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晚王传福哭了,但比亚迪赢了

 广州玉 2023-08-11 发布于广东
这两天,老狐的朋友圈被比亚迪刷屏了,清一色“夸奖”,一下子格局打开了。
整个车圈都在给比亚迪打 call: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第一风口
昨晚,比亚迪正式宣布第 500 万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解锁“全球首个”获得此成绩的汽车品牌。
图片
500 万台的产量是什么概念呢?
对于燃油车来讲确实不算什么,大概只有丰田 2022 年全球产量的一半多一点。
但对于新能源车来讲,这个产量足够恐怖,要知道特斯拉在 2022 年的销量不过是 131 万辆而已,比亚迪全球第一实至名归。
图片
但在这个大喜的日子,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却哭了。
这位中国新能源“带头大哥”,车圈、科技圈、商业圈拼杀了 30 年的老江湖,谈起比亚迪的造车之路几度哽咽落泪。
图片
图片
王传福讲了啥?
这是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会,也是比亚迪举办的第 4 个百万时刻:
从 0 到 100 万,比亚迪用了 13 年;
从 100 万辆到 200 万辆,用了 1 年;
从 200 万辆到 300 万辆仅仅半年;
从 300 万辆到 500 万辆,短短九个月。
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 N7,“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喜提荣誉车主。
图片
活动开场,一曲《海阔天空》表演过后,王传福就变得很感性,直至讲话时几度泪洒现场。
图片
王传福这半个小时的讲话,主要聚焦比亚迪造车历史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比亚迪未来之路。老狐简单给大伙总结了一下:
回顾比亚迪 20 年造车经历的种种至暗时刻,从开始就造车受到各界质疑和反对,仍坚定迈入新能源汽车行列;
多年间研发投入超过净利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实力;
呼吁其他车企:我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图片
怎么就差点走不下去?
比亚迪的造车历程曾一度面临艰难时刻,几次差点走不下去。
比亚迪造车之路,要从 2003 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77% 股份说起。
图片
彼时,比亚迪宣布以一个电池制造商的身份,投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各种质疑和嘲笑声都扑面而来。
图片
在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比亚迪的股价就跌了 20%,遭资本市场狠狠泼了一盆冷水。
比亚迪造车艰辛体现在方方面面:不管在技术路线选择,还是研发投入上,都曾经历“至暗时刻”。
图片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比亚迪 2008 年发布全球首款量产插混车 F3DM,搭载全球首创 DM 混动技术。
那个时候,根本没人看好“新能源”。比亚迪销量止步不前,汽车业务一直在亏损。
而之后的十几年里,比亚迪汽车业务累计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数次年费研发投入甚至是利润的数倍。
图片
到 2018 年,比亚迪 DM 技术发展到第三代。市场的“春天”还没到来,这条路“真的差点走不下去了”。
图片
那一年,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仍旧很小,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突破。
插混技术路线已被很多车企放弃,比亚迪也曾想过就此放弃。
图片
“但我还是拍板要继续做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做错了,我也认。”
选择了继续长征之后,比亚迪更是举步维艰。
2017 年 ~ 2019 年,比亚迪经历了连续三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了,销量也原地踏步,2019 年比亚迪迎来“至暗时刻”。
那年净利润只有 16 个亿的比亚迪,研发上还是咬紧牙关投了 84 个亿。
图片
2017年至2019年,比亚迪部分财务数据
“2019 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
技术研发这条长征路上,“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
图片
直到 2020 年,才开始看见前路点点曙光。
彼时,比亚迪在插混专用发动机、 EHS 电混系统、插混专用刀片电池三大核心技术迎来了突破和应用。
在此之后,插电混动从非主流成为现代的主流。真正的转机来了,此后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一路飙升”。
图片
图片来源: 电动汽车观察家
过去的 2022 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的销量达到 186 万辆,超过了特斯拉登顶全球第一。
而 2023 年 1-7 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 150 万 辆,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20 年新能源之路,比亚迪的“长期主义” 得到了时间的回报。
图片
比亚迪的证明题现在也有了答案: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图片
新能源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句话,在 2014 年首次提出。
目前,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图片
在新能源时代浪潮下,中国汽车人用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推动中国汽车从追赶走向超越,改写了“大而不强”的历史。
在产业规模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 60% 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生产和销售。
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 70%,全球有超过 60% - 63% 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
图片
“中国已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王传福表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
图片
曾几何时,中国品牌在汽车市场上只是一个配角。
许多中国品牌都和比亚迪一样,也有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的经历。
在燃油车技术上,中国企业没有领先的技术,只能一直跟随、追赶,无法成为市场主导,也无法成为汽车强国。
比亚迪的造车经历,深刻说明了:有自己的技术,才是生存之根本
新能源车改变了中国,给了中国汽车一个换道超车的可能。
近段时间,不少海外车企与国内车企纷纷展开了合作:小鹏与大众,智己奥迪,还有早已与比亚迪达成合作的丰田。此外,捷达与零跑奔驰蔚来也接连爆出要合作的消息。
图片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电动时代,咱们的车企真的支棱起来了。
能够亲眼见证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老狐心情也很是激动,为国产品牌走向世界骄傲,也为中国汽车的加速超越而自豪。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期待早日看到我们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参考资料:
极客公园、每日经济新闻、智能车参考、比亚迪
编辑:不吃麦芽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