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朱永林548cr9af 2023-08-10 发布于湖南

证素分布结果讨论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通过对证候的辨识而确定病位与病性;为提炼出的诊断单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疾病核心的认识。本研究中共获得病位类证素8种,以脾(37.93%)、肝(17.24%)为主,张志礼教授认为脾失健运为湿疹发病的根本,脾失健运则湿邪内蕴浸淫肌肤;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而肝疏泄功能失常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之邪蕴而化火,蒸于肌肤而为病。本研究中共获得病性类证素12种,以湿(28.00%)、热(23.33%)、风(12.67%)为主,提示风、湿、热邪与湿疹的发病有着密切关联,与朱仁康等医家对湿疹病因病机的理解与阐述相合。上述结果与卢博对湿疹的证素统计结果相似。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证型与治则统计结果分析

根据证型分布可知,本组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其次为阴虚血燥证、脾虚湿蕴证;风热蕴肤证、阳虚证、风寒证占比较少。

赵艳霞等通过调查发现:湿热浸淫证湿疹的年发病次数在各个证型中最高,因此本研究中湿热浸淫证的收录最多不足为奇。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湿邪为患,脾脏喜燥而恶湿,湿易困脾而脾“虚”;同时湿浊黏滞,日久伤阴,则脾虚湿蕴证及阴虚血燥证亦较为多见。

根据治则统计结果可知,本组名老中医治疗湿疹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养血润燥为主要治则。治则与证型在频率分布上基本呈对应关系,“祛风止痒”治则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可能与湿疹的病因病机相关:湿邪黏滞,郁而化热,热盛耗伤阴津,阴虚而风动;日久血虚亦可化燥生风,因此治疗时重视祛风止痒。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本组使用频次前10位药物分析

本组药物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茯苓66次,第二位为甘草64次,第三位为白鲜皮59次,四到十位依次为地肤子50次、地黄45次、苦参45次、薏苡仁44、当归43次、防风39次、蝉蜕39次。其中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蝉蜕等药功可祛风止痒、疏风止痒;

茯苓、白鲜皮、地肤子、地黄、苦参、薏苡仁多能清热利湿、利水渗湿、清热解毒;当归补血活血,与前文治则统计结果相呼应,具体分析如下: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茯苓:《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诸多医家认为茯苓利而不猛、补而不峻,兼备扶正与祛邪,有“十方九茯苓”之说。湿疹的病因众多,但湿邪贯穿始终。茯苓既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通过健脾以达祛湿的目的,是为治湿之根本。

且茯苓不温不燥,利湿而不伤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胆碱、氨基酸、挥发油等多种成基于名老中医医案浅析湿疹内治法用药规律分,且邓刚民等通过大鼠实验发现提取自茯苓的“茯苓素”具有与醛固酮类似的结构和利尿作用。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张志礼等医家认为湿疹的发病基础为脾失健运,而甘草具有补脾益气固表之功;甘草药性和缓,缓和方中峻烈之品,还可减毒,故素有“国老”之美称;上述功效可能与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成分的增溶及减毒作用相关。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白鲜皮:其药性苦、寒,有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药理学研究显示,白鲜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酚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杀虫、止血、升白细胞、调高免疫等作用。丛欢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白鲜皮水提取物可通过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抗湿疹作用。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地肤子:《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地肤子可“利小便”,用于治疗小便涩痛、湿疹瘙痒等症别是当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皮损糜烂渗液增多时,效果更佳。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地肤子总黄酮、地肤子总苷等地肤子提取物可以起到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地黄:根据《中国药典》将医案中的生地黄、生地规范为地黄。生地黄,玄参科植物,其药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肾经。慢性湿疹病久伤及阴血,生地黄既泻皮肤湿热之际,又能兼顾祛邪不伤正,清热不伤津。郭侠等以生地黄治疗急慢性湿疹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地黄不仅具有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还可以抗炎、抗过敏。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苦参:传统医学多认为,湿疹的致病因素无外乎风、湿、热三邪,苦参可清热燥湿,治疗湿疹的效果显著。有研究表明:苦参素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在各型湿疹的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急性、亚急性湿疹的疗效尤为显著。一项动物实验表明:苦参能够调节Th17细胞的分化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薏苡仁:薏苡仁功善利水而耗伤真阴,为利尿祛湿之要药,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疹渗液多、肌肤肿胀时,可方中应用大剂量薏苡仁以祛湿。同时薏苡仁脾健渗湿而不滋腻、性凉清热然不伤胃,为湿疹治疗之良药。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路杰云将阴囊湿疹辨为“脾虚”、“湿盛”,临证时予口服中药汤剂,方中重用薏苡仁,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抗炎、解热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当归:伞科植物,其药性温,味甘、辛,为“血家圣药”,尤其在血虚风燥型湿疹中发挥重要的补血养阴润燥作用。现代研究已从当归中提取出酚酸类、苯肽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当归多糖(ASP)被认为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同时ASP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防风:防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风为百病之长,风湿相搏,困于肌肤,常使得湿疹缠绵难愈。防风辛散风邪,且质润,甘缓不峻,乃治风药中之良品;又兼具解表、胜湿之功效,故在总多的治风名方如消风散、荆防败毒散等中都能见其存在。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现研究表明,主要成分有色原酮、香豆素、有机酸、多糖类等,所以在治疗本病中发挥抗炎、抗氧化、改善调节免疫力之功,其所含挥发油成分还具有抗过敏,护肝等作用。蝉蜕:蝉蜕可疏散风热,药理实验证明蝉蜕有抗炎、镇咳祛痰平喘、镇静止痛解痉、抗惊厥、抗凝等作用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高频中药统计结果分析

高频中药药性统计结果分析本研究中名老中医治疗湿疹的高频中药以寒性为主,温性次之,再次为平性和凉性。其中寒性56.09%,温性29.27%,平性12.20%。有数据统计显示:寒性药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及皮肤疾病症状,症候以湿热、阴虚、热毒、风热为主。

有调查说明:湿疹不同中医证型的年发病次数具有差异,而以湿热浸淫证年发病次数最多。寒性药物在湿疹中的应用多取其清热泻火之意,而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寒性中药多能镇静消炎,用于治疗湿疹具有明显的优势。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温性药长于补助阳气、温经通络,《素问·调经论》有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湿疹日久者血气不充,此时应用温性药补虚助阳。同时,寒凉药多用易伤阳气,此时温药调和药性,使不至过于寒凉。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温性药可提高交感神经一肾上腺皮质、髓质系统机能,并可加强代谢过程。

平性药物使用频率排名第三位,平性药物的使用,一是为了配伍气味以调整阴阳,二是平性药物可配伍寒热药物,起到了辅助调和之功。高频中药药味统计结果分析五味的产生,最初是通过品尝而反映了药物的真实味道。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首载五味功效:“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本次研究得出名老中医治疗湿疹高频中药以甘味、苦味为主,辛味次之。

本研究中甘味药的使用频次位居第一位。本组湿疹患者多用甘味药可能因于以下三方面:苦寒败胃,甘以护之寒热并用,甘以调之;益气补血,甘以助之,即防止苦寒药损伤胃气,调和方中寒热之性,且滋补气血,对于湿疹后期血虚风燥证尤为重要。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其补益作用与其所含的如糖类、脂肪、皂苷、维生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等成分相关。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其一清泄,清热泻火;其二燥湿;其三,坚阴。有关于苦味药与四性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从总体看苦味药中寒(凉)性多于温(热)性。用苦、

寒药有助湿疹清热利湿。辛能散、能行,辛味药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多样。大部分辛味中药归于肺经、肝经及脾胃经,在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在湿疹的治疗上,辛味药入肺经可散表邪,行气利水;入脾胃经可化脾胃湿浊。

名老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浸淫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