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耗电太快,是这个开关没关掉,教你关闭,省电省流量

 娴中带甜 2023-08-10 发布于上海

导语

手机刚购买回来时,只用了一两天也不需要充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发现电池续航明显减少,每天需要充电两到三次。

这是因为手机使用时间较长后,里面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多,各种通知源源不断地涌入,导致电池耗电量明显增加。

图片

这不仅浪费流量,还使电池迅速耗尽。为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种简单的设置方法,只需进行一些简单调整,就能有效提高手机的续航能力。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关闭应用自启动

随着我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安装的软件也越来越多。然而,有些应用会在后台自动启动,这会消耗手机的电量和流量。

幸运的是,关闭这些应用的方法很简单。

图片

首先,我们打开手机的设置,然后进入应用和服务,并点击应用启动管理。

在该页面上,我们可以查看已下载的各种应用。如果一个应用的开关是打开的,那么它就会自动启动。

对于我们很少使用的应用,可以选择禁用其自动启动功能,同时关闭允许自启动、允许关联启动和允许后台活动等选项。

这样,应用就不会自动启动,还能减少手机的电量消耗和流量使用。

图片

关闭自动启动功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应用都适合关闭自动启动。一些应用可能需要在后台自动运行以提供实时通知或其他功能。

因此,在关闭自动启动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每个应用的功能并评估其对电池寿命和流量消耗的影响。

第二个,抬起唤醒功能

通常,我们的手机都有抬起唤醒功能,它会在我们触摸屏幕时自动亮屏。除了通过晃动或触摸屏幕,收到短信时也会自动亮屏。虽然这是一种常见的状态,但它会消耗很多电量,所以我们需要关闭它。

为了禁用抬起唤醒功能,我们只需在手机设置中找到相应选项。大多数手机的设置界面类似。

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手机的设置菜单。通常,这个菜单图标就在主屏幕上,你可以通过滑动屏幕寻找它,或者使用搜索功能来查找设置菜单。点击设置菜单图标后,一个新界面就会打开。

在设置界面中,有各种各样的选项供我们选择。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与显示和亮度相关的选项,它通常被称为“显示”或“显示与亮度”。它的图标可能是一个屏幕或者一个显示器。

图片

点击这个选项后,你会看到关于显示和亮度的各种设置。你需要寻找一个与抬起唤醒功能相关的选项。这可能被称为“抬起唤醒”、“唤醒功能”或者类似的名字。

一旦找到了这个选项,你会看到一个开关按钮。默认情况下,这个开关是打开的,说明抬起唤醒功能是启用的。为了禁用它,只需点击开关按钮,使其变成关闭状态。

关闭抬起唤醒功能后,你就能省下很多电量了。因为当抬起唤醒功能开启时,手机会在你触摸屏幕或收到短信时自动亮屏,这会导致手机消耗更多的电量。但是,一旦关闭了该功能,屏幕就不会在没有任何操作或新消息的情况下自动亮起,从而减少了电量的消耗。

图片

虽然抬起唤醒功能对于使用手机非常方便,但对于那些追求电池续航能力的用户来说,关闭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偏好来决定是否关闭这个功能。

第三:关闭消息通知

在当今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经常会下载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然而,有些应用程序过于热衷于向我们发送推送通知,这不仅浪费了手机的电池和流量,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必要的打扰。

图片

首先,进入手机的设置界面。在大多数手机上,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方的图标或者下滑屏幕来访问设置。

其次,在设置界面中,找到并点击“通知”选项。在一些手机上,这个选项可能被命名为“应用和通知”或者类似的名称。

然后,点击你想要关闭通知的应用程序。在此之后,你将会看到一个名为“通知管理”的页面,展示了该应用程序的通知设置。

图片

最后,滑动页面直到底部,并找到一个名为“关闭通知”的选项。点击它,并确认你的选择。

通过以上步骤,你就成功关闭了该应用程序的通知功能。从此以后,该应用程序就不会再向你发送推送通知了,节省了手机的电池和流量,并且减少了对你的打扰。

第四:开启屏幕自动调节

为了保护眼睛并节省电量,很多人在使用手机时喜欢将屏幕亮度调到最高。实际上,我们可以选择自动调节屏幕亮度,以获得更舒适的视觉体验并节约电量。只需要在手机设置中选择显示和亮度,找到亮度进度条下方的自动调节选项,并打开它。一旦启用,手机将根据环境光感应自动调整屏幕亮度。这样,我们使用手机时就不会遇到屏幕太暗或太亮的问题,并且能更好地保护眼睛。

图片

图片


写在最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