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保护成破坏,古树树洞该不该堵?

 DATSIX 2023-08-12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近日,在“新时代古树健康及生境保护”论坛上,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丛日晨指出,目前在古树保护实践层面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保护性破坏,即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古树,结果却造成了破坏。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堵树洞。据了解,我国树洞研究自1957年开始,21世纪后开始快速发展。树洞修补技术经历了简单粗暴的砖头水泥填充、发泡剂填充、搭骨架仿真艺术处理等几个阶段。

目前使用的一些堵树洞材料存在不能随树体生长、易出现缝隙,易导致树洞积水加速树洞腐烂,且无法观察和处理等问题,造成了保护性破坏。
图片 图片
树洞填充高密度发泡剂

最初,业内用砖瓦、石块、混凝土或者木块等材料对树洞进行填充,表层用水泥进行涂抹封堵。这样虽然加固了树体,但是不美观,易脆裂、漏水,雨水侵入后会加重内部腐烂,且水泥呈碱性,对树体的生长恢复起到阻碍作用。

“水泥砖石这个最原始的技术早该淘汰了,但其实一些边远山区还在用。”丛日晨说。
图片 图片
砖瓦、石块填充树洞的粗暴做法
图片 图片
水泥裂缝

图片图片 水泥涂抹封堵,易脆裂

之后,业内引入了“环氧树脂树(玻璃钢)+ 聚氨酯(发泡剂)”方式对古树树洞进行修补,具体操作是:清理树洞,喷药杀虫杀菌(溴氰菊酯),并刷桐油;用钢筋或干燥柏木杆做支架;注入发泡剂;在木板外铺钢丝护网;外植玻璃钢假树皮。
图片 图片
做树干龙骨

图片图片 内填高密度发泡剂
图片 图片
外附假树皮(玻璃钢)保护

其优点是发泡剂质量轻、密封性优良,钢筋做架支撑树体,可令古树修旧如新,美观度高。缺点是费用高,且裂缝问题难以解决。

丛日晨介绍,2010年8月,他带领团队对北京某公园内在2002年用发泡剂填充的一株古国槐树进行解剖发现:发泡剂与古树内膛侧壁以及做支撑的木材粘合十分紧密,清除时很费力气;同时,顶部10厘米的发泡剂中,已浸足了水分,用手挤压,水成线状流出;木块周边的发泡剂干燥,但心材和被用来做支撑的木块均有不同程度的腐朽。
图片 图片
顶部约10厘米厚的发泡剂中已浸足了水
图片 图片
树干心材1年烂掉1厘米厚度

随后多次的实践结果也相似,丛日晨得出结论:发泡剂对树干有加固、密封作用。雨水无法从发泡剂与树壁的结合处渗入,但会渗入树干顶部,并随着时间推移越渗越多。发泡剂的质量越差,渗入得越快,导致树体腐烂加剧。

鉴于以上结论,丛日晨认为,发泡剂只限于封缝或做底胶,不能用于填充树洞。他将此观点在全国各类培训会上分享。目前多数省份古树修复工作中已接受不应用发泡剂进行填充的建议,但也有地区依旧在用。

图片图片 
发泡剂做底胶

其实,目前国内已不提倡任何形式的树洞填充。即使是洞口向上形似水缸的朝天洞。丛日晨认为,关键是做好堵和引,留气路、留水路。

搭骨架、对树洞进行仿真艺术处理,但不填充,这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做法。应用技术包括雕塑泥技术、混合树脂技术、硅胶仿真技术等,三种技术都要注意处理接缝。比如使用雕塑泥时,用雕塑泥涂抹洞口,要留下1至2厘米用柔性硅胶进行封缝。 
图片 图片
仿真树洞修复模型展示,外层仿真硅胶有隐藏性透气孔,内部用防腐柏木做支撑
图片 图片
树洞根颈处不积水非常关键,图为树洞根部生态泥模型展示,能有效导水
图片 图片
雕塑泥仿真
图片 图片
硅胶仿真,内不填充
图片 图片
硅胶翻模,硅胶封缝 

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名木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恒星长期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实践工作,她分享,实践中树洞修补方案必然是因树而异,一树一方案。不管采用何种材料、技术,有两点最重要,一是修补应令树洞不再扩大;二是不宜过度美容,审美的前提必须是健康。
图片 图片
打磨、疏通水路,桐油防腐
图片 图片
凿通水路,解决树干存水问题

论坛发言最后,丛日晨呼吁,恰逢我国多地的古树名木保护地方标准修编之际,建议各地方对树木填充的技法及时进行修正,停止树洞修补的保护性破坏。

(文中图片来源:丛日晨、薛光卿)

新闻热线:010-5803 4022

关注“中国花卉报”视频号



编辑:陈美谕  制作:齐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