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兰州家长 2023-08-11 发布于甘肃

引子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2013年7月28日,一位男士在唐山大地震纪念墙前追思亲人为了纪念大地震中遇难的人们,在地震遗址公园内,建了一面高7.28米、长500米的唐山大地震纪念墙。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长达500米的唐山大地震纪念墙

墙上镌刻着密密匝匝的人名,墙下是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挽联,一眼望不到边。更准确地说,纪念墙应该是个集体墓碑,属于40年前地震中的24万亡灵。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丰南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有着100万人口的华北工业重镇唐山顷刻间夷为平地。地震波及天津、北京,涉及14个省、市、自治区。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受重伤,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为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十几万解放军指战员、两万多名医务工作者和数万名各方面的支援人员,火速组成抢险队、医疗队、建筑队等,从四面八方昼夜兼程赶赴灾区。人民子弟兵、医护队人员及干部群众冒着暴雨,舍生忘死,排险救人,运送物资。8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以华国锋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向灾区派出了工作组,大批救灾物资运到唐山。经过20多天的努力,抢救出大批受难人员,安顿了几十万受灾群众的吃穿住,初步恢复了生产和交通运输。在这百年不遇的严重灾害面前,“四人帮”竟说“抹掉个唐山算得了什么”,攻击党中央抓抗震救灾工作是“拿救灾压革命”“压批邓”。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灾区人民奋起抗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抗震救灾斗争终于取得重大胜利。

正文

一九八二年夏初,全国政协安排在京委员到外地参观视察。这次参观视察的项目和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葛洲坝;丹东的一座边境城市;大地震后正在重建的唐山市。有些委员身体不好,年岁大,不愿外出,就在北京参观解放军某部的汇报表演和其他尖端科技设备等。

这次参观视察,主要是让政协委员们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工农业和其他方面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同志还希望委员们在参观视察过程中,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批评,以便进一步发挥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作用。

我接到通知后,便决定去唐山。因为去年初,我在香港遇到一些老朋友,特别是两位外国朋友,在和我谈到唐山大地震的情况时,他们几乎都这样说:“唐山,今后只怕是中国地理上的一个历史名词,再也无法重建了。”有的甚至说:“唐山已在地球上被消灭掉了。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考古学家发现一些残留的东西,证明那里过去是唐山,就和多少年前意大利的庞培古城被发现一样。”他们都认为唐山经过那样一次大地震的彻底破坏以后,不可能再恢复这座有名的北方瓷都了。

对这些说法,我很不以为然。唐山经过那次大地震,遭受的损失的确惨重,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也听到过不少关于唐山正在重建的情况,为了用亲自看到的事实去回答他们,我要趁这个机会亲自去唐山看看。

这次报名去唐山参观视察的委员不多,只有九个人,加上唐山的三位委员,也不过是十二个人。五月十日,我们一行从北京乘去沈阳的特快列车出发,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唐山。河北省副省长与唐山市党政领导人都亲自来到车站迎接。我们下榻的唐山宾馆,是震后专门建造的板房。它的外面是用砖砌的墙壁,里面却全用厚木板架起来,好像一个木板盒子一样。这样的房子,任它多少级地震也不怕,只要不下陷,住在里面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唐山大地震后的几年里不时出现小震、余震,我们初去唐山的人,对此不免有些担心,但住在这种板房内,却是非常保险的。

我们在唐山,首先听了当地有关部门介绍大地震时的惊人景象和大自然的巨大破坏力,以及灾情发生后许多英雄人物抢险救灾的先进事迹;接着,仔细参观了有意保留下来的被地震破坏的建筑物;最后,全面观看了重新建成的新唐山。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唐山原有一百多万人口。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深夜发生了大地震。震中区正是人口稠密的路南区。这个区的房屋全部震毁了,全家震亡的达两千五百多户,近六千人。据一些幸存者说,地震发生前,只见一道蓝光闪过,刹时,整个大地便象大海中的波涛一样起伏,只几秒钟的时间,房屋纷纷被震塌。全市几成一片废墟。逃出的人群,被这突然袭来的灾难呆了,好久才哭着去抢救亲人和财产。损失之重,真是闻所未闻!

在参观儿处有意保留下来的地震遗迹时,我亲眼看到一个钢铁厂有大腿那么粗的大钢架和铺设在地上的钢轨,都被扭成象麻花一样。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大地震后被震弯的铁路

还有一座结构非常坚固的四层楼,在地震时,不仅从原地移出一米多远,而且最下一层整个地陷到地皮以下,二层楼的人从窗口跳出来就是平地。由此可见当时地震威力之大了。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在这样惨重的灾难面前,唐山人民是不是就被吓倒了呢?不是!许多人告诉我们:地晨发生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都顾不得抢救自己的亲人和财产,纷纷冒着余震的威胁,去抢救公家的财物和机器设备。有个叫郑荣祥的电厂总调度,大地震刚过,余晨尚在继续,他就奋不顾身地跑去抢救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随后,又去帮助别人抢救亲人和财物。还有一个开滦煤矿的干部,大地震时,井口受到了破坏,当时正在井下作业的工人一齐向着井口涌去。这个干部看到这种情况,便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沉着指挥工人们一个个地撤退,等大家都安全脱险后,他自己才撤下来。象这样的英雄人物真是数不胜数啊!

党中央得知唐山发生地震的消息后,立即采取紧急有效措施,首先是驻在唐山附近地区的人民解放军,连夜赶去抢救压在瓦砾堆下的人。据统计,先后奔赴唐山抢险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有十多万人;各省、市派往唐山救灾的医护工作者有三万多人。还有两万多名于部和三万多名建筑工人,都先后投入了抢险救人、抗晨救灾的工作。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唐山人民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人员一起行动,进行自救、互救,很快就把埋在瓦砾下的活人抢救了出来。同时,把五万多名重伤员及时转到全国九个省、市去医疗。救灾人员日夜在区奋不顾身地进行忘我的战斗。他们用铁锹铲、用手创,有的人双手刨出了血。白天人多,难于昕到从废墟底层发出的微弱的呼救声,他们就在晚上派出救援队,分头到一幢幢房屋的残迹前,到一片骨晨平的废墟土,大声呼唤,一听到有人声,便立即进行抢救。有的人被压在下面,无力喊叫,他们便把半导体打开,闻声追寻,救出了不少的受伤者。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大量的震亡尸体被清理出来,及时进行了埋葬。有的全家晨亡,留下了未成年的孩子。政府便把他们一批批地送到石家庄,或安排进学校,或安排进托儿所,让他们在那里得到很好的照顾。为了解决震后的饮水和吃饭问题,中央不但派出飞机到灾区空投大量熟食,而且派出卡车,从外地或远郊把水运去灾区。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空军向地震灾区空投救灾物资

从九月开始,唐山人民便逐步恢复了正常生活。各工矿企业也都投入了生产和建厂的工作。入冬前,四十多万间简易住房就建了起来。……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震后在市区建了大量这样的简易房,有的居民甚至居住了10年

昕到这些情况,我马上联想到解放前云南兰坪县发生一次地震的情况。那是滇西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县城,地震的级别没有唐山这么大。但地震之后,死伤累累,到处一片啼饥号寒之声。反动政府虽也假惺惺地发放一点点救济钱粮,却又被层层克扣,真正落到灾民手里的简直少得可怜。无数的灾民到处逃荒,纷纷饿死冻死在路旁。而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史,则趁此大发其财。不仅如此,他们还借救灾为名,到处募捐,募到的钱,全部私吞。还有很多人竞去抢购难民的小孩,女的当丫头,男的当奴仆。此情此景,比之今天,真有天壤之别了!

唐山从大地震后到恢复生产和重建新唐山整个过程中的无数生动事实,清楚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已被震成一片废墟的唐山市,仅仅几年功夫,又以崭新的雄姿屹立在中国的土地上了!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更是生机勃勃。现已完成一千多万米的建筑面积,已有十万多户迁入新居,各工厂企业都完全恢复到了震前的程度。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唐山陶瓷公司第三陶瓷厂在地震后迅速恢复生产,为灾区人民生产了第一批日用瓷器,看到车间标语没?

我们在唐山参观了有名的陶瓷公司。这个公司有十七个生产陶瓷的工厂,其中出口瓷厂就有八个,每年能为国家赚取大量的外汇。全公司共有一万六千多名职工。在大震中,公司所辖各厂的主要设备,有百分之八十八以上遭到震损,现在都已完全恢复,陶瓷总产量也达到了震前的水平。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仅作示意

在唐山陶瓷展销馆,我们看到了许多极为精美的名贵珍品。其中有一个金鱼盆,真是栩栩如生,把水注入后,活象几条真的金鱼在水中游动,十分逗人喜爱。据说,周总理曾到唐山视察时,走到这个金鱼盆前,一直看了好几分钟,舍不得离去。当公司领导人表示要把这个金鱼盆送给周总理时,他却严肃地说:“这是难得的珍品,应该留给大家欣赏,怎么可以送人!”要在旧社会,这种罕见的东西,不早就成为权贵们客厅中的陈列品了吗!

后来,我们又去参观了一所幼儿园和新建的楼房。这所幼儿园的规模之大,在北京也是少见的,有许多新建居民楼的工程质量也都不比北京差。可是,唐山的党政机关,仍旧设在那些临时建筑的简易平房内。这些单位都表示,只要唐山还有一户居民没住进新房,他们就决不搬进涵楼。

我们在唐山参观后,又进行了座谈。通过参观、座谈,我深深感到唐山之行,对自己来说,真是收获太大了。我想,倘若不是社会制度优越,不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唐山人民的英勇战斗和全国各地的共同支援,在那样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唐山可真会象有的外国人说的那样成为历史上的地理名词了。

在唐山之行的短短几天中,我不仅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而且结交了许多朋友。特别是同去的两位政协委员管桦和郑凤荣,回到北京后彼此还继续往来。郑凤荣是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的体坛健将。她性格豪爽,象个“假小子”,对人诚恳,平易近人。若不经人介绍,谁也不会相信,她就是曾经为国争光、名噪一时的英雄人物。

管桦不仅是一位名作家,而且是一位名画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曾发表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他和我真可说是一见如故。两人在一起有谈不完的话。他回北京后,为我画了两幅画,一幅是五尺高的墨竹,不仅苍劲、潇酒、挺拨,而且仿佛在随风摆动,十分传神,加上他在一大片空白处题上了几十个龙飞风舞的行草,更使之生色不少。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管桦作品

还有是他专就我的名字画的一幅《醉竹图》:朦胧的月光下,几枝秀竹摇曳,竹叶婆娑,竹影零乱横斜,颇有几分醉意。竹的旁边,还题词一首:“紫藤花落窗前月,几枝翠竹摇曳,似觉不胜沉醉,竹影卧石阶,零乱横斜。”许多行家看了,都称赞这幅画是“诗、书、画三绝”。我接受了他这一精心杰作后,高兴异常,马上写了四句话表示我对他的谢意:“画师神笔随心欲,七十欣然见醉竹,写尽万千风雨姿,凝思似觉意难足!”

现在,这两幅画已成为我会客室悬挂的字画中最受人称赞的上品了。一些从国外回来的亲朋好友,都要我站在醉竹前拍照留念,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醉竹的。

一九八二年沈醉的唐山之行

管桦《苍青集》

管桦委员还送给我一本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苍青集》画册,其中全是收集他画的各种墨竹,真是千姿百态,各具千秋。那竹竿上雨痕道道,竹叶上雨水欲滴的雨竹;那刚劲挺拔,仿佛高出云天外、扎根百尺深的劲竹……都是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题为“一阵风雨摧不折万竿劲竹”的画,更是使我联想翩翩。

这幅画是“四人帮”横行之际,管桦被勒令停止写作,也不许画画的情况下偷着画的。千万竿翠竹在狂风暴雨中不屈不挠地与风雨搏斗,英勇顽强地与天庭抗争。我久欠地凝视着这幅画中那翠竹雄健挺拔的英姿,体味那英勇的大无畏精神,我仿佛就象看到了与“四人帮”作斗争的中国人民;仿佛看到了那敢于战天斗地,战胜地震灾害的唐山人民,我心中立即涌起了一种由衷的敬意。

资料来源:

《我这三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