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宇辉:我受过苦,苦难让人深刻,但我不会用苦难倒逼女儿学习

 悠悠zxm 2023-08-12 发布于河北


​董宇辉说:我是受过苦的人,也通过读书完成了人生逆袭。我经常说苦难会让一个人深刻,但我如果有个女儿, 我是不忍心让她吃苦的。因为用苦难倒逼孩子学习,远不如引导她看见自己的梦想,用内在驱动力激发她读书的兴趣。

一语中的,吃苦不一定吃出甜来,蘸着糖必定活力四射,就着药可能萎蔫衰落!

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这世上的苦难都是必然会到来的。

苦难会让走出苦难的人深刻,会让走不出苦难的人,要么麻木,要么颓废。

不要为了深刻,为了增长教训,故意让孩子去受苦。

也不要强逼孩子去学习,去吃苦。

“吃苦是福”是绝对的真理吗?

需要“一分为二”去看待,我们不能盲目推崇苦难,也不能盲目吃苦,更不能盲目逃避苦难。

正如董宇辉所说,用苦难倒逼孩子学习,远不如引导她看见自己的梦想,用内在驱动力激发她读书的兴趣。

如果孩子学不会,逼着孩子学习,长期忍受枯燥无味的东西,这让多少孩子丧失了信心,磨灭了生机。

让多少孩子,走向了叛逆,搞得鸡飞狗跳!让多少孩子,精神萎靡,身心失常!

周国平说:“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学习不易,成长艰难,但是,我们不需要去感谢苦难,而是要去思考如何面对苦难。

孩子们学习出问题,不是不能承受学习之艰苦,而是承受苦难并没有看到希望。

你坚持了很久,甚至比别人长很久,你却不得进步,输得很惨。

这样的苦,不是甜,实苦,这样的苦,是福吗?

盲目吃苦往往没有进步,这样的苦是无边的苦海,无尽的黑夜。

学习,少不了吃苦,正是因为苦,面对坚持之难,面对独处之寥,我们更要斟酌方法,调整心志,以取得最佳效果,苦才能是福,才能是甜。

余华《活着》里有这样一段话:“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避开。 ”

苦难就是苦难,冠上美好的形容词,也改变不了它糟糕的本质,干嘛要感谢苦难呢,你要感谢的,是那个从苦难中熬过来的自己。

一头扎进熬不出来的苦难,还要自欺欺人吗,不过是阿Q或孔乙己,可悲可叹!

盲目的人只会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哪怕他们吃了很多苦,他们也未必会在未来的某一刻苦尽甘来。

王朔说: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作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

富人只要不乱来,一辈子都是富人,穷人如果不乱来,一辈子都是穷人。

穷苦,不是成功必备元素,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

吃苦,可以解决温饱,但一味吃苦,不抬头看路,永远被压在社会最底层。

稻盛和夫说:“如果吃苦能挣到钱,那农民都成千万富翁了!如果执着能发财,那乞丐都可以发家致富。如果勤快能翻身,那快递员都是身家千万。”

吃得苦中苦,未必能成为人上人,苦难与成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如果按照“苦难=成功”的逻辑,那90后、00后等年轻人没有像前人一样受过苦,那他们就不能成功、配不上成功了吗?

正如任正非所说:“不要把苦难作为必修课,如果人们都要经历苦难,社会追求什么呢?”

社会的进步就是为了可以让人们少经历苦难,有些苦本就不该出现。

有些苦是难免的,甚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你为了解决问题而绞尽脑汁,为了目标的达成而殚精竭虑,为了理想而百折不回……

当你从失败走向成功,当你从此岸到达彼岸,当你从淤泥中开出一朵莲花,这些“苦”何尝不是“乐”的根源?

不必夸大苦难的意义,不要盲目吃苦,如果不能走出苦,苦变不成甜。

苦难来了,不要逃避,要迎难而上,深度思考,彻底复盘,把自己撕裂重塑,战胜苦难,谷底飞升。

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战胜不了,会有更大的苦难。

带来成功的是,那个把苦难撕碎嚼烂,在灵魂里开出花的自己。

(悠悠zxm原创,与您共享悦读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