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毕业三十年聚庆

 余自农 2023-08-12 发布于北京

文/余自农

2012年,是我们“78级”“82届”同学,大学本科毕业的第三十个年头。虽是民间小事,逢“十”也要庆祝一下的。于是,大家从四面八方云集嘉陵江畔,美美地“庆祝”了一回。

我们是学校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老师们大多是名校毕业生,“文革”中没有“用武之地”,见到我们这批“树苗”,自然是格外用心用情用力。我们也是“久旱逢甘霖”,如饥似渴、不舍昼夜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

非常幸运,我的学士学位证书编号为“82001”。也就是学院历史上颁授的第一批学位证书名单上的第一人。多少有点暗示意义,更多的是鞭策。毕业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奋勇争先。毕业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上,被临时推为“同学代表”发言人。

正式活动的头天晚上,大家从山南海北聚来。有的还是毕业三十年后第一次见面,自然“大呼小叫”起来。“痛饮”更在“情理之中”。我想,明天要代表我们这一届100多位同学上台发言。下面有现任和往届的校领导,更有老教授、新学弟,还有家属孩子,不能随随便便。要体现出“七八级”“八二届”应有的“水平”和“风范”。

但是,“场面”还是要“应对”的。于是,主动先“敬”一圈,趁高潮迭起时,悄然撤离。回宾馆房间认真准备明天的“发言”。不时的有同学过来“砸门”,或是约出去再“嗨”。就是不开门!坚持是对的!第二天的发言,反响不错。有同学在下面对子女们说:瞧,该向伯伯多学习!

我的“重头戏”演完了,接下来的参观、游览,回各个专业教研室座谈,自然轻松愉快,顺理成章……。再次感到,人生任何时候,都要责任在前,担当在先……。

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苏轼的名词《临江仙.送钱穆父》来。词的上片是“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下片是“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多么美的意境啊!遂不揣浅陋,也用临江仙的词牌,步韵了一阙,是为毕业三十周年纪念:

一别黉门三十载,青头满落霜尘。相逢余笑漾春温。岁催身惫老,持节比松筠。

惆怅聚短长睽别,五心如月怜云。樽前不用寿眉颦。人生无悔子,但作耇成人。

(注:1,耇成人:年老贤德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