二到白沙初中读)。白沙小学所在地叫“梧桐园背”,到白沙初中的距离只有三四百米,那口钟敲出来的声音听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冬天的早晨,由缓而急、由急而缓的起床钟声更加清脆悦耳。这钟声几乎覆盖了整个白沙公社(共14个大队,大概10个大队能听到)。我住校在白沙小学,听了两年这样的起床钟声。


三、敲钟的规矩
19789月,我被调入白沙初中任教。全体教师轮流值日,每人值日一天。我也当上了值日官!当上了值日官才知道,这值日的钟声是不能乱敲的。敲钟是有规矩的。
起床钟:先缓后急,再由急而缓,一遍敲10~20下,敲2~3遍。
预备钟:“噹、噹噹、噹、噹噹......1+2模式,先敲一下,在连敲二下,反复3~5遍。
上课钟:“噹噹、噹噹、噹噹......2+2模式,共敲5~8遍。
下课钟:“噹........................,1+1+1+1模式,拉开时间距离,一下一下,可敲4~6下。
紧急集合钟:“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由慢到快,反复2~3遍。
熄灯钟:“噹........................,类似下课钟,拉长慢敲,一般敲5~10下。
值日官当了几轮,才真正学会了敲钟。在几位老教师的议论中,才得知这口声音洪亮的铁钟来自蒋畈育才学堂。比如,项呈祥老师就曾在蒋畈育才教过书。原来,解放后,蒋畈育才学校停办,这口铁钟就搬到白沙来了。我从小学四年级到现在当初中老师,这口钟的声音听了多少年?如今还敲上了......它的身世仅了解了一部分。
在我的40年教学生涯中,除了中途读金华师范2年、梅江职中任教5年,合并到墩头在梅江初中任教4年,大部分时光都在白沙度过,都在聆听蒋畈育才那口铁钟的洪亮悦耳声里度过。


四、王春翠想索回的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初闯文坛获得丰收的季节。1982年我加入了兰溪市文联,1983年加入了金华市文联,1983年第一期《山海经》刊登了我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江南第一家》,198331日《浙江日报》登载了我写的通讯《退休工人献款修凉亭》(太阳岭西侧半亭)。收获多多,故而兴致勃发。对蒋畈的故事也更关注了。有时也跑到蒋畈去。
1983年,我与王春翠逐渐熟悉起来,她要求我替她代写给邓颖超的书信。在她的多次要求之下,我不好拒绝,便替她代写。第一封信,写她请求邓大姐帮忙让红卫兵造反派归还曹聚仁赠送给她的在文革中被抄家的手表。对于她来说,手表是爱情的象征。第二封信,写她请求上级把蒋畈育才学园的铁钟归还给她,然后转赠给近外阳育才学校(当时铁钟在白沙初中)。
我接受任务,替她写好了“归还手表”一信的底稿。第二封比较难写,那口钟为什么要归还给你王春翠?证据何在?听人说,钟上有刻字。
无奈,我不得不爬上白沙初中的钟楼寻找证据。钟楼在白沙初中南面教师楼二楼的上面。找来一张梯子,爬上梯子的顶端,钻进那个狭小的空间,才看到钟的真实模样。我拨开蛛网,钻到钟下。钟的里面没有字,只有一截钢丝吊着的一块圆铁。圆铁下系着一根绳子,圆铁敲击的那个面平扁且铮亮。上小下大的钟架有四根方柱,一根粗钢筋从钟顶的孔洞里穿过去固定在架子上。最上面是椽子,椽子上面盖瓦。整个钟楼像一个小亭。钟沿与钟架之间的空隙很小,用手推着钟,人的头才能钻上去。人的身子被卡着,脚的站点又限制着。上又不能上,下又下不得。左手拿纸,右手拿笔,放在钟沿下面抄录。先看到一个面,“育才学校将 曹夫子讳文昭”。再将将头伸过去一些,可以看到“纪念钟 交业 金知松造”。钟楼上,实在是站无立足之处,转无转身之所,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要查什么文字,钟又不能转,人无三只手,侧面辨字,实在很难。最后查得“于宁波公安局”“宁波新顺德造”字样(后来过了20多年放平地上对照,抄错了一个字)。上上下下,二个多小时,弄得我满头大汗,满脸灰尘,浑身蛛网,腰腿酸疼。

后来才知道,曹文昭就是曹梦岐。曹聚仁的父亲还有一个名字叫曹良叙。清末秀才曹梦岐1902年倾家资在自家厅堂内办学,1929年积劳成疾病故。27年中,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那个“金知松”一定是蒋畈育才毕业生,从宁波公安局铸钟赠给母校的。无从知道金知松是哪个地方的人。钟的凸文中没有铸造时间记载。
从实物上找到了文字依据,按照王春翠口述的大意,便可以写信了。全文如下:
《关于纪念钟所有权的陈述》
兰溪县政协、教育局:
梅江区蒋畈育才学堂,创办于1902年,解放初期停办,曹梦岐任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一名叫金知松的学生,家里非常困难,读书却很努力,学校里替他免了杂费。他读完高小后,考上了公安学堂。毕业后在宁波做事。因感恩育才学堂对他的培养,他铸了一口铁钟,名曰《纪念钟》赠给育才学堂。育才学堂停办后,这口钟被搬到白沙新祠堂。现在在白沙初中(上面所铸字样见后页)。
育才学堂是私立学校,纪念钟应属于曹梦岐先生。虽然育才学堂已停办,曹梦岐先生已逝世,但其所有权仍应属曹家。
特此陈述,望回复!
曹梦岐儿媳、曹聚仁原配王春翠
19835月    日

底稿写好,让王春翠审阅,填上时间,由她自己寄出。

(注:2020916日笔者整理旧稿,发现19835月替王春翠代写的给兰溪县政协教育局和给邓颖超的两封信的底稿。)
曹聚仁送给王春翠的防水防震的瑞士手表没有拿回来,只退回108元钱。那两个在白沙公社里当主要干部的造反派说:拿到兰溪城里卖掉了,发票找不到了。碎银、书籍就更不用提起了。纪念钟也没有索回,上级说,放在白沙也起作用,不要搬来搬去了。1984年,王春翠当上了兰溪县政协委员。198681日受浦江县政协之邀赴浦江疗养,不久转到萧山孙女曹璨处养老。198751日因病逝世于萧山,骨灰葬于蒋畈曹氏陵园。

五、小偷光顾了“纪念钟”
两千年后,文物热在全国兴起。大约是在2005春节过后。教师们像往常一样,按时返回学校。不料,发现纪念钟被盗了。
我也纳闷,那么高又那么重,小偷是怎么偷走的呢?
学校领导报了案。公安人员来现场勘查,勘查了一番,走了。那时没有监控,线索几无。案子难破。
校长买来了一口新的小铜钟。纪念钟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

过了两年,纪念钟有了消息,说查出来了。那两个小偷在外地作案,被抓,经过审讯,招了出来。白沙初中已有了铜钟,纪念钟便放在镇文化站里了。2012年后,曹聚仁研究工作陆续开展起来,纪念钟成了曹研的稀有的实物。

据了解,2021年9月,梅江镇与聚仁村投入50万资金,在曹氏故居创办“曹聚仁事迹陈列馆”,展馆面积约200平方米,分列”峥嵘岁月”、“声名大噪”、“教授生涯”、“两岸密使”、“投笔从戎”、“落叶归根"等版块,展出曹聚仁出版的著作4O余种,还有曹聚仁写给曹艺、王春翠的亲笔信(手迹),展示了曹聚仁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弘扬蒋畈精神,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场所。

六、纪念钟摆入了《曹聚仁事迹陈列馆》

2022年2月17日上午 ,“曹聚仁事迹陈列馆”在蒋畈村揭幕开馆。纪念钟摆入了陈列馆,终于找到了它应列的位置。

纪念钟是蒋畈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精神的象征,是三千育才学堂弟子滴水感恩的典型例子,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先驱曹梦岐先生呕心沥血的回报、桃李满园的硕果,更是蒋畈育才学堂半个世纪乡村教育史的实物佐证!

但愿纪念钟还能敲出台湾回归、两岸统一的欢庆钟声,敲出驱除混沌、迎来清明的警世钟声,敲出曹聚仁故里日新月异、蓄势前行的脚步声......

缘分使然,纪念钟我听了10年,敲了20年,如今又写了它......

2022、6、26写于兰溪城南金兰悦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