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词语:受害者有罪论 -资料 ??介绍

 HIH大人 2023-08-11 发布于安徽

例子

1.相信“受害者有罪论”的人过度迷信所谓的“因果关系”,认为受害人之所以遭受恶意是因为其本人就存在“问题”,这也包括分不清受害者和“受害者”思维的人。

2.而另一个侧是某些伪佛教徒,将“善恶报应”、“前世作恶”、“轮回因果”、“善人有护身符”用于受害者有罪论,在一些“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以恶欺善、好人命短”之类内容,说“这个善人/好人前世/上辈子是恶人/坏人,才会遭到被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欺负、命短”之类的言论,并且还带有玄幻色彩。

3.“受害者有罪论”也可以单指,某些人无真实性的对受害者随意猜测、造谣,一般还包括双标性质和区别对待。

4.从某种程度上说,“受害者有罪论”就是为犯罪者辩解,相信“受害者有罪论”就是纵容犯罪。

5.“受害者有罪论”也不一定纵容犯罪,某些情况是认为受害者和犯罪者都有罪。其他的方面,是与过度迷信和滥用“前世因果/前世作恶”一般有关,将没错的、无辜的受害者当成前世存在错误、罪恶。 

相关误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关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否属于受害者有罪论,首先,这是一种只能用在特定语境的夸张性的哲学名词,代指部分“受害者”思维和假可怜人,而“必有”是属于夸张性,非字面上的必有。但是,如果在无辜、没有问题的受害者下发表,这确实是受害者有罪论。

善恶报应、好人好报、善人有护身符

善恶报应、好人好报、善人有护身符这个本质上是一种信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使人向善、不作恶的名言,跟“受害者有罪论”没有任何关系,而“受害者有罪论”的是某些伪佛教徒,把这些信仰强制用于受害者有罪论言论,将在那里以偏概全。

值得一提,“前世因果、前世作恶”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性质是一样的,只能用在特定语境的夸张性的哲学名词,只用于描述假受害者的身上有,而不是当成片面的“真实”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