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行散纪之一

 烟雨任平生oq4j 2023-08-11 发布于辽宁

       孩子高考结束,先赶回五年未回的黑龙江老家寻根、叙旧。当时,南行的方案已经形成——这是我《沿着唐宋诗词走中国》的一部分——只是由于观赏点不同,增加了更多的景点。

      对我而言,出行最佳选择始终是火车。定地点,做攻略,第一站选择在太原。乘坐的Z194很干净。整节车厢,多是外出旅游的游客,带着孩子全家总动员。这至少说明,现在生活条件普遍好了,更在乎在教育上投资,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落到实处。也说明,当今出行的方便,动车、飞机可挑,硬座、卧铺能选。想当初在石家庄上学的时候,每年放假回家就是一场渡劫。由石至哈的唯一一趟列车是T182,在抢票大战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只能硬挤。记得有一次,排着很长的队等着上车,可是差几分钟就要发车,情急之下,怂恿身边身材高大的战友在前面开路,自己紧随其后,到门口先把装满书的背包扔进车门,也不知踩着哪位仁兄的肩膀爬进车。而这只是第一步。进了车厢,满目皆人,几乎无立足之地。无奈,只好把准备好的报纸铺到别人座椅下,蜷缩身子躺进去,恍恍惚惚一路到达目的地。当然,中途还要在迷茫中补好票。想想痛苦并快乐的日子,对比审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秦皇岛进入山西地界,一条隧道连着一条隧道,连拍张完整照片的机会都很少。坐在车窗前看风景,视觉给人的印象是在看黑白片。大自然的天然屏障,以人力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硬生生让步于地球上最高生灵的需求。这可能就是南怀瑾的观点:“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在参赞天地之化育。”他认为帮助万物,弥补天地化育的不足,是人生的功能所在。譬如,天要刮风下雨,人类发明房屋把风雨挡住,河跨不过去才修桥,时空穿越不了就发明了飞机。这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弥补不足的表现。

       但那一片片的玉米地,梯田上一棵棵抖擞的绿植(看不清是什么树),蜿蜒山间若隐若现的小径,又带来清新与亲近的感觉,与故乡存在太多相似的地方。所谓乡愁,是在任何勾起美好回忆的地方,都有处安放那份顾恋、那份祝愿。有时,我们也称其为共情。
       为了这份共情,开启南行之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