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德国,雨水不会白白流走

 涛儿_dlwangtao 2023-08-1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极端天气在中国和德国频现。最近台风过境,中国东南沿海很多城市都受到狂风暴雨的袭击。印象君所在的城市也是大雨倾盆。看到路边一个个已经快喝饱的排水口,印象君心里冒出一个疑问,雨水都去哪了呢?查看资料后发现中国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起步较晚。而在比如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收集利用已有较长的历史。

图片

据德国气象局发布的报告,2022年德国每平方米平均降水量约为670升,比长期平均值减少了15%。因此更好地吸收和贮存雨水,为干旱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就更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认识到在家庭生活、公司单位及公共场所利用雨水的好处,不仅环保,还能节省开支。

图片

环保无可厚非,节省开支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你有所不知,在德国有一种费用叫“雨水处理费”(Niederschlagswassergebühr)。如果家庭或公司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这笔费用,但采取雨水利用设施的用户就可享受减免和优惠。如今,在新建工业、商用或是居民区,均要设计雨洪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

图片

近年来,德国年平均降水量不但在减少,而且时间和空间上分布非常不均。例如柏林就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雨水很珍贵。同时,柏林一些地区的污水排放系统早已陈旧不堪,一旦遇上强降雨,也会“水漫金山”。因此自2018年以来,柏林深入了建造海绵城市的尝试,让雨水不直接流进下水道,而是流入一个地势更低的洼地,灌溉那里生长的植物,最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一部分。在试验区域,传统的下水道沟渠被渗渠取代,排水管道的负担得到减轻,在夏季,绿地和水面的增多还附带减缓了局部的热浪。

“绿色屋顶”在海绵城市概念里占有重要地位。“绿色屋顶”的想法并不新,柏林市多年前就开始了相关项目,最有名的是赫尔姆霍尔兹材料与能源中心的绿色屋顶。它于1998年建造,至今不需很多维修,仍能吸收50%的降雨量,而近年来建造的先进绿色屋顶的蓄水量则高达90%以上

图片

其实一直以来,德国人对屋顶雨水的回收都非常重视,只有从不含铜、锌和铅或其含量可忽略不计的屋顶上收集的雨水才可以不经任何处理自然渗入地下,此外的其它诸如工厂或停车场的屋顶集水必须经过检测,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当然渗水的程度还要看土壤情况,一些陶土含量高的地表渗水能力差,人们也会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改善。

图片

自家收集的雨水当然也可以净化后再利用,可以通过安装一套雨水净化系统来实现。根据不同标准净化后的水可以用于冲洗马桶灌溉花园甚至淋浴,不过造价稍高。

图片

来源:德国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