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所剩时间不多的几个征兆,有一个都要注意

 布衣粗食68 2023-08-11 发布于湖南

常常听人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走了,才想起父母有多好,自己对父母反哺有多么不够。

当我们走在打拼的路上,总是认为,等自己的条件好一些,赚钱多一些,房子大一些,再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带着父母旅游,看看世界。

也有一些儿女,常年在外头,每次联系父母,都听说“父母好好的”,就放心了。殊不知父母在强打精神,怕麻烦儿女。

有一种智慧,叫“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在父母很老的时候,多联系、观察父母,一旦发现以下几个征兆,就多注意,也许所剩时间不多了。其他的长辈,也可以以此为参考。

01

老人总是念叨“平生心愿”,是感触到人生要留遗憾了。

杜甫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带着蜀军,几次出祁山,攻打魏国,也没有取得成功。

在战场上,诸葛亮感觉到大限将来,立马做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借用天象,为自己续命;二是安排蜀军的退路。

为什么诸葛亮明知斗不过魏国,仍旧坚持出兵?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要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更要完成“匡扶汉室”的伟大创举。

当人生到了最后,也只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了。尽量少留遗憾,也就够了。

还有南宋的辛弃疾,二十多岁,就组建的起义军,反抗金国的碾压。

当辛弃疾在南宋做官后,有多次机会反攻金国,但是皇帝犹豫不决,没有成行。

他六十多岁的时候,闻言韩侂胄等大臣主战金国,立马就打起精神,做了镇江知府等。

在征战金国无望的情况下,他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六十八岁的他,过世之前,还喊着:“杀贼!杀贼!”

事实证明,人这一生,终究有遗憾,只是心有不甘而已。

到了人生的末端,就会知道,某些大事,终究是一场空了。只是心有不甘,念念叨叨也是难免的。

作为普通老人,念叨回不去的故乡,无法抵达的诗和远方,无法修成正果的爱情,不能帮助到子女的大事,无法完成的心愿等。

子女若是发现老人有什么遗憾的大事,应该想办法完成一部分,并且牢牢记住,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可以完成呢?

老人的意愿,得到了晚辈的认可,并且可以接续下去,未尝不是最好的安慰。

02

老人生病了,但是放弃治疗,是已经接纳了回天无力的结局。

作家杨西藏,在回忆父亲的时候,留下这样的情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某一天,父亲病情恶化,住进了唐都医院。

医生说,肺心病没有治愈的可能,只能住院缓解。

父亲知道病情后,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就坚持出院了,儿女怎么也劝不住。

后来,父亲去了远在汉中工作的小儿子家,就是要看看小儿子成家立业的情况。

父亲最后的时光,还去了汉江职工医院,虽然不能说话了,但仍旧有强烈的回家乡的愿望。

其实,作家的父亲,过世时,才五十七岁,不算很老。

人就是这样,明知道自己活下去,没有希望了,还折腾啥呢?放弃折腾好了。接纳一句古训:“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虽然古训有些负能量,但也是人生的实情。

在我们送老人去医院的时候,总是想办法瞒着老人,说病情不太严重,还能好起来。

但是老人却心中有数,一旦回天无力了,就要求出院,起码能保住家里的钱,不拖累子孙后代。

多数老人,不愿意把家里所有的钱,消耗在医院里,而是希望留一些钱,给子孙;留下一段时光,能和家人相处。

对于不愿意住院的老人,第一时间是劝说,希望能够有奇迹出现,第二是多一些后事准备,让老人最后的时光,体面一些。

03

老人要见最爱、最亲的人,是做最后的告别。

网友“老马在海南”说,他的父亲年老多病,很少出远门。

有一天,父亲忽然远道来看他,还开开心心地相聚,然后告别。

看着父亲回乡的背影,他感慨万千。

令人难过的是,这样的背影,居然是最好一次——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还看过一个故事,甘肃平凉市,一位远嫁陕西的八十八岁的老人,回到娘家,去看望七十八岁的弟弟。

临别时,老人叮嘱弟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接下来,老人说:“娘家的路我可能最后一次走了。”

“最后”两个字,令人潸然泪下。

当人到了很老的时候,走路都摇摇晃晃,再去见一见最亲的人,其实是“见一面少一面”,也许就是“最后一面”。

并不是所有的“再见”,都能真正再见,也许是“再也不见”。

每一次告别,都用心一点;每一次相聚,都开心一点。别留下任何不舒心的事情。

04

当然,老人过世之前的征兆,三五句话说不清,也不能一概而论。

除了以上说的几种情况,还可能有老人从糊涂忽然变得清醒的“回光返照”;对人生进行悔悟;收起所有恶毒的言语,体现出无尽的善意;反复交代某些后事;梦见已经过世的长辈,说一些听不明白的话......

俗话说:“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

作为子孙,应该尽量在长辈健在的时候,多一些反哺。哪怕是聚少离多,也要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

作为子孙,发现老人无法挽留生命了,尽早安排后事,让老人放心离去,也是一种孝顺。

最后,愿天下老人,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子孙发达。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