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2 | 阅:  转:  |  分享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5种B.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C.具有复杂多变的平面结
构D.可利用DNA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2.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用14C代替35S标记蛋白质外壳B.该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具有共同之处C.在含
有35S的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噬菌体,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和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分离3.一条肽链有氨基酸5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的碱基分别至少有(?)A.500个和1
000个B.1000个和2000个C.1500个和1500个D.1500个和3000个4.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与其对应的科学方法或
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科学研究科学方法或原理甲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减法原理”乙沃森和克里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
过程模型建构法丙萨顿研究得出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丁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A.甲B.乙C.丙D.丁5.同工酶广义上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乳酸脱氢酶(LDH)在缺氧条件下可将丙酮酸等催
化为乳酸,LDH的同工酶有六种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编码LDH的六种同工酶的基因可能不同B.同工酶能催化相同的反应,说
明同工酶的理化性质完全相同C.绝大多数植物细胞都含有LDH,缺氧条件下,LDH的催化结果相同D.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大
部分来自LDH所催化的反应6.线粒体DNA(mt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mtDNA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某mtDNA分子
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占该链的比例为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
本骨架B.该mt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C.该mtDNA分子第3次复制,会消耗12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若
该mt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500种7.下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相对位置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错
误的是(?)A.基因在X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一条X染色体上具有多个基因C.截翅基因和短硬毛基因是非等位基因D.棒状眼基因和白眼基
因控制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8.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B.图②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图③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D.图①④细胞中都可能发生
了基因重组9.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B.形态、结构及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
染色体C.分裂间期经过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家及其发现对应错误的是(
?)A.摩尔根——首次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C.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D.达尔文——
建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1.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它的某个性原细胞(DNA全部被32P标记)在无标记的培养液中
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有2条染色体的DNA含有32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性原细胞在进行到图示阶段的过程
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根据该分裂图像特点无法判断小鼠的性别C.该性原细胞进行到图示阶段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D.该性原细胞产
生的具有32P标记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量只有两个12.某遗传病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任意一种基因隐性纯合即表现出患病
。I2只含一种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Ⅳ1个体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A.I1B.I2C.Ⅱ3D.Ⅱ413.某二倍体生物的核基因
A1中替换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了基因A2,导致转录翻译后的肽链长度变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的增添
、缺失和替换B.该变异可能导致了D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正常情况下,基因A1和基因A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D.若该细胞
发生癌变,可能是原癌基因表达量过低导致14.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
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转
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DNA衍射图谱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15.如图为某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2B.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C.甲细胞可为
体细胞,乙细胞可为次级卵母细胞D.丙细胞在该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6.下列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控制珠蛋白
合成的基因含有1700个碱基对,其碱基排列方式可能有41700种B.位于XY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C.既有DNA又有RN
A的人体细胞,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因此遗传物质不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17.人类秃顶受一
对等位基因(B、b)控制,B、b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表达受性别影响。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
b时才表现为秃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秃顶女性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可以有4个b基因B.秃顶男性的一个体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
个b基因C.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儿子表现为非秃顶或秃顶D.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女儿全部表现为非秃顶18.水稻
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个体杂交,
则后代个体的基因型和表型的种类数分别是(?)A.9、6B.9、4C.6、4D.5、319.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
叙述,错误的是(  )A.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相对独立性B.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
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0.家蚕皮肤斑纹的种类很多,黑缟蚕身上每个环节都有一条黑色带,白蚕的多个环节都是白色的。下表
中是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杂交组合亲本表型子代表型及比例甲组黑缟×淡黑缟黑缟:淡黑缟=1:1乙组
白×淡黑缟白:淡黑缟=1:1丙组淡黑缟×淡黑缟黑缟:淡黑缟:白=1:2:1A.黑缟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 B.丙组杂交实验结
果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C.黑缟蚕相互交配,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家蚕皮肤斑纹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1.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
的家系图,在不考虑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和变异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2
、Ⅱ—1、Ⅲ—4必定为杂合子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家系图中的正常个体必定为杂合子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该
家系图中的患者必定为杂合子D.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只需要将Ⅱ—5、Ⅲ—3改为患者即可22.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射线的电离
辐射作用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断癌细胞复制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的方法,X射线、γ射线等常用于癌症放疗。放疗过程中损伤的除癌细胞,还有
人体正常细胞,故会给人体带来一定副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射线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但是不会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癌变
后的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而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会增多C.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D.一般情况下,人
体细胞的DNA上只有抑癌基因没有原癌基因23.下列关于不同生物体可遗传变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基
因重组转化为S型菌B.由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所结籽粒少C.某人患有遗传病,则该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由于基因
突变的随机性,控制野茉莉花色基因可以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24.细胞发生图示缠绕互换会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正常非倒
位染色体和正常倒位染色体。其中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在随后会丢失,而双着丝粒染色体会发生着丝粒之间的断裂,造成染色体结构的缺失,给配子
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①至②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和联会B.配子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发生改变C.配子的基
因中碱基对数目和顺序未发生改变D.②中发生缠绕互换的是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25.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
两种类型。雌性非芦花鸡和雄性芦花鸡交配,F1均为芦花鸡。F1个体互相交配,F2的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一半是芦花鸡、一半是非芦花鸡。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芦花鸡羽毛的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B.该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C.F1、F2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D.亲
、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相同2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
个体表型发生改变C.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肠道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其易发生
的变异是基因突变27.某动物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
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动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A、
a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B.该动物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该种群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子的概率为32%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XaXa、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
28.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200个个体,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W、w只位于X染色体上。对这些个体的有关基因扩增后,凝胶电泳及统计结
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w的基因频率是(?)?A.2.5%B.3%C.4%D.6.5%29.斑姬鹟与白领姬鹟的分布区域存在部分重叠,并
且二者之间能够杂交产生后代。但杂交后代的声带结构和发声方式与亲本不同,且无法吸引其他异性进行交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斑姬鹟与白领姬鹟所含的基因可能存在差异B.杂交后代声带结构和发声方式的改变是定向变异C.自然条件下杂交后代与亲代斑姬鹟和白领姬鹟之
间存在生殖隔离D.不同姬鹟之间、姬鹟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30.已知鸡的羽色和胫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探明鸡胫色性状的遗
传规律,选取若干对黑羽青胫鸡与黄羽黄胫鸡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类型表型雄鸡雌鸡合计正交
黑羽青胫117106223黄羽黄胫252651反交黑羽青胫130126256黄羽黄胫283361A.不同性别的后代表型差异不大,说
明控制胫色的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B.根据后代只有两种表型,可确定控制羽色和胫色的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C.通过观察每对杂交组合后代是
否出现两种表型,可确定亲本青胫鸡是否为纯合子D.据表知,青胫对黄胫为显性,因后代数量少导致后代统计结果为青胫:黄胫≈4:131.关
于下图四种化合物中“○”所对应部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与③中“○”表示含义相同B.②中“○”部分含有C、H、O、N、P元素
C.④中“○”表示的是腺嘌呤D.细胞中许多吸能反应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32.半乳糖血症是染色体上的一个正常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
病,患者体内与半乳糖代谢有关的酶合成异常,不能利用半乳糖,导致半乳糖及其衍生物在肝脏、大脑和血液中大量积累,造成智力低下、肝功能损
害、失明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死亡。科学实验显示,可将正常基因通过载体导入患者体细胞中,使之产生相关酶,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将正常基
因通过载体导入患者体细胞是一种基因治疗的手段。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入的基因可能会破坏其他正常基因B.该基因
治疗过程可以以农杆菌为载体C.治疗成功的患者后代不会再患此病D.恶性肿瘤不能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33.如图为某昆虫的部分基因在两条染
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昆虫的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B.位置A上的应为sn焦刚毛的等位基因C.该昆虫的配子中可能
同时含sn基因和Pr基因D.翅外展基因(dp)与紫眼基因(Pr)能自由组合34.某噬菌体的DNA分子共有碱基800个,其中一条链的
碱基比例为T:A:C:G=2:1:4:3,在侵染细菌过程中共消耗了2800个嘧啶类碱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的DN
A中(A+G):(T+C)=2:3B.噬菌体DNA在宿主细胞中以半保留方式复制C.据题意可知,该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复制了4次D.D
NA复制时需要噬菌体自身的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催化3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下列不属于出现3∶1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
件是(  )A.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B.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存活率相等C.相对性状易区分且统计的子代数目
足够多D.一对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36.现将表现型均为红眼长翅的雌果蝇和雄果蝇进行相互交配,后代雌果蝇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红眼长翅:红眼残翅=58:19,雄果蝇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27:10:28:8,设眼色基因为A
、a,翅长基因为B、b。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aBb×AaBbB.AABb×AaBBC.AaXBXb×AaXBYD.BbXA
Xa×BbXAY37.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因素及电子屏普及成为诱使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属于单
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高度近视家族遗传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互换和染色体变异,以及X、Y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2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假设Ⅲ-2和Ⅲ-3结婚,所生儿子患高度近视的
概率为1/6D.平时注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利于减缓近视的加深38.基因对比发现粳稻与籼稻的bZIP73基因仅一对核苷酸有差异,从而
导致两种水稻相应蛋白质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B.相关蛋白质中
一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C.这种差异会引起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的缺失导致的39.果蝇精巢
内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数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Ⅰ染色体数目加倍,该时期细胞中含有4个
染色体组B.细胞内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Ⅱ、Ⅲ、IⅣC.细胞Ⅲ中可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一定含有2条性染色体D.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精
细胞的过程可表示为Ⅱ→Ⅳ→Ⅲ→V40.某DNA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的A:T:C:G=4:3: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经过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700×2n个B.该分子最多能携带41000种遗传信息,碱基对中含有氢键2
300个C.转录时,mRNA是沿着模板链的3′→5′方向合成的D.该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最多500个41.研究发现
某种猫毛色的遗传很特别,雄猫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雌猫则有黄色、黑色,黑黄相间三种。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
位基因b(黄色)和B(黑色)控制,并且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中会有一条随机形成巴氏小体(部分基因不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雄猫只有一条X染色体,不会形成巴氏小体,毛色总是与其X染色体上的控制基因一致B.杂合雌猫的X染色体随机巴氏小体化,影响了毛色基
因的表达,导致黑黄相间猫的出现C.杂合雌猫不同毛色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巴氏小体化的X染色体整条失活D.单色猫与黑黄相间猫交
配,后代的数量足够多时会出现三种毛色,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4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
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C.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适合用来调查遗传病发
病率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和治疗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43.为指导遗传咨询,医生通过产前诊断技术从孕妇体内取得胎儿细胞进行检查
分析,以此判断胎儿是否患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病B.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
染色体,诊断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病C.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可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青少年型糖尿病D.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
,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二、综合题44.如图为豌豆的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看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豌豆是一种非常经典的
遗传学材料,由于它是_________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如图中所示操作①和操作②分别叫_________、
_________。操作①应在开花__________(填“前”或“后”)进行,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填“高
茎”或“矮茎”)。(3)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_________。若用亲本为紫花与白花的豌豆进行杂交,统计F1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约
为1:1,则紫花对白花为_________(填“显性”“隐性”或“无法确定”)。45.图甲表示某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的图像,图乙
、丙表示细胞周期中相关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__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有丝
分裂_____________期的图像,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丙中的_____
________(填序号)时期,图乙的BC段对应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期,即对应图丙中的_____________(
填序号)时期。(3)用图丙中的序号和“→”表示细胞周期的完整过程:_____________。46.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
,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b、c链合成的方向都是从其___
___________(3''或5'')端到______________(3''或5'')端。(2)乙图中5和6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
的______________,7具体名称叫______________。(3)乙图DNA分子中9代表的化学键是_________
_____,DNA分子中特定的______________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4)DNA分子中A和T的比例越高,其结构的稳定性相
对就越______________。(5)甲图中能够使氢键断开的酶是______________(A或B)。47.下面甲图是DNA
复制的示意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
,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是__________。(2)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
遵循__________原则,该原则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是__________。(3)图乙中,7是__________;DNA分子
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该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现有两条等长的DNA分子M和N。经测定发现M的DNA分子热稳定
性较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48.在遗传学上,把遗传信息的传递叫做信息流。如图为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过程①~③中______(填序号)存在碱基互补配对。(2)图中核糖体
移动方向是______(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图中的三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是否相同?______(填“是”或“否”)。(3)若某DN
A分子含有300个碱基对,则转录形成的物质a中最多含有______个碱基。由过程③翻译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______个氨基酸(不考
虑终止密码子)。49.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若a
、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和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①为自交,则n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2)c
→d的育种过程称为___________,该过程得到的d幼苗的特点是___________。(3)g×h形成的m是________
____倍体,m___________(是/不是)新物种。(4)已知控制花色的基因A、a(分别控制红色和白色)位于5号染色体上,且
无正常5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经多次选育后获得的f植株基因型为Aa,其细胞中5号染色体如图2所示。为了确定植株f的基因A
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换),最好是让植株f___________产生F1,若F1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
____,则植株f的基因A位于正常染色体上。(5)以植株f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花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开红色花的
植株k,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该植株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50.水稻的抗锈病(A)对易感锈病(a)为显
性,易倒伏(B)对抗倒伏(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以纯合的抗锈病易倒伏,易感锈病抗倒伏植株为亲本,培育高产抗病品系。回答下
列问题:(1)将两个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再连续自交,最早在_____中出现抗锈病抗倒伏的纯合植株,该育种途径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
___。(2)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后得到F1,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抗锈病抗倒伏品种,育种思路是_____。杂交育种操作烦琐且历时很长
,相比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的明显优点是_____。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3)诱变育种是培育耐旱水稻品系的重要途
径。利用射线处理水稻种子,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这与基因突变具有_____的特点有关。51.普通小麦(2N=42)是雌雄同花植物,玉
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二者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玉米虽然具有杂种优势,但农民需要年年购买新杂交
种子,不能自留来年再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发现了一
株雄性不育突变玉米,利用该突变株培育出了雄性不育系,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此突变系常作为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
。(2)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小麦的一个细胞中可能会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DNA数往往会大于8
4个,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两袋玉米种子,其中一袋为正常种子,另一袋
为雄性不育系的玉米种子,但是运输过程中意外将标签弄掉了,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来区分两袋种子。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结论。实
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分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详解】A、组成DNA
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B、双链DNA主要分布在细胞
核中,B错误;C、双链DNA的结构是稳定、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因此双链DNA不具有复杂多变的平面结构,C错误;D、由于不同生物、同种
生物的不同的个体,其DNA分子是不同的,所以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可进行亲子鉴定,D正确。故选D。2.B【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
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的组
分中均含有C元素,用14C无法检测DNA和蛋白质放射性的不同,故不能用14C代替35S标记蛋白质外壳,A错误;B、虽然艾弗里与赫尔
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即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B正确
;C、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无法直接在培养基中增殖,C错误;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D错
误;故选B。3.D【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不考虑终止
密码,则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 (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 (或基因)
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 1。【详解】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其上3个相邻的核苷酸称为一个遗传密码,决定一
种氨基酸,因此500个氨基酸,作为合成该肽链模板的mRNA至少有1500个碱基,DNA是双链结构,因此用来转录的DNA的碱基至少有
3000个,D符合题意。故选D。4.D【分析】1、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
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
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等。3、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
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详解】A、艾弗里等人利用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A正确;B、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建立DNA的结构模型揭示DNA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得出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15N、14N两种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因为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
,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区分含有不同N元素的DNA,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特点”,D错误。故选D。5.A【分析】根据题意,同工
酶分子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乳酸脱氢酶作用的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详解】A、同工酶结构不同,氨基酸序列不相同,故编码LDH的六种同工
酶的基因可能不同,A正确;B、同工酶能催化相同的反应,但不能说明同工酶的理化性质完全相同,例如其分子结构不同,B错误;C、绝大多数
植物细胞不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含有LDH,C错误;D、LDH所催化的反应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D错误。故选A
。6.D【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
】A、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在环状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A正确;B、该mtDNA分子
为环状,因此,其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分子相连,B正确;C、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所占的比例为
40%,则G+C=60%,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G=C=30%,因此,该mt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数量为1000×
30%=300个,该连续复制2次后形成22=4个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合成4个DNA分子,则会消耗300×4=1200个胞
嘧啶脱氧核苷酸,C正确;D、某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500个碱基对,如果每种碱基都是无限多,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
列方式共有4500种,但该mtDNA分子中A+T所占的比例为40%,C+G占60%,因此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少于4500
种,D错误。故选D。7.D【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
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A
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X染色体上具有多个基因,B正确;C、据图可知,截翅基因和短硬毛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是
非等位基因,C正确;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棒状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因此
它们控制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D。8.D【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
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
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
A、图中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只有①②④,A错误;B、图②细胞中不
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C、图③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D、图①④
细胞中都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分别是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9.D【分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
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
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详解】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
第3号染色体,A错误;B、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也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形成的相同染色体,B错误;C、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
染色单体来源相同,属于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时形成两条相同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同源染色体发
生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能在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10.D【分析】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他用果
蝇做了大量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大肠杆菌和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的半
保留复制。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中心法则”查理·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他几乎穷尽毕生精力,在长
达五十年的时间里,研究生物进化和人类的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详解】A、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他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
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B、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大肠杆菌和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B正确;
C、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中心法则”,C正确;D、查理·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他几乎穷尽毕生精
力,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研究生物进化和人类的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D错误。故选D。11.D【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
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
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3、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如果图示细胞
是由精原细胞直接分裂而来,则4条染色体DNA都应该含有32P,而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精原细胞先进行了有丝分
裂,再进行减数分裂。【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两极,且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个体的细胞内本不含有d基因,则可推测图中D和d的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B、图示细胞可能是雌性小鼠产生的
极体或雄性小鼠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无法判断其性别,B正确。C、由于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的DNA含有32P,说明该性原细胞至少经过
2次DNA复制,则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胞质分裂,才形成图示细胞,C正确;D、以该性原细胞经历一次有丝
分裂后经历减数分裂为例,该性原细胞经历一次有丝分裂后,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复制一次后,每条染色
体只有一个DNA分子被32P标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次级性母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被32P标记,当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被3
2P标记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则有两个成熟生殖细胞被32P标记;当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则有四个成熟生
殖细胞被32P标记;当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另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则有
三个成熟生殖细胞被32P标记,故该性原细胞产生的具有32P标记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量可能有两个、三个或四个,D错误。故选D。12.D
【分析】某遗传病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任意一种基因隐性纯合即表现出患病,说明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只有当两种基因均含
有显性基因时,个体才表现正常。【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某遗传病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任意一种基因隐性纯合即表现出患病
。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IV1为男性,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Ⅲ3,因为Ⅱ4的表型正常,故Ⅲ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Ⅱ4,可能来自
Ⅱ3,Ⅱ3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I1或I2,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C【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详解】A、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
改变,若基因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不在DNA上,
B错误;C、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基因A1和基因A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C正确;D、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若该细胞发生癌变,可能是原癌基因表达量过高导致,D错误。故选C14
.D【分析】1、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
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
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
A的结构。【详解】A、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用到了放
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但15N没有放射性),B错误;C、格里菲斯通
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一词,并不知道是DNA,C错误;D、DNA衍射图谱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重
要作用,D正确。故选D。15.C【分析】减数分裂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 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
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详解】A、甲细胞中染色体已经复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2 ,A正确;B、乙细胞没
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B正确;C、据图可知:甲图为有丝分裂中期,可能为体细胞;丙图为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根据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为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
;D、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在该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C。16.B【分析】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
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
详解】A、人体内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A错误;B、位XY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与性
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B正确;C、既有DNA又有RNA的人体细胞,其遗传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C错误;D、转录
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在转录时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DN
A-蛋白质复合物,D错误。故选B。17.B【分析】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Bb表现为非秃顶,bb表现为秃顶。【详解】A、秃顶女性
的基因型为bb,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DNA经过复制后最多可以有4个b基因,A正确;B、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DNA复制后,
其初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个或4个b基因,B错误;C、非秃顶男性(BB)与非秃顶女性(B_)结婚,所生儿子(B_)全部为非秃顶或
秃顶,C正确;D、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bb)结婚,所生女儿(Bb)全部为非秃顶,D正确。故选B。18.C【分析】基因的自
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Ddrr与DdRr杂交,进行逐对分析之后再相乘,Dd和Dd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表现
型有2种,rr和Rr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也有2种,因此Ddrr与DdRr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
=4种,ABD错误,C正确;故选C。19.C【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基因的分离定律的
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
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A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存在连锁现象,不能自由
组合,C错误;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C。20.C【分析】1、据表格分析:丙组的亲本为淡黑缟×淡黑缟,杂交后代出现黑缟:淡黑缟:白=1:2:1,则为3:1的变式,说
明淡黑缟为杂合子。假设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则淡黑缟家蚕的基因型为Aa,黑缟家蚕的基因型分别为AA或a
a,白色家蚕的基因型分别为AA或aa。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1)内容:①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提上的非等位基因。②
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适用范围: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
体上的基因(即核基因)。③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对相同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3、融合遗传:子代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
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再发生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的状态
之间。【详解】A、由表格和分析可知,只能确定淡黑缟蚕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无法判断哪种性状为显性性状,哪种性状为隐性性状,A错
误;B、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再发生分离;丙组中子代淡黑缟蚕与淡黑缟蚕交配仍会发生性
状分离,B错误;C、由分析可知,黑缟蚕为纯合子,同一基因型的纯合子之间相互交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D、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
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对相同性状的基因,所以家蚕皮肤斑纹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21.D【分析】分析遗传系谱
图:该病在家系中代代有患者,且患者男女都有,女患者的后代既有正常儿子,也有患病儿子,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正常后代
的既有患病的女儿,也有正常的女儿,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详解】A、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则Ⅰ—2、Ⅱ—1均有表现正常的后代(隐性纯合),因此Ⅰ—2、Ⅱ—1均为杂合子,Ⅲ—4的父亲表现正常,因此Ⅲ—4必定为杂合子,A正确
;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系谱图中每代都有患者,故该家系图中的正常个体必定为杂合子,B正确;C、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由于系谱图中每代都有正常个体,故该家系图中的患者必定为杂合子,C正确;D、由分析可知,Ⅰ—1患病,但她的儿子Ⅱ—5正常可
知,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仅将Ⅱ—5、Ⅲ—3改为患者,仍不能符合要求,因为Ⅱ—1、Ⅲ—4
是女患者,其父亲Ⅰ—1、Ⅱ—2理论上应该也是患者,但家系图中的Ⅰ—1、Ⅱ—2正常,D错误。故选D。22.C【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
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
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B、癌变后的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而且细胞膜上的糖蛋
白含量会减少,B错误;C、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从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正确;D、一般情况
下,人体细胞的DNA上有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D错误。故选C。23.A【分析】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其来源
主要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实质上是S型菌的DNA片段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重组,A正确
;B、由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没有籽粒,B错误;C、患有遗传病的个体,如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不携带
致病基因,C错误;D、控制野茉莉花色基因可以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是因为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错误。故选A。24.B【分析】染色体结
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1、缺失: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如当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时,会引发猫叫综合征,患者会出
现两眼间距较远、耳位低下、发育迟缓等现象,并伴有听力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2、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如当果蝇X染色体部分
重复时,果蝇会出现棒眼现象。3、倒位:是指染色体局部片段位置颠倒180度,致使染色体内重新排列。例如当女性第九染色体长臂倒位时,女
性会出现习惯性流产。4、易位:是指染色体片段位置发生改变,如当第二十二号染色体的一部位易位到第十四号染色体上时,可能会患有慢性粒白
血病。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在①至②过程中,由原来的一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分子变为一条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说明染色体发生了复制,使得DNA数
目加倍,且②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即联会,A正确;B、无着丝粒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并不会改变最终的染色体数目。随着分裂进行,双着丝粒
染色体的着丝粒之间断裂,最终仍旧会形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造成染色体结构的缺失,因此最终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发
生改变(依旧减半),B错误;C、一般而言,染色体变异并不会改变基因内部的碱基对数目和顺序,而是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如缺失部分基
因)和顺序(如倒位),C正确;D、②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之后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容易发生缠绕从而互换片段,D
正确。故选B。25.D【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该现象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B、雄性芦
花鸡和雌性非芦花鸡杂交所生的F1均为芦花鸡,说明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相应的基因型可用B、b表示),F1中雌雄性个体交配产性
的F2中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中有一半为非芦花鸡,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Z上,AB正确;CD、结合AB选项分
析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F1的基因型为ZBZb、ZBW,F2的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可见F
1、F2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均为ZBW,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不同,C正确,D错误。故选D。26.D【分析】可遗传变异类型有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一般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详解】A、根细
胞不是生殖细胞,其基因突变只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A错误;B、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型发生改变,例如密码子的简并性,或者显性纯合子
中只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等,B错误;C、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分离的结果,C错误;D、肠道病毒
EV71是一种RNA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易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27.D【分析
】基因库指的是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是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在全部等位基因数中的比值。【详解】A、基因库指的是种群中所有
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A、a基因,是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很少的一部分,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
向改变,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也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2×80
%×20%=32%,AA=80%×80%=64%,则Aa:AA=1∶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熊猫概率约为1/3,C错误;D、若该对
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aXa为20%×20%=4%,在雄性个体中,XaY为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
XaXa、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D正确。故选D。28.B【分析】一、常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1) 已知基因型个体数
量:每个个体看作含有2个基因,A基因频率=(AA个数×2+Aa个数)/(个体总数×2)。a的基因频率=1-A基因频率。(2)已知基
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3) 遗传平衡时: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开方。二、X染色体基因
频率的计算已知基因型个体数量:A基因频率=(♀XAXA数目×2+♀XAXa数目+♂XAY数目)/(♀总数×2+♂总数)。【详解】根
据图片可知XWXW有96,XwXw有1,XWXw有3,XWY有96,XwY有4,W、w这对等位基因总共有300个,其中w有1×2+
3+4=9,所以w的基因频率等于9÷300×100%=3%,B正确。故选B。29.B【分析】1、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
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2、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
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3、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地理隔离。【详解】A、
斑姬鹟与白领姬鹟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而环境可通过表型对基因进行选择,故二者所含的基因可能存在差异,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
误;C、杂交后代的声带结构和发声方式均与亲本不同,且无法吸引其他异性进行交配,说明杂交后代与亲代斑姬鹟和白领姬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正确;D、不同姬鹟之间(题干所示的斑姬鹟与白领姬鹟是不同的物种)、姬鹟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B。30.D【分析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据表可知,不同性别
的后代表型差异不大,即控制胫色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A正确;B、亲本和后代都只有两种表型,且黑羽和青胫、黄羽和
黄胫连锁遗传,说明控制羽色和胫色的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B正确;C、观察每对杂交组合后代的表型,若只有一种表型,可确定亲本青胫鸡为
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C正确;D、青胫和黄胫的个体杂交,后代中青胫数量多,可知青胫为显性,因亲本青胫中存在纯合和杂合的个体,导致后
代中青胫:黄胫≈4:1,D错误。故选D。31.C【分析】分析题图:①中的“○”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的“○”表示腺嘌呤,③中的
“○”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中的“○”表示腺嘌呤。【详解】A、①中的“○”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中的“○”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二者表示的含义不同,A错误;B、②中的“○”表示腺嘌呤,腺嘌呤中不含有P元素,B错误;C、④表示转运RNA,其中“○”表示腺嘌呤
,C正确;D、细胞中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有关,D错误。故选C。32.A【分析】基因治疗是指用正
常基因取代或修补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详解】A、外来的基因可能插入其他正常基因中,破坏其功能,A正确;
B、基因工程中,农杆菌为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载体,导入动物细胞常以修饰过的病毒为载体,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B错误;C、基因治疗只
修正了某些体细胞的基因,生殖细胞中的致病基因并没有改变,后代仍可能患此病,C错误;D、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可以将调控基因导入癌细胞,
终止癌细胞发展,D错误。故选A。33.C【分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及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详解】
A、大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少部分基因位于线粒体的DNA上,A错误;B、题图中的两条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故位置A上的不是sn焦刚
毛的等位基因,B错误;C、该昆虫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配子中可能同时含图中的X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C正确;D、翅外展
基因(dp)与紫眼基因(Pr)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其遗传时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34.B【分析】DNA分子共有碱基800个
,其中一条链的碱基比例为T:A:C:G=2:1:4:3,则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T:A:C:G=3:3:7:7。DNA分子中所含
嘧啶类碱基数等于嘌呤类碱基数,均为400个,消耗了2800个嘧啶类碱基,可知合成了7个DNA分子。【详解】A、DNA分子中A=T、
G=C,因此A+G=T+C,A错误;B、噬菌体DNA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C、DNA分子中所
含嘧啶类碱基数等于嘌呤类碱基数,均为400个,消耗了2800个嘧啶类碱基,可知合成了7个DNA分子,从1个增加为8个,复制了3次,
C错误;D、DNA复制时,使用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催化,D错误。故选B。35.A【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
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
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A、F1形成的雄配子数目多于雌配子,A错误;B、F2中遗
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存活率应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型之比,B正确;C、相对性状易区分可避免统计失误,观察的子代数目足够多可以避免偶
然性,C正确;D、一对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F2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故选A。36.D【分析】将表现型均
为红眼长翅的雌果蝇和雄果蝇进行相互交配,如果子代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一致的话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雌雄中表现型不一致则位于性染色体
上。【详解】本题存在两种性状,因此在分析是进行逐对分析,先分析翅型,亲代用长翅和长翅进行交配,子代在雌雄中都表现为长翅:残翅≈3:
1,因此可以推测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的基因型是Bb和Bb。分析眼色这对相对性状发现,使用红眼雌果蝇和雄果蝇交配,子代的雌果
蝇中全是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可以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AXa,雄果蝇基因型是XAY
,因此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故选D。37.C【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详解】A、据图I-3和I-4双亲正常,所生女儿Ⅱ-5患病可知,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假设相关基因用A
、a表示,Ⅱ-1为患者,说明I-1和I-2基因型均为Aa,故Ⅱ-2基因型为1/3AA、2/3Aa,由Ⅱ-5为患者可知,Ⅲ-3基因型
为Aa,所以Ⅱ-2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正确;C、因为Ⅱ-2和Ⅱ-3基因型均为1/3AA、2/3Aa,产生的配子为A
:a=2:1,所以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Ⅲ-2表型正常,基因型为1/2AA、1/2Aa,产生的配子为A
:a=3:1,Ⅲ-3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为A:a=1:1,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4:1,男女发病率相同,因
此所生儿子患病概率为1/8,C错误;D、平时注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助于缓解眼疲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近视的加深,D正确。故选C。
38.B【分析】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
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
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详解】A、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导致
基因突变,而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A错误;B、相关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是基因序
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B正确;C、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数目,C错误;D、基因突变可能是由于基因内部碱基对的缺失、插入或替换导致
,D错误。故选B。39.B【分析】果蝇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依图形信息分析,细胞Ⅰ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
Ⅱ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V表示精细胞。【详
解】A、细胞Ⅰ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B、细胞内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Ⅱ和Ⅳ,B错误;
C、细胞Ⅲ中只有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体细胞,含有两条性染色体,C正确;D、依上述分析,初级精母细胞
形成精细胞的过程(经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表示为Ⅱ→Ⅳ→Ⅲ→V,D正确。故选B。40.C【分析】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2000个碱基,一条链中的A:T:C:G=4:3:2:1,因此该链中的A=400,T=300,C=200,G=10
0,另一条链上A=300,T=400,C=100,G=200。【详解】A、该DNA经过n次复制,新增的DNA数为2n-1,该DNA
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000×(4/10+3/10)=700个,故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700×(2n-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
误;B、氢键的个数为700×2+300×3=2300个,4种遗传信息意味着41000种碱基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本题“某DNA”中每
种碱基的数量、排序都是固定的,只能携带一种遗传信息,B错误;C、转录时,mRNA沿着DNA模板链的3′-5′的方向合成,C正确;D
、该DNA含1000个碱基对,其转录的mRNA最多含1000个碱基,mRNA中相邻的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故该DNA指导合成的蛋
白质中最多含有333个氨基酸,D错误。故选C。41.C【分析】猫的性别决定是XY型,由于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黑猫是显性
性状,黄猫是隐性性状,因此黑猫的基因型是XBXB、XBXb、XBY,黄猫的基因型是XbXb、XbY;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有一条随
机失活形成高度螺旋化的巴氏小体,因此基因型为XBXb中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后,可能会出现黑黄相间的雌猫。【详解】A、据题意可知,两条
X染色体的细胞中会有一条随机形成巴氏小体,雄猫只有一条X染色体,不会形成巴氏小体,毛色总是与其X染色体上的控制基因一致,A正确;B
、杂合雌猫的X染色体随机巴氏小体化,就有可能出现一部分细胞表达B,另一部分表达b,因此导致黑黄相间猫的出现,B正确;C、杂合雌猫不
同毛色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巴氏小体化中的X染色体中部分基因不表达,因此并非整条失活,C错误;D、单色猫与黑黄相间猫交配,比
如XbY和XBXb杂交,后代会出现XBXb(黑黄相间的猫)、XbXb(黄猫)、XBY(黑猫)、XbY(黄猫),出现三种毛色,遵循基
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42.A【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
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详解】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
起的,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错误;C、青
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影响因素多,调查难度大,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应选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
生的有效措施,并不能治疗遗传病,D错误。故选A。43.B【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
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
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详解】A、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只能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诊断胎儿是否患单
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A错误;B、先天性愚型病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故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能诊断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病,
B正确;C、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青少年型糖尿病,C错误;D、猫叫综合征是人
体的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引起的,通过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D错误。故选B。44. 自
花传粉,闭花授粉 去雄 (人工)授粉 前 矮茎 相对性状 无法确定【分析】如图是豌
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
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据此答题。【详解】(1)由于自然条件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故自然条件下的豌豆都是纯种。(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
为防止自花传粉,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花蕊成熟之前进行。操作②是人工授粉,之后还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
供花粉的植株是父本即矮茎植株。(3)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亲本紫花与白花杂交后代紫花:白花=1:1,这属于测交,并不能判
断出显隐性。【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
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5.(1) 动物 后
该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是不含细胞壁,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2) ① 前、中
②(3)③→②→①→③【分析】图甲中的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是不含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且发生着丝粒分裂,说明是有丝分裂后
期。图乙AB段正在进行DNA复制,说明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末期。丙图①无染色单体
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均加倍,说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有染色单体且核DNA数为染色体数目2倍,说明②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③
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未加倍,说明③时期表示分裂间期未进行DNA复制时或有丝分裂末期完成时。【详解】(1)图甲中的细胞含
有中心体,但是不含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为动物细胞。该时期的细胞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细胞膜开始向内出现
凹陷,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表现。(2)图甲中的细胞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中①无染色单体且核
DNA数和染色体数均加倍,说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甲中的细胞和图丙中①对应的时期相同。图乙AB段进行DNA复制表示分裂间期,BC
段DNA复制已完成,可以代表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图丙②有染色单体且核DNA数为染色体数目2倍,说明②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图
乙的BC段与图丙②对应的时期相同。(3)丙图①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均加倍,说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有染色单体且核DN
A数为染色体数目2倍,说明②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③无染色单体且核DNA数和染色体数未加倍,说明③时期表示分裂间期未进行DNA
复制时或有丝分裂末期完成时。因此用图丙中的序号和“→”表示细胞周期的完整过程:③→②→①→③46.(1) 5'' 3
''(2) 基本骨架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 氢键 脱氧核苷酸/碱基(4)低(5)A【分析】分析题
图甲可知,该图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是DNA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由图
甲可知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图乙中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
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详解】(1)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
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子链的延伸方向是由 5′向3′端延伸,所以b、c链合成的方向都是从其 5′向3′端
延伸。(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具体名称叫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3)9代表的化学键是氢键,遗传信息指的是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4)DNA分子中A和T的比例越
高,其结构的稳定性相对就越低,G和C比例高,稳定性会越强,因为G和C之间有3个氢键。(5)A是DNA解旋酶,使DNA双链解开,氢键
断裂。47.(1) 半保留复制 DNA聚合酶(2)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DNA复制(或遗传信息传递
)的准确性(3)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9 M分子中C-G碱基对比例高,氢键数多【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该
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DNA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
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
保留复制。2、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
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片段。【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
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为DNA解旋酶,B的作用
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2)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该原则可保证亲代DNA与子代DNA信息完全一致,保证了DNA复制(或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乙
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加热可破坏DNA中的9氢键,由于G-C碱基对之间为三个氢键,而A-T碱基对之间为两个氢键,经测定发现
M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说明M中G-C碱基对比例相对较高,氢键相对较多。48.(1) 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①②③(2) 从右到左 是(3) 300 100【分析】据图可知,过程①表示DNA复制,
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物质a表示RNA,物质b表示多肽。【详解】(1)过程①表示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
的过程,表示DNA复制,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过程①表示DNA复制,存在A与T、C与G配对,过程②表示转录,
存在A与U、T与A、C与G配对,过程③表示翻译,存在A与U、C与G配对,因此过程①~③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2)根据多肽链的长度
可知,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为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图中的三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的模板时相同的,因此多肽链是相同的。(
3)DNA是双链的,RNA是单链的,若DNA含有300个碱基对,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则转录形成的物质a(RNA)中最
多含300个碱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RNA上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由过程③翻译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300÷3=100个氨基酸。
49.(1)(2) 花药离体培养 矮小瘦弱,高度不育(3) 三 不是(4) 自交
全为红色(5)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c-d-e是单倍体育种, c-g-n是杂交育种,c-h是多倍体育种,c-f是诱变育种。【详解】(1)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和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①为自交,则g的基因型为AaBbDd,因为自交,则杂合子比例为1-=。(2)c→d的育种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该过程得到的d幼苗的特点是矮小瘦弱,高度不育。(3)h是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四倍体,所以与自然生长的二倍体g杂交形成的m是三倍体,其3个染色体组在联会时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从而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所以m不是新物种。(4)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让f进行自交产生F1,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由于无正常5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Aa) :白色(aa) =1: 1,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则雄配子只有A-种类型,则后代全为红色。(5)以植株f(Aa) 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aa) 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中,发现了一株红色籽粒植株k,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三,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50.(1) F2 基因重组(2) 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诱导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从中选择目的植株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染色体数目变异(3)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分析】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过程:①花药离体培养②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一般是纯合子。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的特点。(1)水稻的抗锈病(A)对易感锈病(a)为显性,易倒伏(B)对抗倒伏(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纯合的抗锈病易倒伏基因型为AABB,易感锈病抗倒伏植株基因型为aabb,两个亲本杂交,F1基因型为AaBb,再自交,得到F2,其中抗锈病抗倒伏基因型为A_bb,最早在F2中就可出现抗锈病抗倒伏的纯合植株,该育种途径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2)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后得到F1,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抗锈病抗倒伏品种,育种思路是: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诱导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从中选择目的植株;杂交育种操作烦琐且历时很长,相比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的明显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特点,所以利用射线处理水稻种子,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51. 杂种玉米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母本 0或21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进行复制,由42个加倍为84个,由于在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DNA,所以细胞中的DNA数大于84个 取其中一个袋子中的玉米种子若干,在封闭的区域种植,待玉米植株长大后观察统计区域内玉米的结籽情况 若玉米结籽,则该袋中的种子为正常种子;若玉米没有结籽,则该袋中的种子为雄性不育系【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1)杂种玉米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需要年年购买新杂交种子;由于该突变株培育出了雄性不育系,所以只能作母本。(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含有21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进行复制,由42个加倍到84个,由于在细胞质中还存在DNA,所以细胞中的DNA数大于84个。(3)由于雄性不育系玉米自交不能产生后代,正常玉米自交可以产生后代,所以设计实验思路为:取其中一个袋子中的玉米种子若干,在封闭的区域种植,待玉米长大后观察统计区域内玉米的结籽情况。实验结果及结论为:若玉米结籽,则该袋中的玉米种子为正常种子;若玉米没有结籽,则该袋中的玉米种子为雄性不育系。【点睛】本题以种子的筛选为情境,考查减数分裂、生物育种,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