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2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B.需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噬菌体的核糖体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D.噬菌体的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2
.研究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细胞膜上的某种蛋白,将含有该蛋白的细胞裂解液作为样品进行下列不同处理,检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其
对应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32P作为标记蛋白质的同位素B.除垢剂通过降解蛋白质来破坏膜结构C.
蛋白酶处理导致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推测该蛋白同时具有膜外和膜内的部分3.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
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不包括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B.曲线AB段表明细胞液浓度正在逐渐减小C.曲线BD段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细胞液
D.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在两种溶液中均可发生质壁分离4.如图是动物肝细胞中一种常见的细胞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①②允许氧
和二氧化碳分子自由出入B.③使得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释放更多能量C.该细胞器内可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D.④中含有葡
萄糖分解及ATP合成相关的酶5.某研究小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条件下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
(从下至上),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失第2条B.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
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
供物质基础B.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
周期7.控制猫毛色的基因XB为黑色,Xb为黄色,Y染色体上无对应基因。雌性个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浓缩为巴氏小体,雄性无此
现象。因此,正常情况下,雄性表现黑色或黄色,雌性表现黑色、黄色或黑黄相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黄相间的雌性个体为杂合子B
.雄性体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巴氏小体C.浓缩导致巴氏小体上的毛色基因不表达D.雌雄个体中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量相近8.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
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
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
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9.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基本骨架由C、H、O、N、P等元素组成B.DNA的片
段都有遗传效应,可控制生物的性状C.细胞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分子的甲基化D.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断裂1
0.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5000对碱基,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
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B.DNA分子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3200个C.
④处指的是腺嘌呤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211.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A.2
2,XB.22,YC.44,XXD.44,XY1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
、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上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可
以有等位基因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存在I、III片段,X、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13.中国科学院研究
人员首次采集到四亿多年前的宽甲鱼化石,该化石完整保存的鳃丝印痕为鱼鳃→喷水口→人类中耳的进化历程提供了重要证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生存环境变化导致生物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从鱼鳃到中耳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
果D.在进化出中耳的过程中种群基因库不断发生改变14.下列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是(?)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中性学说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5.用打孔器制取新鲜红甜菜根片若干,均分为 9 组,并记录每组红甜菜根片的质量(W1),再分别浸泡在不同浓
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材料,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并分别称重(W2)。其中(W2-W1)/W1,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浓度为 0g/mL的一组,W2-W1>0B.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各组中的 W2在减小C.
蔗糖溶液浓度为0.1 g/mL的一组,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D.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由0逐渐增大,各组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在逐渐增大二、综合
题16.粮食作物生长过程中,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贮存在作物籽粒内的过程称为灌浆研究人员发现一水稻突变株,籽粒灌浆异常,造成减产。
为揭示突变体发生异常的原因,开展如下实验。(1)水稻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在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化合物,进而形成有
机物。(2)蔗糖等光合作用产物在叶片和籽粒之间的运输,直接影响作物产量的高低。研究人员分别检测野生型水稻和突变体水稻叶片和籽粒中的
蔗糖含量,结果如图1。?①据图1推测,突变体中的蔗糖从叶片到籽粒的运输受阻,引起集摇籽粒灌浆异常,进而造成减产。作出此推测的依据是
:与野生型水稻相比,突变体水稻_____。②为验证以上推测,科研人员开展图2所示实验,请补充完善表格中的实验方案。组别实验材料处理
检测对照组野生型水稻__________实验组_____施加C蔗糖?a野生型水稻?b突变体水稻?c施加14C蔗糖?d施加清水?e处
理叶片的放射性强度?f籽粒的放射性强度17.在缺氧条件下,人体既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呼吸频率来适应,又可通过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来适应。
红细胞数量增加与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HIF)介导的系列反应有关,机理如下图所示。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这一机制的
三位科学家。请回答问题:(1)呼吸频率加快加深后,吸入更多的氧气。氧气进入人体细胞参与有氧呼吸的反应场所是______。人体在缺氧
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有______。(2)如图所示,常氧条件下,经过______的催化,HIF-1α蛋白发生羟基化,使得VHL蛋
白能够与之识别并结合,从而导致HIF-1α蛋白降解。(3)由图可知,缺氧条件下,HIF-1α蛋白通过____进入细胞核内,与ARN
T结合形成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上,促进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携
带氧气能力增强。另外,HIF还可促进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某些酶的含量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请分析
这些变化的适应意义:_____。(4)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因EPO产生不足而出现严重贫血,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一种PHD抑制剂对贫血患
者的治疗作用。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PHD抑制剂治疗贫血的作用机理______。此外,在肿瘤微环境中通常缺氧,上述机制______(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癌细胞大量增殖。研究人员正努力开发新的药物,用以激活或阻断氧感应机制,改善人类的健康。18.为揭示茄子果
皮色和果肉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1)用绿果皮植株和紫果皮植株杂交,F1均为紫果皮,F2中紫果皮株数为84,绿果皮
株数为26,初步判断茄子果皮色中____________为显性,果皮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2)用白果皮
植株和紫果皮植株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亲代组合F1F2白果皮植株×紫果皮植株均为紫果皮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由表可知
果皮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____________色果皮基因会阻碍____________色果皮基因发挥作用。(3)用白色
果肉植株和绿白色果肉植株杂交,F1的果肉均为____________色,且F2中绿白色果肉植株与白色果肉植株的比值约为3∶1,说明
果肉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4)后续研究表明茄子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者用一株紫皮绿白肉植株(基因型为AAbbC
C)和白皮白肉植株(基因型为aabbcc)杂交,F1均为紫皮绿白肉植株,F1自交得到F2中出现紫皮绿白肉、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白
皮白肉4种表型,比例约为____________。F2中未出现表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绿白色果肉基因
抑制了___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使表皮呈现出果肉的颜色。19.下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 ?(1)
从图中_______细胞可判断此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性。(2)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细胞;由此可推断,该动物体
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3)乙细胞被称为________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重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4)若
该动物的体毛颜色基因组成为Aa,则一般情况下,上图中不具有A与a这对等位基因的细胞是________。(5)若要进行观察动物的减数
分裂实验,需用染色剂对_______进行染色,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可根据_______判断细胞处于分裂的哪个
时期。(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例如: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染色体的这些
行为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何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20.红细胞可被冷冻干燥保存于血库中,解冻后浸于生理盐
水中,仍能较好地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这对于输血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红细胞保存的最适条件,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请回答问题:(1)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指导合成(转录)的RNA,用于细胞合成肽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_____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凋亡a.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相同b.网织红细胞内不能
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c.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2)下图为不同浓
度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在_____浓度的NaCl溶液中最接近其正常形态和体积,此浓度NaCl溶液称为_____。(3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沉淀,测得红细胞的溶血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红细胞更加耐受_____(低浓度/
高浓度)NaCl溶液。有研究表明,NaCl溶液浓度为0.54%和0.72%时,红细胞占血液的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增加,这是由于红细胞
形态由双凹圆饼形变为_____形所致。NaCl溶液浓度(%)0.380.450.540.720.9034912溶血率(%)79.4
30.26.62.41.92.12.525.255.8注:溶血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外溢。(4)将浓度为3%和9%的NaCl溶液处
理过的红细胞分别放入生理盐水中,后者血红蛋白外溢程度远高于前者,其原因是_____。21.猴面花的花瓣基部联合形成花筒,前端分离为
小瓣,它们的颜色由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影响。类胡萝卜素使花呈现黄色,花青素使花呈现粉色,两种色素均有时花呈现红色,均无时花呈现白
色。我国科研人员对DNA上Y片段影响花色的机制进行了研究(1)花瓣细胞的两种色素中,花青素易溶于水并通常储存于_____中。(2)
科研人员发现猴面花花色决定机制如下图。基因P激活花青素合成途径,而花瓣细胞中若有Y片段,则产生的小干扰RNA可与R2-mRNA互补
结合。①结合上图分析,含有正常Y片段(基因型记为YY)和基因P、R2的纯合猴面花,其花瓣颜色应为_____。②若基因型为YYPPR
2R2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ppR2R2(y、p表示基因功能失活)的亲本杂交,得到F1,则F1自交后代中花瓣颜色共有_____种,其
中花瓣颜色为红色和广色的个体数量会明显少,其原因是_____。(3)研究发现,仅在花筒细胞中发挥作用的基因R1,其表达产物能抑制Y
片段转录产生小干扰RNA,这会使有Y片段的猴面花,花筒颜色呈现为_____,有利于吸引传粉昆虫,除白色为自花传粉,其他不同花色的猴
面花能吸引特定的传粉动物,这表明不同种类的猴面花与不同传粉动物间相互影响,_____。参考答案1.D【分析】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所
以需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B错误;C、噬菌体是病毒,不含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C错误;
D、噬菌体的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D正确。故选D
。2.D【分析】细胞膜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膜蛋白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膜蛋白具有特定的功能。根据膜蛋白分离
的难易程度、与膜脂结合的方式及牢固程度和在膜中分布部位的不同,膜蛋白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整合
膜蛋白)和脂锚定膜蛋白。其中内在膜蛋白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两端暴露于细胞膜的内、外表面,这
种类型的膜蛋白称为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露出膜外的部分含较多极性氨基酸,属亲水性,与磷脂分子的辛水斗邮邻近;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膜蛋
白由一些非极性氨基酸组成,与脂质分子的疏水尾部相互结合,因此,结合得很牢固,只有在较为剧烈的条件下,如超声、加入去垢剂、有机溶剂或
变性剂等,破坏脂双层使膜崩解后,才能把它们从膜上分离出来。【详解】A、蛋白质含有C、H、O、N、S,一般用35S标记蛋白质,A错误
;B、除垢剂可以破坏细胞双层脂质膜,使细胞膜解体,由图可知,加入除垢剂组与对照组相对比,蛋白质放射性降低很少,可以推知除垢剂只能降
解少量膜蛋白,B错误;C、由图可知,蛋白酶处理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变为多肽链,不会导致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增大,C错误;D、
加入除垢剂放射性只是减少一点,因此可以推知除垢剂破坏的这一部分蛋白质只是少量,而除垢剂可以破坏的蛋白质属于那些跨膜蛋白,由于嵌入磷
脂双分子层中的膜蛋白由一些非极性氨基酸组成,与脂质分子的疏水尾部相互结合,并且结合的一般非常牢固,只有破坏脂双层使膜崩解后,才能分
离出来。由此可知该蛋白应该存在两个不同部分,除垢剂这是膜内部分,应该还有膜外部分没有被除垢剂影响,D正确。故选D。3.D【分析】题
图分析,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着乙二醇溶液以
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并高于乙二醇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某种植物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
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成熟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B、曲线AB段
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减小,说明细胞在失水,细胞液浓度正在逐渐增大,B错误;C、曲线BD段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
了蔗糖溶液,C错误;D、细胞在两种溶液中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大幅减小,均发生了质壁分离,D正确。故选D。4.D【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
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NAD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NADH和少量能量;第
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NADH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结构①②是线粒体的膜,氧和二氧化碳分子属于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
扩散跨膜运输,A正确;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大内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有利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有利于释放更
多能量,B正确;C、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可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C正确;D、④为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
所,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因此④中没有葡萄糖分解的相关的酶,D错误。故选D。5.C【分析】分离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原理是四种色
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从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黄绿色)。【详解】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色素有四种,经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
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将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片,
进行红光照射测定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而色素带缺叶黄素这个条带,从下到上位于第3条,ABD错误,C正确。故选C。6.A【分析】连续分裂
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持续时间较长的间期和持续时间较短的分裂期。【详解】A、细胞周
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A正确;B、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
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错误;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D、成熟的生殖细胞高度分化,不再
分裂,D错误。故选A。7.B【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控制猫的毛色黑色和黄色的等位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基因,雌性
个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浓缩为巴氏小体,浓缩为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能表达,雄性无此现象。亲本雌性黑猫的基因型为
XBXB,雌性黑黄相间猫的基因型为XBXb、雌性黄猫的基因型为XbXb,黄色雄性猫的基因型XbY,黑色雄性猫的基因型XBY。【详解
】A、雌性个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浓缩为巴氏小体,不同细胞浓缩为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可能不同,表达的基因可能为B基因或b基因
,在一个个体上就会同时出现黄色和黑色,故雌性猫中黑黄相间的猫一定是杂合子, A正确;B、雌性个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浓缩为
巴氏小体,雄性无此现象,故雄性体细胞中不可以观察到巴氏小体,B错误;C、浓缩为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缺乏遗传活性,故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
上的毛色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 D、雌性个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若有一条X染色体随机浓缩为巴氏小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正常的,雄
性个体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且不会浓缩为巴士小体,二者表达量相同,D正确。 故选B。8.D【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
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
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
质。【详解】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B、S型菌的DNA进
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
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
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故选D。9.C【分析】DN
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
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
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的基本骨架由C、H、O、P等元素组成,没有N,A错误;B、DNA并非所有片段都有遗传效应,
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C、细胞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C正确;D、解旋酶的作用对象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并不是磷酸与五碳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错误。故选C。10.D【分析】该DNA分子中
有5000对碱基,A+T占碱基总数的34%,C+G占66%,即A=T=1700个,C=G=3300个。【详解】A、③处为氢键,DN
A复制时作用于该处的酶为解旋酶,A错误;B、DNA分子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300×(22-1)=9900个,B错
误;C、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错误;D、复制2次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含有15N,即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
/2,D正确。故选D。11.C【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
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详解】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46条,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X,C正确,ABD错
误。故选C。12.D【分析】X、Y的同源区段有相同或等位基因。X、Y的非同源区段,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其上的基因是X特有或Y特有。
同源区段或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可用假说—演绎法对题干中基因位置进行分析。【详解】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
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有致病基因就患病,而女性必须要有两个致病基因才患病,因而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B、Ⅱ片段上的
基因在X、Y染色体上有同源区,可以有等位基因,B正确;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只在Y染色体上,面X染色体上没有,所以患病者全
为男性,C正确;D、虽然存在I、III片段,但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联会,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13.B【分析】达尔文的
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和自然选择两大学说组成。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为
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
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
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A正确;B、生存环境变化不会导致生物的基因发生定
向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C、从鱼鳃到中耳的进化,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长期自然选择的结
果,C正确;D、在进化出中耳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性状,说明不断出现新基因,种群基因库不断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14.B【分析】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他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据此解答。【详解】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
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
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故选B。15.D【分析】分析题意和题图:如果(W2-W1/)/W1=0,表示红甜菜
根片的质量与实验前相同,即蔗糖溶液浓度为0.1g·mL-1为红甜菜根细胞的等渗溶液;如果(W2-W1/)/W1>0,说明红甜菜根片
的质量比实验前有所增加,即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如果(W2-W1/)/W1<0,说明红甜菜根片的质量比实验前有所减少,即细胞发生渗透失
水。【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g·mL-1时,(W2-W1/)/W1=0.04,说明(W2-W1/)/W1>0,W
2-W1>0,A正确;B、由图可知,(W2-W1/)/W1随着蔗糖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减少,即各组中的W2在减少,B正确 ;C、由图可
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1 g·mL-时, W2-W1=0,此时蔗糖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但细胞仍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C正确;
D、由图可知,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0.1 g·mL-1(才开始发生质壁分离)时,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各组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逐渐增
大,D错误。故选D。16.(1) ATP和NADPH 叶绿体基质(2) 叶片中的蔗糖含量高,籽粒中的蔗糖
含量低 c ef b【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
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详解】(1)水稻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过程,
该过程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C5生成C3,进而在NADPH和ATP作用下将C3还原为有机物和C5等。(2)①据图1
可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中蔗糖含量升高,而籽粒中蔗糖含量降低,故据此推测,突变体中的蔗糖从叶片到籽粒的运输受阻,引起集摇籽粒
灌浆异常,进而造成减产,作出此推测的依据是:与野生型水稻相比,突变体水稻叶片中的蔗糖含量高,籽粒中的蔗糖含量低。②为验证以上推测,
则应选择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进行探究,且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格中的实验方案应为:对照组是
野生型水稻,并施加14C蔗糖 (c),而实验组应选择突变体水稻(b),然后分别检测处理叶片的放射性强度和籽粒的放射性强度(ef)。
17.(1) 线粒体(内膜) 乳酸、CO2和水(2)脯氨酰羟化酶/PHD(3) 核孔 增加糖酵解的
酶有利于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为细胞供能;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有利于细胞摄入葡萄糖,为细胞呼吸提供能源物质(4) 通过抑
制PHD活性抑制HIF-1α的降解,细胞内较高水平的HIF-1α促进EPO的产生 有利于【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常
氧条件下,HIF-1α蛋白不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被降解了;缺氧条件下,HIF-1α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
胞核与ARNT结合,进而影响基因(DNA)的表达情况。【详解】(1)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人体在缺氧条件
下,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2)据图分析可知,常氧条件下,HIF-
1α蛋白经过脯氨酰羟化酶的催化发生了羟基化。(3)据图分析可知,HIF-1α蛋白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的;根据题意分析,HIF-1
α蛋白与ARNT结合形成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上,促进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红细胞
数量的增加,携带氧气能力增强。另外,HIF还可促进其他有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某些酶的含量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
数量增加,这些变化的适应意义在于增加糖酵解的酶有利于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为细胞供能;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有利于细胞摄入葡萄糖,
为细胞呼吸提供能源物质。(4)根据题意分析,PHD抑制剂治疗贫血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PHD活性抑制HIF-1α的降解,细胞内较高水
平的HIF-1α促进EPO的产生;此外,在肿瘤微环境中通常缺氧,上述机制有利于癌细胞大量增殖。18.(1) 紫果皮(或紫皮
) 分离(2) 紫 绿(3)绿白(4) 9∶3∶3∶1 白皮绿白肉 白色果皮【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F1均为紫果皮,F2中紫果皮株数为84,绿果皮株数为26,紫果皮:绿果
皮≈3:1,说明紫果皮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白果皮与紫果皮杂交,子一代全为紫果皮,子一代
自交,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紫色果皮基因会阻碍绿色果
皮基因发挥作用。(3)F2中绿白色果肉植株与白色果肉植株的比值约为3∶1,说明绿白色果肉对白色果肉为显性,故F1的果肉均为绿白色。
(4)已知茄子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两对性状独立遗传,F1均为紫皮绿白肉植株,F1自交得到F2中出现紫皮绿白肉、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
白皮白肉4种表型,F2中出现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说明出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说明A/a、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
AabbCc,F2中紫皮绿白肉(A_bbC_)、紫皮白肉(A_bbcc)、绿皮绿白肉(aabbC_)、白皮白肉(aabbcc)=9
∶3∶3∶1,aabbC_的基因型应为白皮绿白肉,但表现型却为绿皮绿白肉,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绿白色果肉(C_)基因抑制了白色果皮(a
abb)基因的表达使表皮呈现出果肉的颜色(绿皮绿白肉)。19.(1) 乙 雌(2) 甲 4(3)
初级卵母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4)丙(5) 染色体 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6)染色体的这
些行为可使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染色体的行为使配子的种类多样
化,增加了生物遗传的多样性。【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1)根据乙细胞
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2)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甲细胞;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
胞的2倍,由此可推断,该动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3)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
胞中染色体的重要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
离,一般情况下,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等位基因。因此,正常情况下,不同时具有A与a这对等位基因的细胞是丙。(5)若要进行观
察动物的减数分裂实验,需用碱性染色剂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在用光学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可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判断细胞处于
分裂的哪个时期。(6)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复杂行
为。染色体的这些行为可使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染色体的行为使配
子的种类多样化,增加了生物遗传的多样性。20.(1)c(2) 0.9% 生理盐水(3) 高浓度 (
圆)球形(4)处于9%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膜结构损伤程度更高(或红细胞对高浓度溶液的耐受程度有限)【分析】 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
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
象。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1)a、幼红细胞分化程度
比造血干细胞高,基因的执行情况不相同,a错误;b、网织红细胞内含有mRNA,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错误;c、成熟红细胞没有
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故不存在基因的
表达,d错误。故选c。(2)由图可知,红细胞在0.9%浓度的NaCl溶液中最接近其正常形态和体积,此浓度NaCl溶液称为生理盐水。
(3)据表中溶血率分析,红细胞更加耐受高浓度NaCl溶液。0.9%浓度的NaCl溶液能维持正常形态,NaCl溶液浓度为0.54%和
0.72%时,细胞吸水,红细胞占血液的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增加,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饼形变为(圆)球形。(4)将浓度为3%和9%的Na
Cl溶液处理过的红细胞分别放入生理盐水中,后者血红蛋白外溢程度远高于前者,因为处于9%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膜结构损伤程度更高(或红细胞对高浓度溶液的耐受程度有限)。21.(1)液泡(2) 粉色 4 F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产生含有Yp 和 yP 的重组型配子数量很少,Yp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yP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的概率较低(3) 红色或黄色 协同进化【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1)液泡中为水溶性,花青素易溶于水,存在于液泡中。(2)①正常Y片段转录得到的小干扰RNA可与R2-mRNA互补结合,使得R2蛋白无法合成,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无法被激活,只有P基因表达产生P蛋白,激活花青素合成途径,花青素使花呈现粉色。②基因型为YYPPR2R2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ppR2R2(y、p表示基因功能失活)的亲本杂交,得到F1,F1为YyPpR2R2,Y与P连锁,若不考虑交叉互换,F1产生的配子为YPR2、ypR2,F1自交后代为1YYPPR2R2(粉色)、2YyPpR2R2(粉色)、1yyppR2R2(黄色),若考虑交叉互换,F1产生的配子为YPR2、ypR2、YpR2、yPR2,比例未知,F1自交后代为Y_P_R2R2(粉色)、Y_ppR2R2(白色)、yyP_R2R2(红色)、yyppR2R2(黄色),因此花瓣颜色共有4种;由于F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产生含有Yp 和 yP 的重组型配子数量很少,Yp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yP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的概率较低,因此红色和粉色的个体数量会明显少。(3)基因R1,其表达产物能抑制Y片段转录产生小干扰RNA,进而基因R2正常表达,类胡萝卜素正常合成,表现为黄色,若P基因也存在,则花青素也能合成,两种色素均有时花呈现红色;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