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三年(1100年)的六月,苏轼遇赦北归。从海南出发,一路向北,每过一地,他总会为我们留下一点记忆。如今沿着他的文字去追寻这一路,感觉他就在不远处,微笑着,引领着我,一地又一地走过。 六月十七,在琼州洗心。 六月二十,在琼州海峡看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五,在海康与秦观重逢。 六月三十,因洪水绕道海上,感叹吾辈必济! 这其中,和秦观的重逢尤其让人唏嘘。六十五岁的苏轼,五十二岁的秦观,万里漂泊,在异乡最后一次聚首,两人心中都有无限心事,却相顾无言。 这一天,秦观是开心的。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他迫不及待向老师展示自己这段时间的作品,其中就有他为自己写的一篇挽词。 苏轼觉得秦少游已看淡死生,了然物我,对他的自挽毫不奇怪,两人在欢笑中畅饮,匆匆分别。 这一次相会时,苏轼开心于回归,秦观开心于重逢,虽然都已是人生暮年,却都没想到这是他们俩最后一次见面。八月十二日,也即50多天后,秦观逝于藤州。 庚辰岁六月二十五日,予与少游相别于海康,意色自若,与平日不异。但自作挽词一篇,人或怪之。予以谓少游齐死生,了物我,戏出此语无足怪者。已而北归,至藤州,以八月十二日,卒于光华亭上。呜呼,岂亦自知当然者耶,乃录其诗云。 ——苏轼 《书秦少游挽词后》 那一天,秦观为苏轼写下了最后一首送别词。回首再读,原来冥冥中已有预感,别后悠悠,后会无期,落花流水各西东。 江城子 宋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一年后,苏轼病逝于常州。从此,烟浪远处,暮云深重,那英姿勃发的少年意气,正如南来北往的鸿雁,在雪泥踏上片刻,留下劲瘦的爪印,烙在了我心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