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道485:读《致教师》有感2

 人在江湖看风云 2023-08-12 发布于四川

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

那英有一首经典歌曲《雾里看花》,歌中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也想拥有一双慧眼,尤其是好教师的慧眼,让我把所有的问题都看透彻,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开开心心做一名好教师。

朱永新教授具备这样的慧眼,他把教师遇到的典型问题,一一回答。

1.如何应对自己不如学生的困境?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已经给了结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比如我,我虽然是所谓的成都市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专家,然而我打游戏却往往败于我的学生。学生喜欢游戏,常常把精力放在游戏通关上。而我是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这个世界,知识如海洋浩瀚,我们教师也往往只掌握了沧海一粟,怎么可能样样强于学生呢?我一直认为,一般情况下,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社会才会进步。学生连自己的教师都超越不了,怎么可能成为这个社会的顶梁柱?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说的:“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习,就是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要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

2.如何进行专业阅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年龄越小,越需要教师如一本百科全书,解决他们心中疑惑。所以,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五凤学校,有一个初中生,老问我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说它奇怪,就是与课堂学习无关的问题。如他拿一张纸币,让我辨别真假,要求说出理由。他问是不是山里住着高人,如果有,怎么找到这些高人。他问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吗?我不会因为这些问题不是考试问题而拒绝回答,而是耐心的告诉他我知道的情况,并给他一些建议。如可不可以穿越时空,我解释是理论上可以,但是现在的技术还办不到,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多作研究,说不定能发现穿越办法,带领人类走向宇宙深处。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在我看来,学历其实是敲门砖,很多单位的招人条件先看学历。经历是历练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事的方法,这是一种单位生存和发展必备的技能。阅历是什么呢?就是阅读的过程,我们脚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到达,通过阅读,我们能从让自己的世界更多元化,更丰富多彩。而教师的专业阅读,不仅仅停留在自己学科上,而是要读一读简明哲学,用哲学的观点来加强自己对问题的辩证思考。要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一方面是自己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能关注到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成长。要读一些文学书,让自己的谈吐更加文雅;要读历史书,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要读一些科技书,要让学生对科技感兴趣,而不是停留在追所谓的影视明星上;要读一些名人传记,告诉学生人的成长规律和需要具备的物质是什么,当然,也能影响自己,让自己向更好的自己出发……

而朱老师非常贴心的给出了新教育实验教师阅读地图,帮助教师选择了最合适的书。特别提醒:忙不是不读书的理由,收入再少挤点买书钱总可以。

3.如何学会思考?

学习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每次遇到天灾的时候,除了我们最可爱的人之外,总有一些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他们为拯救他人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骨子里是对生命的尊重。

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问题。为谁教,当然为党选材为国育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什么,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外,自然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怎么教,这是一个难点,最考教师水平,但万变不离其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朱永新教授认为思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认为可以从绘制思维导图、从反思教学、从阅读思考、从撰写专业论文等方面来进行尝试思维训练。

现在有一种病叫“积懒成笨”,就是形容一些人懒于思考,习惯被动的程序化的操作,让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于是在解决问题缺少有效的方法甚至是束手无策,显得很笨。

所以,只有自己主动去思考,才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起来。我的主动思考的方式,就是响应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的号召,在写教学随笔方面多多努力,最近一两年,有上百万字的文字积累。新教育星火团队团长刘恩樵就说,写上百万字,从中总能抽出20%的好的思考,这就有20万字,不就是一本书的厚度吗?事实上我第一本书《阳光课堂的魅力》就是从我的平时文稿中抽出了我认为特别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相信我的第二本书,会比第一本书更上一层楼,因为思考得更多更深入了。

4.如何在压力下坚守?

人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句话其实也不完全正确。压力有可能是动力,也有可能是阻力。适当的压力让人行动起来,不用坐以待毙。过分地压力,就让人死路一条,成为压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教师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心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而不是一根弹簧,本来在合理区间内能曲能伸,但超过压力就弹簧断了。

在我看来,我们面临的压力有:家长、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五个方面。虽然社会提倡尊师重道,还设有教师节,但实际上呢?不用多说,大家都明了。一部分学生现在拿着《未成年人保护法》钻空子,不学无术,甚至故意挑衅教师的也有,让教师心里有苦难言。学校向教师要质量,各种考核,各种排位,教师想管,学生不听,看到考核差,职称难升,心里窝火。作为家庭一员,尤其是男教师,还要更多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但有的地方教师待遇不能兑现,家庭矛盾从此诞生。社会对教师要求高,却认同度低,一有负面新闻出现,就让很多教师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变得佛性,明哲保身。

那么在这重重压力之下,教师如何坚守?

一要有信心面对一切困难。只有自己有强大的内心,才不虚惧一切风雨的洗礼。

二是要具有一双慧眼,观察学生,真心帮助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成为你成长的助力。其实你认真对待学生,学生就是你口碑的自来水,他们回去会主动讲教师如何如何好,家长也开心。你以后和家长沟通时,家长已经对你有好印象了,不会动不动就指责你教育有问题。当然,爱是有底色的,爱是讲智慧的,错误的爱不仅不能让学生喜欢你,甚至还会反感你。

三是多读书,多提升自己,让你成为知识渊博的教师,富有魅力的教师。这样在学生面前才不会落伍,永远对学生有吸引力。

四是坚守,需要的是恒心。行百里路半九十,大多数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困难会主动放弃,只有少数人坚持到最后。包括我也是,我这个暑假准备实现自驾走318到拉萨,实现自己的朝圣之旅,但走到西藏邦达,因为车子和山东自驾游的三菱车追尾,只是轻微的擦伤,对方除走保险维修外,还索赔5000元,最后我去协商为4000元,顿时没有了继续前行的愿望。这也是颠覆了我对山东人的印象,在我印象中山东人都是讲理的人,没想到,真没想到。

我一直给我的学生讲“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很多时候,我们会找各种借口来不努力,来原谅自己,如果呢?只有让自己越来越没有了动力。最近我在县教科院上班,过上了所谓的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下班应该有大把时间来阅读和思考问题。但是这一周前四天,没有一晚上回去看书。星期一,要看电影《孤注一掷》;星期二朋友安排吃饭;星期三等朋友送东西过来,等的过程就无聊刷抖音,拿到东西后,又觉得抖音意犹未尽,又玩到十一二点;星期四朋友又请看电影《孤注一掷》又安排吃烧烤。所以,放纵自己很容易,但要自律却很难。

朱教授认为:大家常说,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远。但一个有坚韧意志的人,自律坚守的人,可能比一群人走得更快更远。我们身边那些特别优秀的教师,和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为什么他们能和我们拉开差距,就是怀着赤子之心,有明确目标的坚守,而不是在原地打圈抱怨。

5.如何做科研型教师?

科研一直在我们很多人心目中是高大上的存在。

在村小五年,我只写过一篇豆腐块大小的论文《如何指导小学生看图写作文》,没想到会发表到县级报纸上。到了初中,学校有一个市级课题,很幸运,能够作为主研加入。于是,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才慢慢开始。

朱永新教授历来主张,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他还举例说明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有自己的教育“实验地”。

大家所熟悉教育名人李镇西,就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大咖,丰富的从教经历,让他有讲不完的教育故事。李镇西作校长期间,在自己的学校里修建了陶园与苏园,表明他把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自己榜样,用他们的教育思想来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当然怎么具体做科研型教师,这需要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然后抓住一个问题来做实践研究,慢慢理顺科研的结构和脉络,看问题能如庖丁解牛那般透彻,科研就不再神秘。

现在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能做科研,然后动手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科研中学会做科研。

朱教授给的建议是:第一,研究课题不应大而无当。不要小题大作,反而“角度要小,挖掘要深”。第二研究课题的制订要注意收集资料与信息,避免重复劳动。第三研究课题的选定要注意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条件。主观是自己的经验和对问题的兴趣,客观是必要的资料,如文献检索,了解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没有类似研究,自己的思考是否能突破,形成自己独有的观点。最好注意别人容易忽视的问题,才能出新出彩。

6.如何了解学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教育好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教育才会真正发生。怎么了解学生呢?教师要具备儿童心理学知识,要有幽默感,要有渊博的知识,能让学生放下逃避心理,能和你正常沟通。

现在的误区就是教师和家长秉持的信念就是“我出发点为你好”,就简单粗暴的展开教育,让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反感。真正为学生好,就应该俯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对话,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一些问题。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身子佝偻的老奶奶进入一入理发店,理发师以为是要饭的,就主动给老奶奶钱,想打发她走。没想到老奶奶还有话说,理发师变下身子,倾听老奶奶的要求,原来老奶奶走累了,想找把椅子坐坐。理发师看到老奶奶头发有些凌乱,又主动给老奶奶理发,分文不收。

首先我们是要表扬这个理发师有爱心,其次我们要看到他对人的尊重,他能俯下身子和老奶奶说话。我们有多少教师当在学生不在办公室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能停下脚步,俯下身子听学生诉说?

朱教授认为我们只有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才能够真正地知道和理解孩子的世界。

我借朱永新教授的慧眼,来看我的教学问题,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审视,希望在未来,我能洞悉教育真谛,做一名幸福的好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