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哇哦,我攒了20 绿绒蒿了

 高山仙人掌 2023-08-11 发布于福建

    凡是见过绿绒蒿的人似乎都会为它着迷,虽然我并不是一个疯狂的爱好者,但因为喜欢高原植物,因为机缘巧合,在2019到2023年的几次随团观花(此处诚挚感谢“药草实验室”的药草老师-带我野外观花入门以及“西藏未止探险”的铁锅兄弟以及随队特别指导、人称高原流石滩主的徐波老师-带我深度探花并向重度“花痴”发展)及个人出游途中,见到超过20种绿绒蒿,这样的“成果”,是我在川西见到绿绒蒿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全缘叶绿绒蒿时所根本始料未及的。

    绿绒蒿属,属名 Mekonopsis是由Louis G Alexandre Viguier (1790-1867) 于1814年设立的,为了纪念这位法国植物学家,金目菊属以及几种植物的种加词都是以Viguier演化而成。绿绒蒿属属名由两个希腊语词汇构成:Mekon-罂粟+Opsis-像,这也是它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喜马拉雅蓝罂粟的原因,而中文名虽然被冠之以绿,但大多数种都开各种粉蓝、蓝、蓝紫色的花,小部分开白色、黄色和红色花的种,很幸运的,这三种颜色比较少见的绿绒蒿我都见到过。根据资料,全世界有绿绒蒿约九十种,部分分布在与我国接壤的不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碍于目前的局势,即便体力、财力允许,我也不可能像已故的绿绒蒿属专家吉田外司夫先生那样饱览群芳,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见到更多其它种,而且即便是再度邂逅那些已经见过的绿绒蒿种,每一次相见依然会被它们集聚多年的生长之力所绽放的一生一次的美丽容颜所倾倒、膜拜。

绿绒蒿属在西方国家受到追捧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了,以下所列的这20+绿绒蒿以首次发表时间排序,并且尽可能多地挖掘出背后的相关历史信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很大概率会出现定种错误的情况,恳请谅解并指正。另外也因为不重视摄影装备和技术,可能呈现的大部分照片比较渣,也请一并谅解-已确定改善的行动计划-瞄准了一款最适合自己的相机型号, 就等荷包鼓起来了:)

1-单叶绿绒蒿Meconopsis simplicifolia,种加词意为单叶的。

该种发表于1831年。最早是由丹麦的植物学家Nathaniel Wallich (1786-1854)于1819年在尼泊尔发现的,曾被归到罂粟属,直到1843年才被列入绿绒蒿属。他是植物采集的传奇人物,有机会再展开写。单叶绿绒蒿通常生长在山坡灌丛草地,往往得长到几十厘米高才能一枝独秀,但偶尔也有例外,曾经在珠峰东坡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见到一棵株高不超过10厘米的开花植株,而且花色也不再是常见的蓝紫色而是粉色。还曾经见过一株开重瓣花的单叶以及一小片单叶聚众生长在一起,就像菜地似的。

单叶绿绒蒿于1911年登上过《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不得不说,和该杂志初创时期的插画相比,这个时期的插画师画得好敷衍啊。附图摄于西藏多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种加词意为多刺的。

该种发表于1855年。被多刺绿绒蒿所吸引的并不是它那些几乎长满全身的刺(除花瓣之外),而是它花瓣的颜色,用所谓的金属蓝色来形容它那闪着耀眼蓝光的花瓣再贴切不过。附图摄于西藏。

图片

图片

3-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种加词意为具有总状花序的。

该种发表于1877年。见到的第一株总状绿绒蒿是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如果去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不容错过,那里是高海拔地区的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提供就地和迁地保护的场所。附图摄于云南,甘肃。

图片

图片

图片

4-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种加词由inter-整个的+folium-叶子组成。该种发表于1886年。全缘叶绿绒蒿分布比较广泛,和它有过交集的植物猎人有好几个,具体可参见本公号之前发表的有关全缘叶绿绒蒿的文章《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中国系列植物之十二-全缘叶绿绒蒿附图摄于四川。

图片

图片

5-川西绿绒蒿:Meconopsis henrici,种加词是向法国的Prince Henri d’Orleans 即亨利-奥尔良王子致敬,1889年7月,在其父亲的资助下,他作为随队摄影师和植物学家跟随探险家Gabriel Bonvalot从巴黎出发,在中国西北、南地区的新疆、西藏、四川、云南探险并最终在1890年9月到达越南,川西绿绒蒿就是在这次的探险中在打箭炉即现在的康定附近采集到的。该种发表于1891年。附图摄于四川。

图片

6-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种加词意为红紫色的,

该种发表于1889年。相关内容可参见本公号之前发表的有关红花绿绒蒿的文章 《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中国植物系列之十五-红花绿绒蒿附图摄于四川、甘肃,不同生境下的植株形态迥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大花绿绒蒿:Meconopsis grandis,种加词意为大的。

该种发表于1896年,命名该种所采用的标本有好几份,其中有来自苏格兰的经济植物学家George Watt (1851-1930),他在印度工作期间采集了约2万份标本,比如藏玄参Oreosolen wattii的种加词就是向他致敬;、还有为George King 爵士 (1840-1909) 工作的印度当地人采集的样本,King爵士曾经担任过加尔各答皇家植物园的园长,并在1890年主导了第一次印度植物调查。

附图摄于西藏,见到的这几株生长在林中大树下,可惜未能在花期和它的硕大花朵谋面,话说它的叶子也是超大的。

图片

8-波缘绿绒蒿Meconopsis sinuata,种加词意为具有波状边缘的,应指花瓣的边缘形状。该种发表于1896年 ,最早的标本是由George King 爵士于1877年在印度的锡金邦采集的。附图摄于西藏,寥寥几棵长在山坡上,植株比较纤细,雾气笼罩之下显得仙气飘飘。

图片

图片

图片

9-锥花绿绒蒿Meconopsis paniculata,种加词意为具圆锥状花序的。该种发表于1896年 。附图摄于西藏多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10-长叶绿绒蒿Meconopsis lancifolia,种加词意为叶子长得像长矛状的。该种发表于1896年,命名所用的标本是由赖神父在1887年采集的 。附图摄于云南。

图片

图片

11-玉麦绿绒蒿:Meconopsis merakensis,种加词意为与不丹东部一个叫做Merak的地方有关的,通常指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该种发表于2017年,是由已故的吉田外司夫先生等人命名的并曾以模式标本发现地的谐音拟中文名为美然绿绒蒿。附图摄于西藏。

图片

12-草甸绿绒蒿Meconopsis prattii,种加词是向美国动物学家Anterwep Edgar Pratt致敬,该种发表于1915年。该种标本最早是他在康定采集到的,有关他的介绍同样可参见公号之前的全缘叶绿绒蒿的文章。附图摄于云南。

图片

图片

13-白花绿绒蒿Meconopsis argemonantha,种加词含义暂未查到 。

该种发表于1915年,最早是由英军中校Frederick Marshman Bailey(1882-1967)1913在西藏东南部的一次探险时采集到样本,同时采集到的还有拟藿香叶绿绒蒿,随同他一起探险的Henry Morshead在1921年参加了第一次珠峰探险,而Bailey本人也曾在1904年随同荣赫鹏入侵过西藏。

附图摄于西藏,费劲周折才找到的花,却被我拍出了绝对的渣图,恨莫大焉。

图片

图片

14-隆子绿绒蒿Meconopsis sherriffii,种加词是向苏格兰探险家及植物采集家George Sherriff (1898-1967)致敬,他于1937年在不丹采集到的该种的标本。该种发表于1937年。附图摄于西藏,不同生境植株的高度差异大,所拍到的这一株其花与植株高度的比例不可不谓上佳。

图片

15-藏南绿绒蒿Meconopsis zangnanensis,种加词意为与西藏南部有关的,通常指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该种发表于1979年。附图摄于西藏,娇美的小可爱无法惹人怜爱。

图片

图片

16-康顺绿绒蒿Meconopsis tibetica,种加词意为与西藏有关的,通常指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

该种发表于2006年,命名所用的样本是由John Birks以及Hilary Birs于2005年在珠峰西坡采集到的,其实早在100年前就已经采集到过,带队参加第一次珠峰探险的伯里中校的回忆录里就曾提到在东坡见到过这种颜色的绿绒蒿,相关介绍请参见本公号文章100年前在珠峰东坡看过野花绽放的那些人(二)附图摄于西藏。

图片

图片

17-夹金山绿绒蒿Meconopsis balangensis var. atrata,种加词意为巴郎山绿绒蒿的一个深色变种。该种发表于2011年。附图摄于四川。

图片

图片

18-拉萨绿绒蒿Meconopsis lhasaensis,种加词意为与拉萨有关的,通常指该种模式标本产地。该种发表于2014年。附图摄于西藏。

图片

图片

19-中甸绿绒蒿Meconopsis zhongdianensis,种加词意为与中甸即现在的香格里拉有关的,通常指该种模式标本产地。该种发表于2014年。附图摄于云南。

图片

20-伸长绿绒蒿Meconopsis elongata,种加词意为延长的、伸长的。该种发表于2016年。附图摄于西藏。

图片

21-Meconopsis gakyidiana, 在CFH中显示的中文名为不丹绿绒蒿。但其实种加词在不丹的国语- 宗卡语中意为幸福,这也是为什么吉田外司夫先生拟中文名为“幸福绿绒蒿”的原因。

该种曾经是大花绿绒蒿的一个亚种即Meconopsis grandis subsp. Orientalis,George Sherriff和他的植物采集搭档也采集到过标本,到2017年才单独列为一个种,且是不丹的国花。

附图摄于西藏, 见到它的那一天,觉得很幸福。

图片

图片

图片

22-Meconopsis bhutanica, 种加词意为不丹有关的,通常指模式标本产地。该种CFH未收入,植物智网站未显示中文名,按常规命名逻辑,该种中文名或可被称为“不丹绿绒蒿”。该种发表于2012年,其实早在一个世纪前的1914年就由英国植物学家Roland Edgar Cooper (1890-1962)在不丹采集到过花、果的标本,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种一直和毛盘绿绒蒿相混淆,后经由吉田外司夫和格雷-威尔逊确共同确认为不同种,两者外型看似相似,但后者的花为乳黄到硫黄色。

附图摄于西藏,该种是目前为止我所见到的在一棵植株上呈现最丰富颜色渐变的种,从初开时的紫相蓝色逐渐渐变到末期的纯蓝色,而且蒴果的形状也很别具一格。

图片

图片

    因为知道高原野生植物的生长不易,所以每一次与新、老绿绒蒿的邂逅,我和我的伙伴们基本上都是以眼神交流-注视为主,极偶尔才伴之以几下轻抚。但个人觉得原产地保护却是刻不容缓,在某种比较少见的绿绒蒿的原产地了解到,因为该绿绒蒿可以入药,当地历来有收购加工的历史,据说一斤新鲜采摘的绿绒蒿植株卖20元,听到这个“噩耗”不禁令人扼腕,一再劝说村民不要再挖,因为这样的挣钱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早晚一天资源要枯竭。不管是出于药用的目的也好,自媒体宣传也好,希望给绿绒蒿以及其它高原植物降降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明天,明年,未来一次次与它们如故友重逢、新朋友的不期而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