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主要指标

 观研天下 2023-08-10 发布于湖南

一、构建蓝绿交织生态空间

按照旅游度假区目的地标准提升空港中央公园、棠湖公园、空港花田功能品质,加快打造杨柳湖、永安湖等城市公园。重点建设锦城绿道、锦江绿道、杨柳河绿道等区域级绿道。以绿道有机串联空港中央公园、空港花田、大运场馆、旅游景点。综合整治锦江、江安河河道,建设怡心湖、泉水河等河湖湿地,打造蓝绿交融、人水共生的蓝网生活圈。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古树名木。到2025年,形成一山一园两楔多廊生态格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 平方米,全域绿化覆盖率达50%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生态公园行业发展态势调研与投资战略评估报告(2023-2030年)

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能源结构,全面开展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替代行动。深入推进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确保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倡导市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到2025 年,政府采购中绿色采购比重达100%

三、强化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转变。开展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PM2.5 年均浓度控制在35ug/m3 以下。持续推进锦江、白河、杨柳河等流域治

理,全面实施排口、黑臭水体整治和河渠清淤,严格落实河长制,十四五期间黄龙溪等重要断面水质达到断面考核要求。分类防治土壤污染,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以大分流、细分类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积极创建无废城区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水质管控能力提升

在锦江流域设置14 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鹿溪河、锦江等流域安装流量监测设备,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工作。

大气、水、土壤监测及大气精细化管控提升

在产业功能区和主要交通干道等区域建设超精细水雾系统,提升大气环境精细化管控能力。建设土壤、地下水监测网络,打造集地下水污染监测、溯源与预警一体的数字化系统。

垃圾处理能力提升

加快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处置项目(一期)迁建、建筑弃土及建筑垃圾消纳等项目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400 /日,建筑垃圾消纳能力达40 万吨/年。

固体废物回收处置利用及监管能力提升

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采用卫星遥感等先进设备提升固废监管能力。

四、促进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建立以价值开发为导向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承接锦城公园生态资源外溢,依托公园、绿道等优质生态资源,营造绿道+赛事”“公园+产业”“场景+消费等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激发生态、文创、研发等投资需求,孵化创新研发、设计咨询等产业,培育生态美学文创、户外商业消费等新业态,形成生态投入环境改善品质提升价值反哺良性循环。实施大树轮岗植物群落优化提升行动。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生态价值转化工程

公园商业价值转化

依托空港中央公园,招引优质文旅项目,营造良好环境吸引人流,着力打造融合城市旅游、文化产业、情景体验、商业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式城市公园综合体。

公园社会价值转化

建设天府荆溪茶具博物馆、何建明工作室、双流文物修复中心、成都文艺志愿者之家等项目,推进成都“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中心暨凤翔湖音乐创意公园建设,建成后举办文化、旅游、体育、创意类公益活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