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运动,分封诸王,颁定礼制,颁刻《太平礼制》

 黑龙江波涛 2023-08-11 发布于黑龙江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清军围困永安以来,虽然兵力不断增加,但战局却无起色。由于赛尚阿与姚莹、乌兰泰发生战略歧见,前线一直处于涣散状态,北军在龙眼塘一线受阻,南军则无力突破水窦、莫家村防线,形成长期相持战局。

分封诸王

较之新圩时期,永安城防和外围防线更为广阔,清军兵力虽多,但集中在南北两路,无法密集配置兵勇,四面合围永安。尤其是州城东路的清军防务单薄,难以抽拨兵勇防堵,因而不能有效地防止太平军突围和转移。赛尚阿严令前线将帅“更番叠战”,但各将敷衍搪塞,发动几次南北会攻,只是在太平军防线外围轰击枪炮,报捷过场。

太平天国运动,分封诸王,颁定礼制,颁刻《太平礼制》

至于洪秀全等囿于单纯防御战略,只图坚守防线,保卫州城安全,却在政权和思想建设上,花费了颇多的时间与精力。长时间的战略相持,使他们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有可能在孤城之中筹划建设。前文已经指出,他们具体化了小天堂的政治、宗教内容,给将士带来了新的战斗动力。洪秀全自己早就登基称王,永安州衙成了天王府。他必须给首义领袖们提高现实的政治权益,而且不能像对待一般将士那样,将这种权益放到未来的小天堂里去兑现。故而在首义领袖们的压力下,洪秀全于12月17日给五军主将加封王号,继天王之后,享有王位的光荣和权势。

封设五军主将

杨秀清等在洪秀全称天王时,封为五军主将,继封军师。关于晋封军师的时间,简又文说:“至克永安之前,在茶地,杨升左辅正军师;萧,右弼又正军师;冯,前导副军师;石则如旧。”他的史料依据是《贼情汇纂》卷三,谓:“至茶地皆改为军师。”一查《贼情汇纂》原文,不对了,该卷写道:“前军长、后军长、右军长、中军长,此贼倡乱之初所立名色,至茶地皆改为军帅(着重号系引者所为)。”

太平天国运动,分封诸王,颁定礼制,颁刻《太平礼制》

这里明明写的是“军帅”,不是简又文所说的“军师”,简先生把“帅”字看成“师”字,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无独有偶,赛尚阿在奏报中,把阵亡的太平军军帅周锡能,写成“伪军师周锡能”,也是看错了字。再说,8月15日,这是洪秀全在茶地的最后一天。16日,他就移驻莫村,从此再也未回茶地了。正月15日,他下诏突围。在突围诏中,明明只写出五军主将的称谓,并没有写军师的职衔。第二天,撤出紫荆山,转移新圩地区。这一史实充分表明,洪秀全根本不可能在茶地加封五军主将为军师。简先生的判断缺乏确凿的史实依据,不能成立。

封设军师和千岁

军师的名目第一次出现在太平天国官书上,乃是11月17日《令各军记功记罪诏》。洪秀全在诏中,要各两司马记录兵士打仗时的功罪,层层上报,“由丞相达军师,军师转奏”。可见,军师是11月17日以前加封的。12月17日封王诏又说:“前此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朕命称为王爷。”看来,军师是在封王前不久授予的。稽之清方档案,10月31日,赛尚阿奏报也提到军师的衔号。

太平天国运动,分封诸王,颁定礼制,颁刻《太平礼制》

他说:探来之信亦不甚划一。有谓伪太平王系胡以洸,——万岁洪秀全,九千岁冯云山,八千岁罗亚旺,七千岁范连得,六千岁韦正,伪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伪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者。其伪号称为正天命天国,又称天觉。

洪秀全妥协,分封诸王

史料表明,入永安后不久,洪秀全即封杨秀清等四人为军师,同时,还给以从九千岁至五千岁的尊呼,只是还未封王。洪秀全显然有些犹豫。其一,他自己是天王,不能称帝,如果再封杨秀清等为王,实在是对自己王权的某种制约。“国无二君”的皇权主义传统使他不能不在名器问题上谨慎决策。其二,封别人王爷,这是封建王朝的“凡间歪例”,不符合拜上帝教的严格规定,“据真论道,(封王)有些冒犯天父”。因此,他封军师,给了九千岁等尊呼,使杨秀清等享有王爷的尊严和待遇,却没封给他们王号。

太平天国运动,分封诸王,颁定礼制,颁刻《太平礼制》

但是,称王不仅对洪秀全,而且对杨秀清等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刺激力。他们当然不满足于军师和相当于王爷待遇的×千岁,而要求正名,给以王号,使得名器相符。严酷的战争环境,杨秀清等身负指挥战事的重大权力,使洪秀全不能不重新考虑原来不宜封王的初衷。他必须依恃这几位首义领袖同心协力地支撑大局,为此,决定让步,“姑从凡间歪例”,宁可“有些冒犯天父”,终于封给杨秀清等王号,使相当于王的×千岁得以正名。永安城里立即修缮衙斋,布置王府,杨秀清等提前享受了小天堂里的权益荣光。

封王评议

杨秀清是最实惠的受益者,他获得了节制诸王的显赫权力。东王总理军政,在天王之下驾驭一切,得到洪秀全的正式确认。宗教上,杨秀清继续运用早就为洪秀全承认的代天父发言的特殊权利,隐然凌驾在洪秀全之上。太平天国的最高权力潜伏着二元化的危机。不过,当时激烈的战争环境,促成了领导集团的统一和团结。首义领袖中,萧朝贵手握重兵,可代天兄发言,与杨秀清联衔发布文告;冯云山是紫荆基地的开拓者,在全军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他是杨秀清的传教师,善于处置领导集团内部的问题。萧、冯的地位和权力足可产生某些均衡和缓冲力量,使杨秀清不致过于独断专行,从而危及洪秀全的最高领袖地位。这样,太平天国的中枢领导机构形成了洪秀全为元首、杨秀清执掌军政,萧、冯参与议事决策的局面。

太平天国运动,分封诸王,颁定礼制,颁刻《太平礼制》

洪秀全从拜上帝教理论与农民革命传统出发,与杨秀清等结为异姓兄弟;从政治上看,彼此又是君臣关系;一旦天父发言,还得认杨秀清为父亲。洪秀全的天王大位正是杨秀清等支持、拥戴的结果。因而,随着杨秀清等实际权力、贡献的增大,他们的职务、封号不断上升,而与洪秀全相距不远了。洪秀全以《周礼》为蓝本。周天子只称王,不称帝;裂土分封诸侯,因而不封王。洪秀全原来也如此效法,而今为情势所使,逾出《周礼》框框,分封诸王,许诺各有管辖地盘,为四方藩属国的统治者,诸王以洪秀全为共主。根据规定,诸王在王府设立自己的军政机构,各殿也有六部,构成各个小朝廷。他们自成系统,握有私兵,削弱了洪秀全的中央权力,易于导致派系冲突。

颁刻《太平礼制》

接着,颁刻了《太平礼制》,明文规定了从天王到两司马的等级和世袭制度。这些各级大小头领及其子女、宗族、姻亲都确定了不同称谓,而且累代世袭,等级森严,礼节繁苛,带有严重的封建主义因素。这样,从未来小天堂的封官许愿,到已经获取官爵的文武各员,乃至甫经封授的诸王,都在《太平礼制》中看到小天堂对他们政治权益的确认。这一套《太平礼制》使将士们模糊了反封建的斗争大方向,因而产生了政治上的短视和偏见。不少人把现在的艰苦奋斗作为捞取小天堂中权益的资本,战功应该逐步积累,届时转化为特权,显然不利于革命事业沿着反封建道路健康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分封诸王,颁定礼制,颁刻《太平礼制》

1852年2月10日,姚莹开始获悉封王的消息。他审讯太平军小头目陈亚启,“供大头子洪秀全称太平王,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正为东南西北四王,有一朱姓不知姓名,亦非大头子”。诸王姓名与王号均有差错。洪大全供显然比陈亚启实在。这是清方首次获得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比较真实的情报,虽说不尽完全确凿,但诸王姓名、封号基本属实。洪秀全列为主要领袖,其他各王的次序排列大体正确。秦日昌、石达开、赖汉英等第一次为清方知晓。赛尚阿算是向咸丰帝作了比较正确的交代。

参考资料

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上),页33—34。

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99。

《赛尚阿奏》,军录,革·太,号543—5。

《赛尚阿片》,军录,革·太,号543—5。

姚莹《中复堂遗稿续编》卷1,页36。

《太平天国资料特辑》(二),南京大学历史系藏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