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土战争:意大利的“意”难平

 听雪楼75iz4v14 2023-08-11 发布于中国香港

(本文4100余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我们继续讲中东的故事9.

我们知道,大名鼎鼎的股神沃伦·巴菲特,是“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曾将10万美元玩到了200多亿美元。

有人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说巴菲特拼了命要找的,是具有“消费垄断”特征的优秀企业。

所谓“消费者垄断”,顾名思义,是指一个普通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的产品,比如你每天喝的牛奶、咖啡和饮料,吃的零食,穿的衣服。如果你去便利店、超市、酒吧、药房等地方逛一逛,那些有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就是你的投资目标。

图片

换句话说,你根本不会关注那些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利润不稳定、缺乏品牌忠诚度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带给你的收益顶多就是平均水平。

对于20世纪初的殖民世界来说,道理也是如此。西方列强都把眼光瞄准了“知名度很高”的东方大清帝国和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

唯独意大利,目光之余,还瞅到了一个未被殖民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

01

1870年统一后的意大利,第一时间成立了殖民研究办公室——除了【东西亚】的两个“好”地方外,还发现非洲有一个地方未被殖民,这就是北非的埃塞俄比亚。

当时的意大利是什么情况?资本主义刚刚起步,国内没有丰富资源,也没有经济市场,意大利人也纷纷选择移民国外。比如美国电影或者小说《教父》,取材对象就算来自移民美国的意大利黑手党。

总之吧,当时的意大利,国内经济不行,百姓失业严重,矿产资源匮乏。于是,意大利政府一拍脑门,之所以大英帝国强,不就是殖民地多吗?那还等什么,赶紧抢殖民地呗。

派50个兵参加八国联军占大清的便宜,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了,接下来就轮到埃塞俄比亚了。

图片

我们知道,当时19世纪末,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半殖民地国家,要不是一方面国家太大,一方面各列强心怀鬼胎,这东西两个帝国,根本撑不到20世纪。

但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当初叫阿比西尼亚),却奇迹般成为非洲56个国家中,唯二尚未被殖民的国家,另一个未被殖民的国家叫利比里亚。(如下图)

图片

利比里亚在非洲的西部,它当初是有美国大佬罩着,原因也很简单,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运往美洲充当奴隶,1776年美国独立后,美国就开始把一些黑人遣返非洲,让黑人在这块地方生活,并受美国保护。

这个地方,就是利比里亚。

那么埃塞俄比亚呢?先不说当时它还是个君主制国家,就拿现在来说,21世纪,它仍是个农业国,绝大多数人的职业是农民,主要靠天吃饭,而且农业技术十分的落后。

图片

以至于你说当时的埃塞俄比亚,如果这块地真的富得流油的话,那么,这地儿根本等不到意大利成立,大英帝国早就吃下了。

下面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埃塞俄比亚周围都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如果英国要想拿下埃塞俄比亚,简直是轻而易举。

图片

但是英国无动于衷,英国人很清楚,殖民战争本身就算一场投资游戏,之所以印度被大英帝国称为是其皇冠上的明珠,其根本原因是,在整个被殖民统治期间,印度平均每年给大英帝国贡献的税收都在二千万英镑之上。

而埃塞俄比亚对于英国来说,就是一个投资黑洞,但偏偏,意大利非常想要,意大利就问英国:这块地儿你要不要,不要的话你给我呗。

英国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说:哎,这块地儿是个风水宝地,看咱兄弟情谊份上,让给你算了!

英国人如此想拉拢意大利,原因是在1882年,意大利、德国与奥匈帝国(也称为奥地利-匈牙利帝国)这三个国家组成了一个三国同盟,这个防御型同盟主要是为了对付法国和俄国,毕竟德奥两国夹在法俄中间,但对于意大利来说,这个同盟有点鸡肋,英国也是由于德国崛起,为了欧陆离岸平衡战略,就想对这个同盟松松土。

于是,英国装作“忍痛割爱”,意大利于189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本以为轻松拿下,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1万多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被10万多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围在了城里,最后举手投降。

图片

埃塞俄比亚军队

当然,意大利也没怎么吃败仗,也没死多少人,就是结局有点丢人——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虽有土枪土炮,可大多数人还都是冷兵器。

碰了一鼻子灰的意大利,回过头来,目光转移到了最后一个选项——奥斯曼帝国。

02

意大利肯定想:这个国家就在我们旁边,近在眼前啊,比那个大清朝近多了,不咬上一口对不起自己列强的身份。

但是我们也说了,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还存在,完全是因为各西方列强你争我夺,利益分赃不均,无法达成一致的结果。

我们之前说过,第十次俄土战争之后,在英法的逼迫下,奥斯曼帝国签订了《柏林条约》,英国占了奥斯曼的塞浦路斯,法国占了突尼斯。

图片

这个塞浦路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威尼斯共和国已经被意大利统一了,于是意大利人觉得这块地方属于他自己的,但是意大利敢动英国吗?他不敢,只能在柏林会议上骂娘。

英国也猜到了意大利人的不满,于是安慰他说:兄弟啊,无论是塞浦路斯也好,突尼斯也罢,这两块地儿对你太小了,有块大地方更适合你,离你更近,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利比亚(当初的“的黎波里”)。

图片

意大利人一看,哦对,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利比亚省,这地儿大啊,比突尼斯和塞浦路斯加在一起都大!更何况,这利比亚左面是突尼斯,右面是埃及,都是英法的势力范围,利比亚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当时意大利和德奥还是同盟国,而自威廉二世上台后,奥斯曼帝国认德国为大哥。此外,俄土战争后,奥匈帝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获得了对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控制权。

图片

1878年柏林会议后的巴尔干半岛

但是,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人们已经有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不同群体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对立,涉及到政治、民族和宗教等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奥匈帝国最怕奥斯曼帝国乱,一旦乱了,刚到手的波黑地区,就会借机独立。

所以,奥匈帝国对意大利说,如果因为你侵占了奥斯曼帝国的利比亚,导致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半岛乱了,我TMD第一个找你算账。

这时候德国开始劝架说:兄弟,咱是三国同盟啊,别内讧啊,这么着,意大利你不是想要利比亚吗?奥匈兄弟你不是不想奥斯曼帝国乱吗?我跟奥斯曼是兄弟,我让他们把利比亚省租借给你意大利不就OK了吗?

图片

1911年,德国找奥斯曼帝国谈这个事儿,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是青年土耳其党执政了,他们之前正是因为看不惯苏丹哈米德二世对西方列强的退让,于是起义迫使苏丹退位,可他们当权之后,同样选择了退让。

你最终变成了你最讨厌的模样,只是因为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跟意大利打起来,巴尔干半岛各民族必然会趁机独立,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土耳其青年党决定,把利比亚省租界给意大利,换取巴尔干半岛的安宁。

但是,意大利居然拒绝了,意大利说:什么租界的利比亚?老子要的是100%的利比亚,不然免谈。

于是,意大利在1911年9月29日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意土战争爆发。

原来,意大利不仅想要殖民地,哪怕这块地儿啥也没有,而且,还想要名分……

这场战争发生在北非的黎波里,即今天的利比亚,意大利虽然刚刚统一,但意大利人有着浓厚的海洋传统,1911年,意大利海军的吨位是整个奥斯曼帝国的七倍。

而反过来,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青年党成员也知道,只能与意大利陆地对抗,可是,如果派兵进入利比亚,除非通过海路,否则只能通过埃及的陆路。然而,此时埃及正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而英国人不允许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经过埃及。

此外,意大利在国内报纸上大肆宣传利比亚有金山银山。他们将利比亚描绘成一个富饶之地,以换取民众狂热的支持。然而,他们想过没有?如果真的是金山银山,为什么英国怎么不抢?法国怎么可能作壁上观?难道他们真的拿你当兄弟!?

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意大利扬言一个月解决战斗,可结果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意大利居然打了整整一年,耗资10万万里拉,才勉强把利比亚抱回家。

03

哎,战争为何只要意大利参与,就从悲剧变成了喜剧?虽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这整整一年,意大利可是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出了最先进的武器,第一次使用空军战斗,第一次使用了装甲车,第一次建立了无线电通讯站……

图片

而奥斯曼帝国这边主要依靠于利比亚当地的武装,当地人很穷,所以这武装基本上就是要啥没啥,只不过,由于利比亚人在奥斯曼帝国内部拥有很大的自治权,所以面对意大利的入侵,很多当地的穆斯林自发加入军队。

此外,奥斯曼军队虽然无法通过埃及陆路进入利比亚,但一些志愿者通过走私通道来到了利比亚,其中,这些志愿者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上文讲的青年土耳其党革命的发起者伊斯梅尔·恩维尔帕夏,另一个就是土耳其共和国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

图片

恩维尔(左)凯末尔(右)

就这样,意大利和当地的民兵僵持着,每到一个城市,就遇到当地人们的强烈反抗,意大利人都快愁死了——军队是对方的两倍,装备比对方高的不止两个等级,可拿着土枪土炮的利比亚民兵在意大利的面前竟然就成了铜墙铁壁。

从1911年9月到1912年4月,意大利每一天都在烧钱,国内民众的压力且不说,国际上其他西方列强就这样不可思议的看着那,意大利拙劣的表演——一个奥斯曼帝国的边缘省份,我都给你断了他们的军队,你打了一年还没打下来,你打了一个寂寞?

图片

这个时候,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意大利亮出了最后一张底牌——点燃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04

只要点燃这个火药桶,奥斯曼帝国必然会将所有的兵力全部抽调到巴尔干半岛,这样,奥斯曼帝国只能把利比亚彻底割让给我。毕竟,这个鲁米利亚省,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说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的心脏,那么它就是帝国的胸膛。

图片

此时的奥匈帝国也不愿意看到,巴尔干半岛的波黑地区独立。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再次威胁意大利:如果你敢出兵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的军队必然南下,占领你最想要的阿尔巴尼亚。

于是,意大利没有选择亲自动手,而是找了个代理人——黑山。

黑山王国是巴尔干半岛上少数未被奥斯曼帝国彻底征服的国家。而且,黑山的王国是尼古拉斯一世,同时也是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三世的老丈人,一家人帮自然是不在话下

就这样,在黑山国王的联络下,巴尔干少数几个独立的国家组成了反奥斯曼联盟,巴尔干半岛战争一触即发,奥斯曼帝国的青年土耳其党,便赶紧与意大利人和谈。

图片

就这样,在1912年10月,青年土耳其党与意大利在瑞士洛桑签订了停战协议,割让利比亚,并把全部指挥官调往巴尔干半岛。

结局如意大利人所愿,可是所愿又如何呢?利比亚没有矿产资源(当时暂未发现石油),没有人口市场,95%以上都是沙漠,留给意大利的,是瘟疫、是难民、是饥荒,是断壁残垣。

图片

当然,意大利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即成功点燃了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最著名的火药桶。

下一次,我们就聊一聊这个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