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四)

 昵称MJRlOV28 2023-08-10 发布于辽宁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最久的皇帝,所以,皇子们的较量也最久。

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人称“八贤王”的胤禩,在这场激烈的帝位争夺上可谓是一个主要角色,但归根结底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胤禩的母亲出身卑微,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皇子,所以胤禩是在大阿哥胤褆的母亲惠妃身边长大的,因此,他与惠妃感情甚亲。没有强硬的家族背景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胤禩深知此道,所以从小便忍辱负重、加倍地学习文武知识,希望以此夺得康熙的注意力。

康熙本就是一个宽宏大量、心性随和的皇帝,自然也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像自己一样待人为宽。胤禩虽然年纪小,但是和哥哥们同样得到了父皇的重视,这对于从小就颇受冷遇的胤禩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机会。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四)

影视剧中的康熙皇帝

胤禩是何等聪明之人,且甚晓世故,深知既然母亲这边没有什么能够依赖之人,就一切要靠自己了。他潜心研究康熙的脾气秉性,以父亲的行为准则为准则。加之本来就没有身为阿哥的骄纵之气,又故意与朝中大臣处好关系,可谓是有求必应,深得众意。在众兄弟中胤禩不但与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朝臣也是相交甚欢。朝廷中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王公大臣们往往会第一时间去八王府打探消息,可见他们对胤禩的逢迎和追随之情。就算是同为竞争对手的大皇子,在自知自己没有希望的前提下,都会把手中的一票投给这个八弟,可见,胤禩在为人处事上是何等高明。

康熙8岁登基,亲政以来经历无数坎坷,一步步走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之后,没想到临老了,还要为自己的儿子们操心。更没想到儿子们之间的皇位之争比以往的战争都更为激烈、也更为撕心裂肺。康熙一天天老去,他的皇子们也蠢蠢欲动起来。

康熙以为废黜了皇太子之后,诸皇子之间的矛盾可以缓和,但是恰恰相反,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反而愈加严重。在这个时候以皇八子为核心的八阿哥党积极钻研,精心谋划,想取得皇太子的地位。胤禩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擅长借他人之口诉己心中之事,从来不会直接地表达自己想如何做,他会引导对他亦步亦趋的追随者们在康熙面前说尽自己的好话。确实如此,自己说十句也抵不住别人说一句的。所以,他更加地极力拉拢朝中重臣,渐渐地就形成了“八爷党”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四)

影视剧中的八爷

身为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在自己的身边发生党派之争。眼看太子党被废除,可以安宁一时,没想到又出了个八阿哥党,甚至比太子党还要嚣张,招数更是花样百出。王公大臣们纷纷举荐不说,还安排算命之人从中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说八阿哥有帝王之相,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胤禩虽然聪明,但是其实并没有彻底了解康熙的心意,康熙是老了,但是他还没有傻。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的时候,胤禩被康熙授权全权处理、审讯有关涉嫌之人。之所以追究到底,是因为康熙一方面是想打击朋党之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要找个倒霉蛋来为自己的二儿子背黑锅。儿子终究是儿子,做父母的始终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丢掉性命的。所以,努力在给胤礽找一条退路留着。可见,事到如此康熙还是非常顾及自己的儿子的。所以,要狠整太子党羽,迁怒于他们没有能好好地辅助太子,使得太子有被废的下场。

可胤禩倒好,平时学康熙学的还不够透彻,仁义道德也只是表面而已。看哥哥们相继落马,胤禩平时的仁慈也荡然无存,心狠手辣的一面完全暴露了出来。看到当了几十年的太子终于下马了,而这次主审人还是自己,千载难逢的机会到手,下定决心要让这个昔日的前太子彻底没有反身之地。办起案来手下是毫不留情。他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却真正低估了康熙对自己儿子的爱。太子是再也没有反身之地了,可他自己多年的仁义形象也在康熙的心中彻底崩塌。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四)

眼看康熙的身体愈见衰败,时间不等人,胤禩决定主动出击来进一步制造康熙最为看中的宽容、仁义的形象。他私下聘用了张明德这个相士,让他大肆吹捧胤禩,说胤禩“白气贯顶”,乃明君之相,没想到康熙得知后大发雷霆。

聪明反被聪明误,胤禩的本意是想利用朝野舆论给康熙以压力,从而迫使其顺从众意,立自己为太子。殊不知此举已是形同对抗,大大地触动了康熙的龙须,招致康熙的强烈抵触。

这招不成又出下招,胤禩虽然与十四皇子胤祯交好,但是一旦涉及皇位就完全不念兄弟之情了。在康熙的寿辰之时,暗中掉包换掉了胤祯送给康熙的礼物,变礼物为一只死鹰,让康熙大为光火。从这就可以彻底看出胤禩平时的孝心、善心是何等虚伪。

康熙何等圣明,早已看透了胤禩的心思,对这位“仁义”的皇儿已经彻底失望。康熙临终前也曾对他的儿子们做了一个短短的总结,给胤禩的评价就是:处处学朕,又处处学不像。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初三日,康熙终于寿终正寝,病逝于畅春园。做了一辈子八贤王的胤禩到最后也没有如愿登上皇位。虽心有不甘,但还是败在了胤禛的手下。

时间一晃,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年底。当康熙爷在畅春园驾崩的消息传出时,大多数人们惊愕地发现,最终登上大清王朝第五任皇帝宝座的,居然是之前一直相当低调的皇四子胤禛--也就是为后世所熟知的雍正皇帝。

事实上,由于这一历史事实即使在当时也无人见证,因此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平头百姓、荒野村夫,对事情的真相都无从得知;再加上牵涉到政治利益的得失,最终生发出形形色色关于雍正篡位的说法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