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冬不拉拉 2023-08-11 发布于安徽

记者 李培乐

初见吕传智,其人精干利落,身形笔直,特意穿上军装的他,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一等功勋章,军人的气质扑面而来。翻开一张张老照片,看着那写在烟盒上的遗书,他开始娓娓道来那血与火的人生。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普通农家的老四

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吕传智的家庭也是一个兄弟姊妹众多的大家庭。在6个孩子中他排行老四。如果不是家庭的变故,他的童年应该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长大。他的父亲本在上海市煤气公司工作,家就在上海的城隍庙附近,后来父亲带领全家回到了爷爷奶奶所在的老家山东滕县(今滕州)。

虽然生活发生重大变故,虽然农村那时并不重视教育,但是开明的母亲还是咬着牙供孩子们学习,“宁愿吃不上饭,也要让兄弟姊妹上学。”靠着她勤劳、节俭和坚韧,家里的孩子都尽可能地上学,5个高中生,其中1个是大学生,吕传智也得以高中毕业。但是那个靠工分生活的年代,孩子多代表着生活艰难。“为了补贴家用,心灵手巧的父亲开始用竹子编制鸟笼。”在吕传智的印象里,父亲编制的鸟笼都是艺术品,不仅仅只是一个盛鸟的工具。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1982年吕传智高中毕业后,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赚工分养家糊口。在贫困的日子里,传承着祖辈家风家训,一直教育孩子们,“诚实守信、忠厚传家”“做一个正直的人,生活就是在爬坡;如果混日子,就是下坡”……

“吃饱不想家”的新兵

吕传智告诉记者,他们家可以称得上地地道道的军人世家。两个叔叔是军人,哥哥也是军人。在这种氛围中,从小他感受着军人的魅力,在幼小的心灵中也种下了当兵的梦想。1982年10月,吕传智报名参军,顺利成为原济南军区199师的一员。后来他的小侄子也成为了北部战区的一名军人。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参军是吕传智第一次离开父母,19岁的他开始独自解决一切问题。他笑着说,有的时候遇到难题也哭过鼻子。一开始他在炮兵团10连一班,整天与火炮为伍。到了1984年底,渐渐有消息传来,说部队可能要参战了。同时,部队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训练加紧了节奏。虽然训练很苦,但是渐渐适应的吕传智已经很少哭鼻子,用他的话说,开始“吃饱不想家”了。为了适应战场的形势,部队有针对性地训练,五个人一门炮,班里所有的人都需要掌握炮兵的每个岗位的技术动作、职责要领,“这也是为了即便有战友牺牲,其他人能迅速顶上。”而且为了防止敌人反扑,火炮射击,一个齐射,必须在9—11秒一次性发射完,然后在24秒内迅速撤离火炮发射阵地。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1985年3月出征前,其他战士的家里人都来部队看望,他没有让家人来部队,也没有和家人做任何沟通,吕传智坐上了“伊尔—18”运输机。飞机到了湖北荡漾机场吃了饭后,直奔云南砚山机场。一路上虽然晕机,但是第一次坐飞机的兴奋,甚至盖过了参战的忐忑……当天晚上就到达了集结地域——砚山县。训练间隙,一有空,班里战士就帮房东家拔三七大棚里的草,房东就要请他们吃饭。这是那里的风俗习惯,战士们就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人情。在云南砚山集结地域,进行了2个多月的战前适应性训练和战场模拟演练。5月13日晚上8点多,吕传智要去前线阵地对口换防,房东一家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房东大妈拽着他的手说:“吕班长,你们都要活着回来,活着回来……”吕传智说,直到现在永远忘不了自己肚子硬得像小鼓一样,是房东大妈用当地土方给制作的药丸,药到病除。

一天三次7处负伤

在老山前线,吕传智先后参加了“5·31”,“6·11”和“7·19”等3次大的战斗。特别是在粉碎越军“M—2”计划的“7.19”战斗中,他和班里的5名战友奉命配属6连的一个排坚守“111”高地,为国血战。

“7·19”战斗阵地共6个哨位,他们6人分别和6连的战士们一起负责防守三个哨位。其中吕传智和秦义海(一等功臣)、张泽群(烈士、二等功臣)在最艰苦、最危险的5号哨位驻守,该哨位洞口地势较高便于观察,下面则是60多米深的悬崖。苗挺龙(一等功臣、双目失明)和6连的韦昌进(战斗英雄、一等功臣、首届“八一勋章”获得者)、成玉山(一等功臣)、吴冬梅(烈士)、李书水(一等功臣)驻守着6号哨位,该哨位是离敌人最近的,距离敌人仅8米远,战友们交流都全靠耳语。邢玉华(一等功臣)、徐书铎(烈士、二等功臣)和6连的战友驻守在4号哨位,高地的最高指挥官则是1979和1985年两次参加越战的排长王国安。

7月19日凌晨四点半,战斗打响,敌我双方都炮击对方阵地。可以说,炮弹铺天盖地,整个阵地硝烟弥漫,TNT火药味,能让战士们窒息,爆炸声响彻天空,山摇地动,我方战士在猫耳洞里。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5号哨位的顶部,瞬间洞口被炸塌,吕传智和他的战友双双受伤,鲜血直流。他们边包扎伤口边向上级报告情况。此时敌人也开始大规模地向5号哨位发起攻击,他们三人忍着剧痛,扒开被炸塌的洞口,给敌人以猛烈的打击,当即毙敌8名。“战斗七八分钟,敌人留下了五六十具尸体。”

敌人也下了大决心,一天之内进攻了7次。晚上担心暴露位置,他们就用手榴弹御敌,一晚上扔出去20多枚手榴弹。当天晚上9点,敌人又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击伤了他的左眼,左大臂也被弹片削掉一块两寸多宽的肌肉,还有一块弹片钻进了前胸。他的左眼眶下至今还镶着一块敌军的弹片,视力仅有0.2。“当时就感觉一道强光,眼睛就看不见了。”他一天三次七处负伤,可以说成为一个血人,但仍然紧咬牙关包扎了一下自己流血的伤口,继续战斗,“当时已经感觉不到疼,衣服都和伤口粘在一起,脱军装的时候疼痛难忍。”他左眼包扎着,就用右眼观察敌情,就这样他和他的战友一起带伤坚持了4天3夜,牢牢坚守着阵地。

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7月21日,战斗进行到了白热化,那天早晨的雾气特别大。越军利用雾气遮挡,突然占领了111高地的表面阵地。战斗由主动即刻转为被动,战士在猫耳洞里可以防炮,而敌人却无藏身之穴。此时的6号哨位,有的战友牺牲了,张泽群要求增援6号哨位,在接近哨位的途中,他就和敌人交上火了。韦昌进呼叫用炮火覆盖,说“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吕传智说,其实一开始,领导不同意这个提议,可是后来权衡再三,不一会,只能开炮,阵地全部覆盖,各哨位积极配合、步炮协同、团结一心,经过22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最终解围了!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吕传智提供)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在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战场,战士们像钢铁一样钉在前沿阵地。当时的排长王国安在阵地疾呼:“阵地上的同壕战友和共产党员们,仗打到了关键时刻,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为国捐躯死不当叛徒。”为此,大家每人留下一颗光荣弹,互相给战友们留下家庭地址,期望有活着的战友可以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每个人也都写下了遗书,说着吕传智找出了那张写在了烟盒纸上的遗书,“一家不圆万家圆,南疆报国洒热血,含笑九泉也心甘。”在这张写于1985年7月21日老山111高地的遗书,记录着当时战争的残酷,就像是遗书最后的几句,“敌人距离我们只有50多米远了,就写到这里......”很难想象当时写这封遗书时的情景,但可以看到那股视死如归的气魄和赴死的决绝。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从19日至22日,经过4天3夜80多个小时的激烈鏖战,打退了敌人营、连、排等规模27余次进攻与偷袭,彻底粉碎了越军的“M—2”计划,保住了阵地寸土未丢。吕传智说,越军死了一个营长还有一个连长,被击毙300多人,有200多人受伤。但我方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六名战友牺牲,其中吕传智所在班牺牲2名战友,活着的12个人全部挂彩。当时因为连续战斗,四天三夜他们几乎没有吃东西,因为给养都被炸没了,没有水,嘴唇干裂,说话报告敌情都很困难。“当时,我的胳膊伤口处都臭了,自己都不想闻。”战后,我们4连9班荣立集体一等功,吕传智荣立个人一等功,幸存的4人均荣立一等功。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据不完全统计,战斗期间整个高地上落下了大小不同口径的炮弹30000余发,让整个阵地平降一米多高,在阵地上随处抓起一把碎石,就有一半的是弹片,可见此阵地的惨烈程度,“7·19”战斗,吕传智一人就打死打伤敌人22名,其中包括打死1名越军连长。

放弃军校成为工人的老兵

1985年7月23日,吕传智撤出了硝烟弥漫,被自己鲜血染红的阵地,来到了麻栗坡落水洞144战地医院,对伤口稍作处理后,空运到昆明的时候,他的脚肿得已经无法穿鞋。由于养伤,没法及时回到原部队,本来给家人写好了信,他却忍着没有发出去。可是,当看到负伤战友们的家人都过来看望的时候,吕传智再也忍不住了,发出了那封早已经写好的信,着急的哥嫂带着刚满5岁的儿子就赶到了昆明的医院看望。见到亲人的那一刻,虽然浑身疼痛,但是吕传智就像小孩子一样,撑着站起来,做了表演动作,“我的胳膊和腿还是自己的,放心吧。”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荣立一等功,吕传智有了上军校的机会,当时部队推荐上南京炮校。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经历血火战场的他,却有了不同的看法。他放弃了军校,来到了济南,被分配到机床一厂。在这里,他在生产一线干了4年,后来进入了企业武装部。从功臣到工人,干最脏最累的活,对他来说也从不感觉辛苦,因为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对于战场的事情,他很少提及,甚至都不和家人提起。只有战友们聚在一起,思绪才回到那震耳欲聋的阵地上。

由于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表现突出,吕传智连年被厂里评为优秀职工、优秀共产党员。但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2013年,企业改制重组,他下岗了,现在从事公益岗。但是经历人生变故的他,依然豪情满怀,发挥余热,“虽然老了,如果国家有事,照样冲在前”“退伍不褪色,时刻准备着”“若有战、召必回”,这是一个老兵的心声,也是一个老兵的坚定承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