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810教学手记——叶圣陶的《文章例话》究竟“例”了什么?

 晋诺工作室 2023-08-11 发布于江苏

叶圣陶先生作为中国语文界的元老,他为中学语文写了若干“小册子”,其中《文章例话》就是极为重要的一部,教师与学生需要读。

文章例话,就是以文章为例来阐释写文章的奥秘,为了适合中学生阅读,叶老用语极为通俗,尽量不用写作术语。

整本书以内含散文、随笔、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剧本及序言等多种文体的二十四篇文章为蓝本,剖析了写作的规则、技巧。

那么,叶老究竟分析了哪些“例”,时至今天还有没有价值?当下该以怎样的阅读姿态来学习这本书?

首先,提炼一下整本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1.朱自清《背影》:围绕父亲疼爱儿子主旨选材,无关者不写;人物语言,富含深情;动作描写要“实写”,写清过程。总之,通体干净。

2.茅盾《浴也速写》:为写作划定界线,交待位置,推测光景;核心是“看得精密”。

3.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景物描写把写作者融入景物,给读得一种一边听作者指点,一边在听着作者叙述的感觉;由“我”到“你”的人称转换,作者与读者融为一体,形成阅读的喜悦感。

4.苏雪林《收获》:抒写感情不必直接用“快乐”或“痛苦”的字眼,而是“把引起你感情的缘由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这就抒写了感情了”。

5.郭沫若的《痈》:随笔全在于“新鲜意趣”。

6.夏丐尊《整理好了的箱子》:只选取一家视角,用他和她的表现来反映一个大时代;用看似相同的看着箱子的行动来表达不同的心理。

7.巴金《朋友》:“留心自己的生活才”才是写作之道。

8.丰子恺《现代建筑的形式美》:说明文是告诉人家内心努力的结果,明白一些内心的发现、所理解的道理。本文讲现代建筑的形式美的条件是形态须视实用而定,并阐释清楚其中的道理。说明的好坏在于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

9.赵元任《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一类说明文讲究风趣幽默,对抽象的道理要加以实例说明。

10.韬奋《分头努力》:议论文就是在说明文的基础上伴随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服。这时候,所说明的道理、缘由、关系等等就成为作者的主张,于是文章就成了议论文了。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就在于议论文使人相信他的主张确有道理。

11.胡愈之《青年的憧憬》:小论文,即把自己的“意思”的前因后果表达出来。小说是把“意思”隐在事后;提取一些具体的印象,编成和谐的语句,把意思含蓄在里面,就是诗歌;不拘形式,任其自然,把“意思”说出来即可,那就是随笔。

12.胡适《差不多先生传》:依靠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即疑问句开头、用许多“差不多”叠用许多同调子的成分(比如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用对称句子、用重复句子、在重复中又加以变化(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清楚)等。

13.老舍《北平的洋车夫》:文章独有风格。老舍先生的话:“我不求文字雅,而求其有力量,活动,响亮。我的方法是在下笔之前,不只想一句,而是想好了几句;这几句要是顺当,便留着;否则重新写过。我不多推敲一句里的字眼,而注意一段一节的气势与声音,和这一段一节所要表现的意思是否由句子的排列而正确显明。这样,文字的雅与不雅已不成问题;我要的是言语的自然之美。写完一大段,我读一遍,给自己或别人听。修改,差不多都在音节与意思上,不专为一半个字费心血。”关于幽默,老舍先生说:“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且能笑的人,绝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怀恨。偏狭,自是,是'四海兄弟’这个大理想的大障碍;幽默专治此病。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一个幽默写家对于世事,如入异国观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古怪地点。”

14.夏衍《包身工》:报告文学就是以文学的手法写关注社会全体的大事。

15.俞庆棠《写给上海学生请愿团的一封公开信》:写这样一封信有三种态度。激昂慷慨,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并不遏抑感情,但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 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本文属于后一种态度。

16.尤炳圻《杨柳风》序:本序重点是解读了原文的内涵,并明晰了叙事线索。

17.蔡元培《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词》:演说词第一要有意思,第二要符合当时情境。蔡元培把杜威与孔子并提,名实相当,恰当。

18.沈从文《辰州途中》写旅行记,也就是游记。要从一连串的生活中间选择若干部分来写。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记下一些重要的项目,以备查考之用;再一种就是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物记下来,写得好,就具有文学价值。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确实动人,笔者摘抄若干如下:

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是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水带走了。在浪声里哮吼,尚听到岸上人沿岸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人便不见了。

纯客观的描述却自然生发无限的悲哀。

上第二滩,又写了一个老头,“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人那样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皆同画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的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

19.徐盈《从荥阳到汜水》,此游记写一般人的生活,要写生活,必须细致考察,还要有自己的推断。

20.鲁迅《看戏》(节选:开头至:而叫天却还没有来”):小说重在让读者身临其境,让人感动,叫人家欣赏,因此,要捕捉感觉,写得生动。

21.萧乾《邓山东》:写小说必须先打定主意,要使人家认识整个事物须在某几点上着力描写,然后对某几点特别用功夫,把事物外面的和内面的特质表达出来,使人家认识它的整体,这才算描写到了家。

描写人物以描写他的性格为主,容貌、态度、服装等等常常作为性格的衬托,只有在中以显出人物性格的当儿,才是真正必要的。

22.刘延陵《水手》:诗的情境,情指情感、情绪、情操等,总之是发生在我们内面的。境就是境界,包括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事物。内面的情不会凭空发生,须用外面的境给以触动。

小诗不错,特附于此: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两只手捧住面孔,

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见月儿眨眼,

海儿掀浪

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

但他却想到了

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

那人儿正架竹子,

晒她的青布衣裳。

小诗里,天上的月,四周的海,水天相接处的远方,石榴花开的井旁,架起竹子的井旁是境;怕见月亮,怕见大海,是情。情境不可拆分,面是融为一体。这些情和境未必是亲身经历,但不违背真实。

23.周作人《小河》:这是一首不用韵的小诗,可以说是“最精粹的语言”(我认为虚夸了,感觉周作人的这首小诗水平不高),叶先生认为这首小诗寓意了人世间纷繁复杂的生活状态。

24.丁西林《压迫》:剧本是用纯粹的对话来构成,故事的前因后果都在对话中表达出来;它受时间限制。对话要传达出各个人物隐藏在心底的意蕴,而日常生活中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这要要求剧本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从以上二十四篇文章的“例话”提炼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对中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各类文体特征、写作方式结合文本作了简明扼要的阐释。这些阐释依照现实情况来看,仍然是值得学习揣摩的。

应该如何来读这本书?

其实上文为了展示全貌,作了提炼,而自己阅读时,并不以提炼这些观点为重,而是要结合自我的文本阅读经验,结合叶先生的阐释,要慢慢地思考叶老所关注的每处文字,是怎样体现出那些特征的。

如果能反复咀嚼、来来回回地体味,对提升写作水平将有极大帮助!

当然,这本小书还有些不足。比如,对一些文本具体语言文字的揣摩体味,只是在反复引述一些句子作简单的说明,不能很深入解读言语形式的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