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韧不拔的戴高乐(结束篇)

 昵称MJRlOV28 2023-08-12 发布于辽宁

​11月10日,爱丽舍宫发布了将军关于他的葬礼的遗嘱。这遗嘱早就写好了,从来没有改动过。事实上它见于1952年1月16日戴高乐亲手交给蓬皮杜的一封信里。信是密封的,规定在他去世后才许启封。现在启封的时间到了。

信中写道:我希望在科龙贝教堂举行我的葬礼。如果我死于别处,我的遗体务必运回家乡,不必举行任何公祭。我的坟墓必须在我女儿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后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里。墓碑上只写夏尔.戴高乐(1890-)。葬礼要由我的儿子、女儿和儿媳在我的私人助手们的帮助下安排,仪式必须极其简单。我不希望举行国葬。不要总统、部长、议会代表团和公共团体代表参加。只有武装部队可以以武装部队的身份正式参加,但参加的人数不必很多。不要乐队吹奏,也不要军号。

不要在教堂或其他地方发表悼念演讲。国会不要致悼词。举行葬礼时,除我的家庭成员、我的解放功勋团战友和科龙贝市议会成员以外,不要留别的位子。法国的男女同胞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陪送我的遗体到达它的最后安息地,以给我的身后遗名增光。但我希望静默地把我的遗体送到墓地。

我声明,我事先拒绝接受给予我的任何称号、晋升、荣誉、表彰和勋章,不论是法国的,还是外国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项,将违背我的最后愿望。

戴高乐写的这些话,18年以后实现了。1970年11月12日举行他的葬礼这天,在法国本土和海外属地普遍规定为国丧日。各部部长和国会议员都未参加。

只有几个曾任过部长、抗战时代戴高乐的战友参加了村教堂的葬礼和在当地教堂墓地举行的入土仪式。那天,法国男男女女四万人,从法国各地自行来到科龙贝为戴高乐将军作最后的送行。

也有盛大的祭礼,但只限于巴黎。11月12日,几十万巴黎人冒着倾盆冷雨向爱丽舍宫行进,在凯旋门,在26年前戴高乐检阅军队的地方,人们向他们的将军肃立致敬。一代伟人去世了,尽管对于他的功过是非评说不一,但有几点却是法国人民所公认的,也是写在历史书上的。这就是:戴高乐拯救了法国的荣誉,也救救了法国本身;法国和戴高乐其实基本上是同义词。

维希政府是非法的,因为贝当与纳粹分子签订了停战协定。它没有继续战斗,而是投降了,放弃了一半以上的国土,并且后来与敌人合作。

戴高乐在1940年6月18日的呼吁给了他"合法地位";此后,他一直是国家法统的监护人和保卫者,甚至在他不任职期间也是如此。

是戴高乐恢复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伟大声誉。

这就是戴高乐留给法国人民的遗产,也是他在法兰西历史上写下的光辉篇章。对戴高乐的个性和统治历史,一位法国问题专家用下面几个词作了概括,那就是:"无畏、尊严、爱国、顽强、独立、坚定。他的战友和他的敌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历史巨人。"

尽管戴高乐以非凡的勇气促成了中法建交,但是他本人却没能访问中国,成为他最大的遗憾。1970年9月9日,戴高乐的侄女泰雷兹·德科尔比来北京担任法国驻华使馆参赞,临行时,戴高乐对他说:"到中国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梦!说真的,我很想到那儿去……"然而,短短两个月后,戴高乐就去世了。

戴高乐去世后,法国电视反复播放毛主席唁电全文,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对西方世界政治家给予的史无前例的荣誉"。时至今日,在科隆贝的墓地还陈列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以个人名义赠送的两个花圈。菲利普.戴高乐是戴高乐儿子,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天晚上,用毕晚餐,我父母全神贯注地观看一本相册,里面有一幅长城的照片,一直延伸到天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