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皮鼓声声振龙吟
2023-08-11 | 阅:  转:  |  分享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皮鼓声声振龙吟“皮鼓”天工物,初始不得寻;先贤挥槌擂,遐迩皆闻鸣。时光虽渐远,余音尚犹存;今又“春风”度,声声振
“龙吟”!皮鼓者,非鼓也,地名耳。中有一丘,状肖鼓,上一圈石,若鼓丁;又一泉涌,似鼓鸣。故假名之,非浪得。 中国“苗镇”.龙吟北一
隅,状若泊舟。纵约20公里,阔极处约2公里,西北东南走向。北隔牂牁江,相望于“凉都,”东壤晴隆,近在咫尺。峙顾山脉,跌宕委蛇、山峦
叠秀、奇峰突兀,期岁云天际会,峰影朦胧。偕携一水蜿蜒入汇牂牁。巅谷高卑,千米差余,植被富繁,品类萃生;群猴索居于岩巅,兽族出没于林
下,枝柯栖息禽类。立体生态,周遭唯一。谷底海拔均值约800米,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岸上沃畴广布,作物高产,果蔬早熟。山秀水丽、风光
旖旎。此乃吾家乡,冠“鱼米之乡”美誉,因丘得名——“皮鼓”(石古)之属地是也。 皮鼓,钟灵毓秀,虽僻远却不蛮荒。 皮鼓处普安县北之
角,离县城60余公里,距周边城镇更甚。四周山削水险,自成一体,今昔唯两端有道往来,乃一相对封闭处。明军后裔喇叭人,因狩猎自威宁、水
城一带迁徙而来的大花背(苗族一支)及原住民族仲家(布依族)和谐于此生息繁衍。虽是少、边地区,但历史文化并不落后。风水家有言:“皮鼓
九十九道湾,不出秀子就出官。”这反映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美好寄望,实其文化繁荣之状况也是事实如此。十八世纪中叶“川盐”之道纵贯首尾。
建于乾隆十年(1744年)的甲子桥就是该盐道之重要交通枢纽。途之“探花洞”、“一碗水”等歇息地方演绎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与尚存并淹藏
在枯草杂树丛中的许多段石板古道无不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有着繁华,仿佛远去的商旅跫音犹可耳闻。 “皮鼓龙场”,是一个外迁人辈辈口耳相传
的“怀乡之词,”亦内涵了皮鼓沧海桑田的历史。讲述的是今天在龙吟镇上的集市——龙场,原非镇上,而是在皮鼓的集市,后来几经迁变才转场到
现在的地方。这有力地说明昔时的皮鼓是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重地,是该地区的集散中心。很多喇叭苗人姓氏,如:张、杨、吴、于、黄、王
等都是由之发祥而外迁。近些年来,清明节都会有许多外乡人涌入祭扫祖墓。与攀谈之,都能如数家珍地讲起代代相传老家——皮鼓的故事及其迁徙
的原因。但大多初返者都只知有“秦”(皮鼓或皮鼓龙场)而不知有“汉”(石古),更无论……… 大花背苗族独特的文化主要有射弩比赛、民族
合唱及精美的服饰文化。其射弩、大合唱曾多次外出参加表演比赛都获得了相应荣誉与奖励;美轮美奂的服饰则是一部穿在身上记录他们迁徙过程的
历史画卷。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曾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实地考察研究。仲家文化主要有唢呐乐队、酒令歌及蜡染。由唢呐、鼓、锣及铙钹等
乐器组成的婚丧礼俗乐队每逢红白喜事时就会把事情渲染得热闹非凡、喜乐盈溢;酒令歌是在婚嫁红事时的一种对歌,是用一种宏大叙事的方式唱述
仲家人的发展史。往往要从盘古开天辟地唱到近现代。对上几天几夜也是常有的事。精美的蜡染工艺也是仲家民族文化的一绝,值得保护、弘扬并传
承。喇叭人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传承的文化习俗无论婚丧嫁娶等都符“周公礼制,”与汉家无有区别,较为发达。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科考
状元黄秉清、黄秉谦,贡爷黄德湛;富甲一方的土司杨尚伸;力大无穷的神人周仓等传奇名人及“洗马飞天”等神奇故事;创建了弘扬优良家风的传
统家族文化建筑——黄氏宗祠(已毁,2016年重建有德芳亭)。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青年男女野外用以传情达意对唱的情歌,曾几何时又与时俱进
增添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元素已然成为男女老少喜爱并“登堂入室”广为传唱的一种民俗文化形式。如有喜事都有应景的歌声飘扬。在网络高度发达的
今天,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已被搬上了银屏大赛,孕育了不少网络新秀歌手,推动了这一民歌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风景这边独好,富饶可甲一方
。 蓝蓝天上白云飘,百鸟争鸣野花妖; 清澈河水鱼儿见,戏水孩童乐陶陶; 水田似镜光潋滟,朵朵白云水下飘; 森林野兽循声见,野鸡路边
可捉到。 是的,天总是那么的蓝,水总是那么清澈。清凌凌的河水里成群的鱼儿常伴戏水的孩童们相互追逐。河岸的风杨花吊吊舞,树荫下的大人
悠闲地抽着烟袋顺便放根竹钓竿…… 栽秧的季节田鱼最遭殃,大人耙田鱼儿晕了头,满田是鱼头水面晃,“光屁股”们一抓一个准,好多鱼儿哟耙
田的大人也禁不住放手抓的欢!空闲时喜欢狩猎的人们带着几条猎狗山里一转,汪、汪汪几声狗吠;呯、呯呯,几声枪声响;或嗖、嗖嗖,几矢离弦
,山珍美味就手到擒来。早晨在路边地角随便放个套,傍晚野鸡肉飘香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大有一种“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情景!
合抱之木山山是,林下木耳即雨生; 珍稀药材随手采,瓜果四季总飘香; 人勤吃穿不是事,水火俱全不一般; …… 这就是昔时我的家乡—
—皮鼓,深深地烙在我记忆深处的画卷! 岁月不居,节序循环。时光不辍撵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江山依旧在”,沧海又桑田。''事物的发展
总是起伏跌宕的,沉静了好长一段时期的皮鼓今天又在慢慢地热闹了起来。随着交通条件的逐年改善,村村寨寨、上山下岭路如织网,已不再是昔者
外言:“有女莫嫁皮鼓冲,上山下岭耳朵聋”的睥睨之地,人们似乎已发现了这里原来是“桃花源”,纷纷关注了起来。很多外地老板都纷纷进驻“
抢占”地经营农业;周边镇、县的人也常来采买米粮(听他们说这里的米较为好吃)。于是我就重新审视了我的家乡一番,突然觉到我们是`久处芝
兰室,不闻其花香'',常在画里游熟视而无睹!原来皮鼓有着肥沃的土地;有别于贵州大部分地区的独特亚热河谷气候;有“金山银山”般的绿水青
山;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淳朴的人民之美!真的是山美、水美、物产美,人更美! 抬望眼,七八十年代因“燃料危机”“秃顶”的山头又茂盛了
起来;失去栖所几乎绝迹了的许多动物又似有踪影,特别是索居木龙岩群峰之巅(恒河猴保护区)的“猴哥”们居然成群结队下到谷底大胆觅食嬉戏
;九十九湾的小河两岸风杨又蔚然成荫,身段婀娜,千姿百媚。境外小有名气的“一线天”及传说中天马踩踏而成的“马蹄岩”也与之同处一隅,近
在眼前,徒步可至。借得巧手织成锦,更胜江南水乡图!于是乎我突发奇想:要是我不小心撞到了财神爷的腰,把家乡辟成旅游区,留给旅者的印象
应该是这样的:山:黄山的云海,华山的险峻,“一览众山小”的高度,昆仑的气度; 水:唯引《兰亭序》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方可写照;即胜:思接古今,感慨人文之厚重;赏卉:主打的紫薇花,三
角梅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品食:味蕾爽然,意犹再往。体俗:乐趣无穷,宾至如归,幸福满满。度假:天然的“暖室”气候,越冬周边无二的
选择等等。如此种种,难尽家乡美好于一二,我只是基于家乡美丽蓝底图景之白描,勾勒于此暂供读者诸君心先旅之惬是也! 总之,我的家乡——
皮鼓,有山的雄壮;有水之温柔;有物产之丰富;有文、史之厚重;有民风之淳朴。是一个具备旅游开发禀赋之难得的好地方。随着地方经济文化的
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对我的“奇想”还是抱有信心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慧眼独具、实力雄厚的大腕来代为实现此愿的。我殷切地期待着这一美好的愿景早日到来!随着纳晴高速的建成(长流互通建于此),这根粗壮的“纤绳”一定会拖动该艘巨船驶向美好的彼岸,我想,曾经作为集散重地的历史可能又即将重演(龙场不再,蛇场可兴),船中的这只“皮鼓”将再次被敲响,声声震荡,成为振奋“龙吟”腾飞之号角,越过千山万水! 2023年8月6日 黄健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2353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