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畈故事|曹聚仁笔下的父亲曹梦岐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3-08-10 发布于美国

从我个人的生命根源来说,我永远是我父亲梦岐先生的儿子,却又永远是先父的叛徒。

先父是一实的理学家,他对程朱理学和儒家思想的信,已经达到要排除佛道各派思想的程度。而我则是反孔的,倒和老庄的思想相接近

先父是曹家三百年中第一个上府去应科举的人,他到浦江城中去应县考,浦江童生指名他是金华人,便给赶了出来。先父心有不甘,便背着曹氏家谱到金华府应试,以第一名秀才压倒了全场学子。先父自幼种田,进了秀才,便挤到绅士中去了。他是不肯认命的人,到杭州去应最末科举人。那一科没有中,却带来了康梁维新变法的思想回来。他认为救国先要救乡,救国救乡要先办教育,以开启民智。他捐家办学,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春在蒋畈办起了“育才学园”,这是开中国新式教育先河之事。

先父青少年时,身体很怯弱,二十八岁那年,大病几乎死去。他处危殆境况中,总是说:“我比如二十八岁那年死去了,怕什么!”除死无大难,这就战胜了横逆之境。看起来先父那么一个瘦弱的身子,却有着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我阅世六七十年,能如先父这样敢作敢为的汉子,就很少了。先父一生公私交集,超水准的劳顿,数十年中,每晚上只有四小时的睡眠,年未五十,就已白发飘萧,五十四岁便谢世了。先父的一生心力,放在办新学上。从晚清到一九五0 年,那五十年中,先先后后,学生人数总在三千以上。他生前二十五年中,亲炙他的教训的也有一千多人。先父的风格在儒家之中,比较接近孟子。先父认为立志为圣贤,尧舜的己饥己溺,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这都是青年人应该有的志向。先父一生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而为之,是一个墨子之徒。在躬身实践上,和北方人颜元、李 的路子相吻合。他的关心社会治安,培养民间新风尚敢作敢为的立身之道,朋友们称之为“蒋畈精神。”先父初创“育才学园”,便是超时代的。先父兴女学,提倡放放脚,创办纺织厂以来,我们四近乡村的青年教育、妇女教育,就和城市的水准相接近。我们这一家,男男女女、大大小小,读书识字,提起笔来都能写得象象样样的,而且每一个人都能登坛演说,发挥得有条有理。以蒋畈为中心,这种识字教育的振幅有如太阳,影响到每一个村落。我和陶行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大半由我的至亲王琳弟而来,他的教人与立身和先父梦岐先生相吻合。王琳原是先父弟子,又是行知先生的入室弟子(南京晓庄师范第六任校长)。他说:“梦岐先生是土生土长,带泥土气息的陶行知,陶行知呢,正是漂洋过海,吃过面包的曹梦岐,着眼乡村文化,注重生活教育,行而后知,实践躬行,都是相同的。”

先父把教育事业看得那么重要,说起来他是校长,终身没见过半分钱薪给的校长;还兼国文和历史课程,他自己改卷,还时时要考核全校学生的成绩。先父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一事业上,把学生看得比自己子弟还关切。

先父的一生,一直乞灵于所谓“法律”的,不管谁是统治者,他相信法律是不变的准尺,正如朝代变了,度量衡的标准是不会变的。先父相信正可克邪,万事敌不过一个理字。他就是以理自恃,诉之于法,居然也打开了重重难关,很少失败的。先父主张认定目标一步一步做去,日久自成,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一生致力于普及教育,改良生产技能,只要耐着性子,慢慢去做,便可以成功了。

先父的治学立身之道,便和叶水心、陈同甫、唐忠友相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却没有城市洋学堂的习气:我们要自己扫地、揩桌子、煮饭、洗衣的。他说:洒扫应对进退,都是学问。

我对先父“畏”的成分多于“敬”的;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克制种种欲念,立志成为圣人之徒,因此我一直怕了他,不肯和他相接近。别人都以为先父只疼爱我这个孩子,我呢,却畏敬而远之。我是先父去世了以后五年中,梦中还是怕了他的。他在世之日,我几乎做什么都要考虑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再去做的。先父临终,对我有一句遗言:就是劝我要早睡早起,每晚的睡眠要足。这是他自己身受的苦痛,他这一生太劳苦了,就是睡眠不够,饮食不时,所以早衰了。先父乃是蒋畈村中的古樟树,我呢,是攀附在那樟树上的葛藤。

徐元奇 曹汛 摘自《蒋畈六十年》

《我与我的世界》

2012年8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