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雅居|雅舍|雅趣|雅意|梁实秋

 灯下悦读 2023-08-10 发布于广东


中国人的雅居,清远超逸,自成幽境

“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

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

即知此是我室”,精辟入里。

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 梁实秋 《雅舍》


古人常言:“ 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觅一雅居,内省自观,恐怕才是人生最高的乐境!

白居易作《庐山草堂记》、刘禹锡著《陋室铭》、归有光书《项脊轩志》,清室中尽得性灵之安养。


雅居清闲,沉静中自得真味。

文学大家梁实秋先生,将自己的一方陋室,乐称为“ 雅舍”,视其为人生之大满足,并自述到:“ 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品尝过静中滋味的他们,写出的文字也意趣悠长。


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清居净舍,不在宽庭广宅,只以畅怀为真。苏轼曾叹:“清风一榻抵千金”,如此境界我辈虽不能至,但心可感之。

坐卧之间,尽是诗情画意;凭倚之际,皆乃雅幽清逸,这便是中国人诗性的精神和诗意的雅居。一几一榻间,满是忘尘的自由、无为的浪漫、舒怀的天真……

赏一具木榻,远慕槐荫高卧之适、茶烟禅坐之意。忘机时,心飘燕客净室雅院。畅神之时,形卧旧榻,似感清风。


抚一张书桌,遥思蕉窗读书之乐、下笔有神之功。迷离中,神游先贤幽斋画阁。醉心之际,人伏清案,似听书声。


观一方香几,领略红袖添香之美、物外高隐之姿。不觉间,意入古人清居雅室。忘情之余,手抚曲几,若感余温。


凭栏伴椅,伏案卧榻,人生清乐,莫过如此。然而这些诗般的意境,也绝非草率经营,雅人自有讲求。正如梁实秋所言:“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精辟入里。

幽客曾论,雅居之要法有三:

一、疏朗之致

燕贤雅居,尚求一番幽韵,若是堆叠如市,颇损雅趣,难见君子之风。

而雅居要法之中,尤以疏朗为先,唯简括可生余韵无穷,足令神畅意和。一椅一案,立见清逸之姿;一物一景,便观幽雅之情。真以简胜繁者也。



二、图画之意

清居之美,当妙如图画,清人李渔曾论:“ 安顿合宜,参差错落,自得其高雅之趣矣。”

素壁当纸,几案如画,线条启承流转,器玩高下相应,闲情赏之,似观名家妙墨。抚案观书,焚香晏坐,此身不觉入画中。



三、幽旷之境

幽人之居,古人已述:“ 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

清远超逸,自成幽境。人与天地相往来,澹泊之心可养之。此时灵气满怀,尘腑尽洗,不作繁华之想,何计庸碌纷杂,诚可谓“ 心随境转”!



庭院里、斋室内,旧影仍在;素案上,清榻间,清梦犹存。中国传统的清居雅意,隐约而强烈,虚幻而真实。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