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勇|行走旌德

 北麓湖人图书馆 2023-08-10 发布于安徽

行走旌德

 文图 | 王勇 

旌德又名旌阳。四面环山,凫山东峙,梓山南屏,西山西簇,柳山北护,山城静静的生长在绿的怀抱中。徽水自南向北穿城而来,彩虹桥南汇白沙河水呢喃而下。二水穿城,那是一份天造地设的灵气。加之古桥林立,“烟光分两岸,城阙接三桥”,城的历史岁月可在流动的河水中娓娓道来。

阳春三月,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时节,我有幸来到这个区位独特、生态优良、人文灿烂、底蕴深厚的“国际慢城”---旌德,一睹她的美颜。

她把历史融入生活 

“皖南井冈”黄高峰,这里树高林密,陡壁悬岩,巨石嶙峋,峰顶下百米处有三个生气的洞穴----风洞、水洞和火洞,这三个洞的半山腰还有一个狮子洞。皖南事变后,皖南党的指挥机关曾在这个山洞里,胡明、孙宗溶等负责同志,在这里指挥皖南党和人民的地下斗争。

黄高峰山下有个村庄,王家庄,在黄高峰入口处,这是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著名红色村庄,全村仅有三十五六人,党员就占了五分之一。当年“皖南事变”后,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国民党顽固派曾逮捕了王家庄全村所有的男女老少,严刑拷打,逼他们供出坚持皖南斗争的领导人和新生的皖南游击队的隐蔽场所,但王家庄人宁死不屈,即使牺牲自己也决不供出党的秘密,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因此形成皖南革命的燎原之火。

如今王家庄胡明纪念馆与皖南革命历史纪念馆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纪念馆的珍贵史料、一个个故事,一幅幅画面、一帧帧影像,默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王家庄纪念馆那红色印记创越时空,讲述曾经的辉煌往事,革命精神历久弥新。锦衣玉食享太平,岂忘先辈不惜命。想当初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他们的舍生忘死,就没有我们当下的美好。文物不语。幸福生活来自不易,让我们去旌德黄高峰开启一段红色之旅,让先烈精神和信念感召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旌歙古道中国十大徒步古道之一,全程约40公里,亦称隋唐古道,地跨旌德县、歙县、黄山区、绩溪县,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是连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也是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一条徽州古道,以幽、险、峻、雅的特色抒写着历史和文化的传奇。得闲的你可以顺着山路拾级而上,山林空气特别纯净、清新,山风吹过,沁人心脾,放慢匆忙的脚步,漫步旌歙古道,任思绪万千,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的聆听风声,神交古人,将目光投射到遥远的历史,此时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当时由于生存资源的匮乏,为了改变命运,一代代徽州人只能背井离乡靠贩运盐、茶、山货出行谋生的场景,感受到徽商穿着芒鞋在上路的青石板上踩踏留下的足迹,体会到徽商外出谋生历经艰辛。

她把花海引到城市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仆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清朝乾隆《菜花》向人们展示了有一种春天,叫做油菜花开。

在旌德白地镇汪村“云上梯田”,你会发现油菜花开之时,卷起层层金色的波浪,金色的菜花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在黄灿灿的油菜花海里,游人拥抱花海,亲吻花朵,呼吸花香,他们赏花观景,尽情徜徉,有的与花朵依偎,拍一张张好看的照片,定格一段美丽的清影,给未来留存一份美美美的回忆。

我土生土长在农村,曾无数次从油菜花中穿心而过,内心安然若素,无一丝波澜,平淡到就像每天呼吸的空气,并不觉得有什么诗意,当然油菜花并不介意我喜爱与否,照样轰轰烈烈盛开着,散放出抢占真个春天的欲望。我只记得油菜花的美不是花开之美,最美处是成为“压箱底钱”:那时老人看病靠它应急,孩子上学靠它积攒,买点鱼肉改善生活靠它接济......小镇上那散发着浓浓香味的榨油坊,是油菜花开最美的期望和最好的而归宿。

来到旌德,得知岭下花海连续两年被央视现场直播。我身不由己的重新感悟起油菜花之美,我发现扑面而来的油菜花,每一株都那么泾渭分明:菜干沉稳坚毅、翠绿的叶子春意醉人,明黄的花蕊笑意满怀,圆润的水珠点滴其上,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型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宛如一首精妙的绝句,那无数朵十字小花,居然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难怪宋朝诗人杨万里能写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佳句。

她把艺术送到民间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而核心。在旌德木雕、宣砚、木活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中,木雕是一颗夺目的明珠,在旌德高铁站北侧国安木雕馆是不可多得的“打卡点”,该馆以明清时期的木雕建筑家居艺术文化为主题,参展面积400多平方米,馆中所陈列的藏品主要以徽雕为主,并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古代精品木雕,约4000多件,其类别有建筑构件、古床、家具、各类雕板、摆件等,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其中“两奇三宝”:全猪宴、日月图、罗汉床、嵌牙千工床、翡翠白菜,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文化素养;馆内的每一件木雕的精品刀法细密流畅,人物形神兼具,洋溢着一股自然而生的神韵,并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刘海戏金蟾、三英战吕布、陶渊明爱菊......他们面容生动,衣带翩翩,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卷轻舒的衣袖,无不引发欣赏对古典美的种种联想。可以说国安木雕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也是一种具有秀丽色彩的文化,更是一种语言,向人们诉说着历史故事,见证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 

旌德宣砚古称“宣州石砚”,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兴于晋,盛于塘,先笔而生,伴墨而长,传承千年,使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宣砚石材细腻温润、纯净无暇,结构致密、凝而不松;肌理均匀,腻而不滑,下发俱佳,利而不罚;矿纯脉壮,净而少疵;石伴水生,润而不干。其硬度、密度、锋度、润度和纯度五大要素实现了科学组合,而且其色泽沉静厚重、精光内敛,品纹细腻丰富,赏心悦目。驻足观看宣砚作品《天圆地方》《梅开五福》《岁月》《秋山访友》......你会赞不绝口,流连忘返。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曾盛赞宣砚“凝腻净润,堪争第一”,2014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旌德县“中国宣砚之乡”特色区域称号,2016年宣砚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 

位于版书镇旌德木活字印刷体验馆馆,馆内设有木活字印刷工匠塑像和刻有木活字的板韵轮,馆内还原了当时木活字印刷的场景,从刻木活字开始到文字印刷成册,一道道工序,在这里都可体现。公元1295年,山东人王祯来到旌德任县尹,在任旌德县尹(1295—1300)时,他开始撰写农学专著《农书》,在撰写《农书》过程中已考虑刊行,深感传统雕版印刷和胶泥活字印刷费工费时,于是在旌德首创木活字、印刷大德《旌德县志》,如今你可在设有木活字印刷体验场地,亲身体验古法油墨的传奇技艺。

人生本是一次心灵的远行,我们不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其实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在平淡、从容,不经意的途中,行走旌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旅程,眼下,花正艳、树正绿、竹正幽,你不妨得闲暇之时,行走旌德,来倾听她潺潺流水、感悟她厚重的人文底蕴、领略她的山川美景。

+

作者简介:王勇,男,中共党员,钟情于文学,现供职于宣州区古泉镇人民政府。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宣城散文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鳄城文学》《安徽日报》《安徽日报农村版》等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