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上两方为和珅原印。后一方印应该是和珅奏章专用章,奏章是给皇帝看的所以必须称臣。原印章这里不作点评,下面重点介绍和珅翻新印。 ![]() 和珅翻新印的印面大部分为“和”字,占位四分之三强;“珅”字占位仅有四分之一,有一竖还是与“和”字共用的。“和”字字源前文《仲维和印章赏释&王禔王福庵简介》已有阐述,与前不同的是这里“禾”字旁居左。 古人对字体结构没有现在的简体字严谨,他们更看重的是字形书法的美感而不是文字的通识性。所以,我们会看到金文、甲骨文等篆体字的左右上下结构经常换来换去的。 和珅翻新印的亮点是“禾”字旁上面的那一撇。“禾”字源本义是“谷子”,字形像一株已经成熟的庄稼,沉甸甸的谷穗把上端压弯了向下低垂。假设乾隆皇帝当年能看到这枚印章,他老人家心里会怎么想?这谷子都熟成这样子了还用不用等嘉庆来收割啊? 和珅(1750年—1799年),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乾隆年间权臣。嘉庆四年,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相传,雍正皇帝的太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有一次见到年贵妃,就被皇娘的美貌打动,他想调戏年贵妃,就从后面去蒙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以为是哪个宫女戏耍,拿起梳子往后一挥,右臂贴近弘历前额。弘历急忙抓住年贵妃的玉臂,年轻美貌的年贵妃回头一看,见是风流倜傥的太子,就势倒在太子怀中。 这一情景正好被弘历的母后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他母后想,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会影响皇家的名声,说皇太子戏弄皇帝的妃子;这个女人一旦勾住了弘历的魂,说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事来,直接影响儿子弘历继承皇位。他的母后为“杀一儆百,以绝后患”,就背着雍正皇帝,赐年贵妃三尺白绫自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