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朝也有自己的成长周期

 子玉史院 2023-08-12 发布于陕西
 / 子

任何一个帝国都是创业者经过好几代人的接力才打下的江山,一代人办一代人的事,从零到一,从一到百才是一个人、一个王朝成长的规律。

秦国从给周王室养马的角色到最终一统天下,那是走了一个大几百年的周期通过数代人接力才完成的大事,当然,期间也踩了无数的坑。

是的,天下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能可久可大者也,像杨坚、赵匡胤得江山的剧本毕竟只是特殊情况下的概率事件。

说说北魏王朝的创业史吧——

由于帮助西晋的并州刺史刘琨抵抗匈奴的刘渊,愍帝建兴八年(31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喜提“代王”的称号,并以代郡和常山郡为代国的基本盘。

这是北魏历史性的一步,意味着拓跋鲜卑正式由松散的部落进化为被各方认可的一方诸侯。政治、军事、凝聚力都得到了跃升。

但也仅仅是一个雏形而已。

公元338年,拓跋猗卢的侄孙拓跋什翼犍成为新一任代王。如果说拓跋猗卢给部落描绘了发展的蓝图,那么,拓跋什翼犍绝对是将那张蓝图落地的执行人。

经过东征西讨,拓跋什翼犍不仅给部落打下了广袤的领土,更是对代国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升级,他以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对代国的官职、制度、法律分别进行了升级,使拓跋鲜卑从本质上进化为诸侯的角色。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代国东到现在的辽宁,西到甘肃一带,南距阴山,北尽沙漠,带甲数十万,是一个有着几百万平方公里控制区的诸侯。

但任何一个人、王朝的成长史都绝对不会一帆风顺,随着前秦帝国的崛起,代国势必会成为其征服的对象。376年,前秦五十万大军北伐拓跋部落,结果是拓跋什翼犍大败,自己也在逃亡的路上被儿子所杀,代国正式灭亡。

但不要以为代国从此就会从历史上消失,因为拓跋什翼犍的嫡孙拓跋珪还在,拓跋部落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他们积累的创业经验都已经刻进了拓跋子孙的基因中,更重要的是,前秦的大军只是冲垮了代国的组织架构、吞并了代国的领土,但他们的凝聚力依然在,相互之间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383年是北方历史的转折点,因为,苻坚在这一年遭遇了淝水之败,由于前秦主力氐人在战争中消耗极大,所以,苻坚马上就失去了对北方局势的驾驭能力,结果就是,五胡纷纷复国,拓跋珪也于386年正式复兴了代国。

▲淝水之战是北方历史的转折点

图源/网络

有了祖先的经验积累,拓跋珪起步就比较快,紧接着他就打出了一套汉化的组合拳进一步稳固了代国的盘子。同年,拓跋珪迁都盛乐,改国号为“魏”,称魏王。北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由于实力弱小,拓跋珪还得扛着创业这面旗在乱世中继续开疆拓土。在名义上归附河北的后燕之后拓跋珪就开始了他东征西讨的创业之路,从388年到391年这几年中,拓跋珪先后击败了库莫奚、高车部、贺兰部和匈奴的刘卫辰,并重创柔然。

这几年中,拓跋珪因为战场上的连续开挂,收获了大批牛羊、战马和人口,实力大增。接下来就是向河北的后燕亮剑。

是的,这是一个志在天下的枭雄的必然选择,拓跋珪才不在乎和后燕的亲戚关系,更不在乎慕容垂曾经帮助过自己。

395年,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宝为主帅大举进攻北魏。拓跋珪避其锋芒,带着族人和牲畜直接就跑到了河套地区,导致慕容宝在黄河以北游荡了好几个月,士气大洛。

当两军终于对峙时,拓跋珪首先发动了对慕容宝的心理攻势:“你老爹都死了,你还不赶紧回去继位?”

燕军方寸大乱,慕容宝也在纠结之后作出撤兵回中山的决定。

拓跋珪抓住机会猛攻撤退中的燕军,燕军大败,四五万人做了魏军的俘虏,拓跋珪将其尽数坑杀。

北魏和后燕的形势自此发生逆转,尤其是在慕容垂驾崩之后,拓跋珪更是发动了对后燕的连续进攻:

396年3月7月,拓跋珪率领四十万大军直捣晋阳,一举将并州纳入北魏的版图;接着,魏军又出井陉关拿下了常山郡;10月,魏军攻破后燕国都中山,河北被纳入了北魏的版图。

虽然后燕此后分化为了北燕和南燕,但都只是配角而已。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拓跋珪接着又将国都迁往了平城,同时,拓跋珪还完成了称帝的动作,北魏的盘子自此正式建立了起来。

▲道武帝拓跋珪

图源/剧照

此时的平城俨然是北魏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怎么说呢,迁都是为了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进一步加速汉化改革,称帝之后拓跋珪的权威得到加强又助推他继续对北魏进行各种手术。同时,北魏王朝也初步完成了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过渡,那件部落制的外衣也被拓跋珪适时脱下,披上了封建制的外套。

当时,北魏不管是庙堂还是地方都是台、省,刺史、太守管理的局面,基本淘汰了过去的部落作风。

迁都平城之后,拓跋珪继续对北魏王朝进行改革,比如,建立太学、祭祀孔子,将拓跋部落迁至平城周围然后分散并分配给其一定的土地。

也就是说,此前的拓跋部如今都成了北魏王朝的编户齐民,而鲜卑贵族之所以会接受拓跋珪的手术方案还是因为利益。因为,在多年的军事扩张中,拓跋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拓跋珪用利益置换这些人对汉化改革的服从

但多年处于重压工作状态中的拓跋珪还是被压垮了,具体表现就是精神不正常,结果就是许多人被冤杀。40910月,拓跋珪被儿子拓跋绍发动政变给杀死,年仅三十九岁。

虽然拓跋珪的谢幕方式有点尴尬,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因为他一手开创了北魏王朝并设计了一套维系王朝运转的组织架构,这从拓跋珪被杀之后各方的反应就能看出来。此前,拓跋部落每次首领更替都会引起内部的动荡,但拓跋珪被杀后北魏王朝还是顺利完成了政权的平稳过渡,拓跋珪长子拓跋嗣接手了北魏的盘子,是为明元帝。

拓跋嗣的作用更多是巩固了道武帝的创业成果,经过十五年的过渡,成功稳固了北魏的盘子。但在军事上,拓跋嗣还是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他紧抓刘裕驾崩之后的窗口期和刘宋在北方山东、河南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并最终达到了将南北的边界线推进到淮北一带的格局。

当十六岁的拓跋焘接手北魏王朝之后,历史交给他的任务是剪灭北方群雄,统一北方。

在北魏的骑兵优势和拓跋焘的雄才支撑下,北魏于431年灭胡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彻底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的乱局开启了南北朝对峙的格局。

同时,拓跋焘在任内还击破柔然,先后挫败了刘宋的三次北伐并给淮北一带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重创南朝经济。

总结起来就是:拓跋焘统一了北方领土、取得了对北方柔然的战略性胜利、连续挫败南朝的北伐行动并使北魏取得了对南朝的绝对优势

接下来,北魏又得经过一轮休养生息的阶段以消化、巩固取得的成果,这个任务交到了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和孝文帝拓跋宏手中。

由于献文帝和孝文帝是冲龄践祚,北魏的皇权被太后摄政的模式代替。由于冯太后的汉人身份和北魏经过十几年的过渡,汉化的阻力已经大大减弱。于是,冯太后凭借自己的彪悍能力拉开了北魏汉化改革的序幕。所谓的三长制、俸禄制、均田制都是出自冯太后的手笔。

▲冯太后拉开了汉化改革的序幕

图源/剧照

孝文帝拓跋宏亲政之后只是继续了冯太后的汉化路线而已,并以迁都洛阳的方式将汉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化、全面化,最终初步消弭了胡汉矛盾,取得了华夏文明的正统地位。

当南朝的陈庆之北伐到洛阳时,他看到的景象是全景式的华夏文明: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原来,他的认知一直是错的,衣冠文明并不在南朝,而是在洛阳呀。

看看北魏的创业史,一路走的是跌跌撞撞,虽然踩了不少坑,但每一代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北魏王朝给之后的北周、隋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是的,隋唐的盛世你绝对不能忘了北魏

对标历史,我们个人的成长其实也要尊重周期,饭要一口一口吃,只有你的过程走的足够完整,你的基础打的足够扎实你才能完成历史赋予你的使命。

共勉!

谢谢!
/
推荐阅读:

冯太后才是北魏的灵魂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