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子存 | 夜谈“英谈”

 中诗报 2023-08-13 发布于河南

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让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韩子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爱的旅途》,散文集《闻道山水间》(第一卷)《闻道山水间》(第二卷)。

夜谈“英谈”

作者/韩子存

    英谈,是位于邢台县路罗镇的传统村落。为近距离感触古寨古风,7月23日,游完王硇古村后,夜宿英谈。

       英谈村民宿多以“二姐家”的相称,加以主人姓氏区分。我们住进“刘二姐家”。

      刘二姐很是热情,言谈带笑,说话直爽,一看就是很会来事的妇女。她儿媳妇语气有点冲,说话似乎有点怼人,这种少了阿谀的直接倒显出古村人的率真,并不讨人嫌。晚饭后,我们聘请她给我们夜游英谈做导游,来一次夜谈“英谈”。

       可能是刘二姐家儿媳不苟言笑,没有介绍自己,我们也没问她姓什么,暂且以小导相称吧。

       英谈村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村内保存着一块古碑,在斑驳的碑文中就有英谈之名。相传,黄巢起义之初,曾先后在贺坪峡与英谈村招兵买马,扎下营盘,召集手下英雄将士在此开过多次英雄座谈会。英谈应该就是英雄座谈之由来。根据巜邢台县地名志》记载,英谈名称的来历,是因为黄巢起义时在此扎过营盘,后由“营盘”读音转化而来。

      英谈村是山西洪桐县大移民一家路姓兄弟来到此处,采用叠床架屋式、相互勾连式,象叠罗汉一样一层一层把石头、石片摞起来,建成了红石楼房。在此落户,繁衍生息。现在走进来,随处可见古石楼、古窑洞、石板路、古石栏,所有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是整体性十分强的古朴建筑群落。

      现在的英谈古寨有六十七处明清院落,它们有个共同特点:无楼不成院,上梯没楼梯,楼门不一个向,层层有院,院院有楼。

       从刘二姐家出来,小导带我们来到东寨门。英谈村有绵延两千米的石寨墙,一城四门,依山而建,四门都是双券门,外小里大,叫礼让三分。寨门门扇厚度三寸,高九尺有余,每扇门由五块木板组成。这叫门开五福临门,门关十全十美。

       东寨门是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处,这座石拱寨楼高约两丈,由上下两层组成,下有大门,上有小楼。大门是柞木做成,有三寸来厚,门楣上有“大清咸丰七年九月吉日立”楷书墨字。算起来古寨墙重修于公元1857年,而古寨楼则始建于公元1403年,已有600余年了。

      英谈是一个血缘村,以路姓为主,全村路姓分为三股:前股、后股、东庄股,三股设立为嘉庆十五年,分别设立了自己的堂号:贵和堂、德和堂、汝霖堂。后来德和堂又从中分出一股中和堂,也就是现在的英谈四堂。

      贵和堂占地2668平方米,院落九处,房屋220间。贵和堂东院有一滴泉,滴泉在建房时由主人精心设计,一年四季旱不干,涝不涌。有道是“门外一线水,楼内一滴泉,独饮神泉水,赛似活神仙”。

         贵和堂石楼特别讲究窗棂艺术,楼上九顶窗,一种是上圆下方,为天地合一窗,寓意天地和谐;一种是元宝窗,象征富有美满;一种是“口字窗”,象征五谷丰登;还有金钱棂、梅花棂、绣球棂、十四棱花棂、孔雀开屏太阳棂、风吹波浪鱼鳞棂、横三竖四阴阳棂……各种各样窗棂都有主人向往万事如意、安康吉祥的寓意。

        中和堂正房建在泄洪沟上,用石料券成桥,桥下过水,桥上建楼。正房大院为桥院,院内为暗排,出院为明流,极为讲究。

        中和堂五代行医,家大业大,建成中规中矩的两进四合院。民国28年,国民河北省政府设在中和堂,1939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中和堂居住。

        德和堂远看是一座三层楼房,从侧面走进,却是三座楼院,三院之间呈之字形斜坡。德和堂内有一棵杏树,据说是陈庚大将当年种植。

       汝霖堂门上牌匾“为民立功”四个大字特别醒目,据说此匾原为“慷慨济民”四字。大清咸丰年间,河南省遭灾,难民涌入英谈村,汝霖堂堂主路全兴,在街上支起几口大锅,煮粥赈民,顺德府赠“慷慨济民”匾一块。抗日战争时期,村中抗日英雄立了功,村民把“慷慨济民”匾字改成了“为民立功”。

       汝霖堂当年是八路军总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冀南银行印刷厂、军械机械维修厂均设在汝霖堂。老一辈军事家、政治家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蔡树潘、腾代远等均在此居住过。南面上房是彭德怀居住并办公的地方,西房为左权参谋长居住并办公的地方,而南面房子为刘伯承、邓小平居住并办公的地方。

        英谈古寨的石楼都是用当地厚薄不均的红石头垒砌而成,横看不成行,竖看不对称,但近千年依然坚固如初,据说当年唐山大地震,英谈村的红石楼无一受损,真是奇迹。

      如今,红石楼和红色革命历史连在了一起,赋予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使红石楼更具历史意义。

        傍晚,华灯初上,点亮的红灯笼,和红石楼的灯光便英谈红石楼流光溢彩,红石楼的红色历史和红色革命精神,如同这红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期审稿编辑/梅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