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市淘石

 北麓湖人图书馆 2023-08-10 发布于安徽

夜市淘石

这段时间,不知乍的,玩石的兴趣又来了。

大前晚回家路过邮政大楼,乘着酒兴,在石头夜市地摊上花九十五元买了两块黄蜡石。翌日中午下班,去结构层品赏,就着窗光再细看,感觉很值。是第一眼感觉很准吧。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feel life


昨晚酒后散步,又一路晃悠到北海中路的那一排石头地摊前。有一个新地摊出现,一位中年人,手拿着老大一朵絮白絮白的棉花糖,在小车前吃得有滋有味。这一排地摊,有七八个摊主,一溜子排开,为小城的夜市增色不少。

对于陌生的摆摊人,陌生的石头,我很在意。每每此时,我总要在摊前停留片段,以一种敏锐的眼光扫视一遍。果然相中了两块,拿回了家。意犹未尽,又出门下楼,来到地摊前。街光下,又相中了三块。

一块彩蜡石,一块冻蜡石,一块黄蜡石,一块猪肝石,一块图案石,每个大小都在五斤以上,就那块铁黑背景中泛着蜡黄图纹的图案石足有三十来斤,要是在店里,没有五百块是绝对买不下来。掏掏口袋,还有钱,是前天去文广新局领的稿费,加上零花钱不到四百块。讨价还价后,总共又以三百五十块的价格买下,让这位买石人帮我送进了结构层里。

以前不怎么懂石头的。零一年,那时小城玩石头的人少,刚刚起步,但很时尚。在太平湖畔工作时,买菜的吴老板用小货车带给我三块黄蜡石。一块刀砍细蜡石,一直是随着办公室的搬迁而搬迁,自我得知是珍贵石种后,怕被朋友或领导相中牵走,才从城里的办公室撤出,放到家里的厨柜里。

一块黄蜡石花三十元制木托后,经过几次搬运,现还陈列在家里的博古架上。还有那块最大的黄蜡石,足有二百多斤,我弃之不要,丢在办公室小庭园的台阶下,宾馆兴建茶楼时,被我那上司王总搬到室内陈设,以后调出后到宾馆停业再重建,这块大石头也下落不明了。现在想想,有点可惜,这么大的黄蜡石,现早已是难得之物了。

不知是谁最先在黄山北麓的浦溪河边发现黄蜡石的。在浦溪河流域里,上乘的黄蜡石,主要是产自耿城镇交界处的蒋家山到旅游学校的狮形山这一段的溪河里。可能这一段溪滩宽直,水的冲力大。因此,无论从石质还是水洗度或体量大小上来讲,相对较好。

小城早先玩石之人都知道,原地税局的崔局长特别钟爱黄蜡石。那时去他的办公室里,就象进入了一个奇石展览馆,个头硕大奇特,石质都属上乘。在他住的芙蓉小区,你不用找,那房前门后堆满石头的,就是他家。他屋里的石头就不用说了,也是分档次优劣陈列或收藏。

黄蜡石在本地也慢慢形为了一个产业。“拣石头”的人中,大多为社会自由职业者。这批人鱼龙混珠,也是黄蜡石收藏和交流的最大群体。是他们,推动了也炒热了黄蜡石的收藏热。

零四年后,那浦溪河是挖石最疯狂的时候,大批的上班族,在闲暇时,也投入了去河边掏石的潮流中。街面的店铺里,开始出现了黄蜡石的身影,黄蜡石这时也由玩物很快转化为有价的商品了。特别是走在北海路富市的那一排店铺,每晚都会有每日黄蜡石精品现世报道,转让价格也不断攀高,让人不由啧啧称羡。

零六年,出现了四五十位黄蜡石收藏大户,他们在崔局长的带动下,成立了奇石协会,可能就个协会是黄山区有史以来人员层次最混杂的社团组织。上至机关干部和大款阔佬,下至平民百姓和流氓地痞,但他们议论的主题是谁的石头好,谁的石头多,谁的石头市场价格高等等。

周围许多朋友玩着石头,也无形中影响着我,零六年调到城里后,那段时间也是很闲的。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每至周末,我就同好友章立华兄到浦溪河边掏宝。前前后后也掏了两年多,待浦溪河河道冶理工程结束,已很难掏到一块好一点的石头了。说实在的,那时我们掏到的精品也是不多,只能说是锻炼身体,消磨时间。再以后,石头掏不到了,我们就到河边村庄里农户家,花点小钱,掏宝拣漏。弄到后来,中意的石头是越来越少,我们的兴趣是越来越减退,加上我后来迷上摄影,爱上写作,喜上古玩,最后几乎丧失了去河畔村庄掏宝的兴致了。

玩民国瓷件有两年时间,特别是对那浅绛彩,兴趣甚浓。前段时日,发现那仿制的浅绛彩“炸弹”充斥市场,也很快收手退出,冷眼相看。

玩玉玩的比较早,经过这么多年,也渐入佳境。但偶有打眼,因那做旧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一个行业,你脱离时间久了,会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会掉拍落伍的。前个月在老街老丁那里买了只原石玉挂件,料是原石,质尚可,那色沁和雕刻是明显的做旧所成。看来玩什么,都得长个心眼。在利益面前,许多东西都会失去自然,失去真实。

偶尔也去店铺里去掏黄蜡石,但那价格也确难承受,花太多钱收藏也无多大意义。到是那北海路夜市地摊上的,一到下班时路过,就见人操起一块广告布料,铺放人行道街侧,把摩托车纸箱里的石头一个一个拿出来摆放上面,拿个小板凳,背街面路而坐。有几个是直接把石头摆放在带斗的车厢里,更方便直接。当然这车载的石头数量通常是多些。

在这条街道里来来回回,对这些黄石头是太熟悉了,好差一般一眼就能看出。时间长了,这地摊也不会有太好的精品,许多都是熟客,石头堆里早就没有了新意。反而在一些陌生的摆摊人那里,偶尔能见到让我眼睛一亮的石头,这就凭你的眼力了。他们大多是纯朴的农民,商气相对少些,对一般石头的内涵品质,缺乏评判力。你出的价,能满足他们的力气活,能算上他们的时间钱,通常也就能成交了。

石头本来就是上天的精灵,在地底下沉睡,在夜光中沉默。如果你是个有缘人,在那醉意朦胧间一照面,那动人的感觉最真实的。所以,晚间我一路过那一溜地摊,熟悉的一见到我,总是那两句:

“今天喝酒了吗?” 

“今天出手了吗?”

因为我也故意让他们知道,我不喝酒是从来不冲动乱买地摊石头的,让我少一些商气,让他们少些防范,多一些侥幸心理,也多一份意外收获的开心。

但有一点,也是最真实的,那是我眼力未欠佳的时段,也是思维很活跃的时段,反正我口袋里从不敢放太多的钱。

2012.10.11


ALONE


独处,是一种高远的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