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社会是不是病了

 老友mk09qda3vs 2023-08-13 发布于天津

图片


纪录片《无缘社会》剧照

西尾元是日本兵库医科大学法医学研究室主任、教授,同时他也是一名法医,每年经他之手解剖的遗体有200到300具之多。被解剖者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事故、虐待、自杀,等等。从解剖第一具遗体开始到3000余具......

3000多具遗体就是3000多个人,他们生前身后有着3000多种不一样的人生。

西尾元从他所经历的案例中选取了40件,讲述了40多个人的生前身后事,一个个有关死亡的故事(事件)。

多年来,令西尾元印象尤为深刻的一起案例是,死者在两周后才被人发现,而发现者不是旁人却正是与他同住的父母。

这本是一起因疾病而致死的普通案例。解剖时,西尾元发现死者的喉部有大量脓液,脓液堵住咽喉后又顺着呼吸道流至肺部,从而引发肺炎,最后死者因无法呼吸而窒息身亡。

这起普通案件之所以会引起西尾元的注意,一是因为肺炎不仅在日本,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早已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如果患者能及早就医完全不至于死亡。

因普通肺炎导致死亡,这令医生出身的西尾元十分介怀。

如果说死者是因为经济原因而没有能力就医,那是无法解释通的,因为在日本,如果确实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政府会为其负责。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死于普普通通的肺炎?这个问题萦绕在西尾元脑中,最终他还是从警方找到了答案:原因是不想麻烦人。

“不要给人添麻烦”,这是日本人的固有认识,也是日本人从小被灌输与教育的观念。

但实际上,“不要给人添麻烦”的潜台词就是——别来烦我,当然我也不会来烦你。

前文中的死者难道仅仅就是因为得病后不想麻烦人而最终导致死亡的吗?

是、又不是。

这名死者生前并不是独居,而是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为什么,他在患病的时候不向自己的父母寻求帮助呢?哪怕是打个电话向外界求助呢?

警方也曾将这个问题“抛向”死者年迈的父母,对此两位老人既难堪又难过,甚至有些难以启齿,因为他们与儿子“形同陌路”已经近二十年之久,虽然他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死者的母亲是由于多日没有听见儿子的“动静”很担心,在敲门依旧没有声音后,才进入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已经死亡的。

根据尸体情况和尸检报告,被发现时死者已经死亡两周了。

图片

纪录片《无缘社会》剧照

推想两周前,死者已经患有肺炎,身体状况糟糕,但即便那个时候,他也没有向自己的父母求助过,为什么?难道只是为了不想给父母添麻烦吗?

显然不是。

根据警方的调查,死者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当时与父母的关系正常,后来因为公司经营问题,他不幸被裁员了。之后他又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不久又因性格原因被公司解雇。

此后,他就好像陷入“性格的魔咒”,连续被几家公司因性格问题被解雇。

由此,他认定自己性格确实存在缺陷,而这种认知让他越发不愿意接触社会、不愿意走出家门,最后甚至不愿意与人说话。

最初,他的父母只是觉得儿子心态一时没有调整好,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就会好的。

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见儿子既不愿意找工作,也不愿意与人交流,就变得焦虑起来。

在劝说无果后,三人的关系也愈发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们的儿子连自己的房间也很少走出来,也不愿意他们进入。

为了不让父母进入自己的房间,儿子还曾对自己的父母动过手。

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渐渐地,这一家三口便过上了“形同陌路”的生活,而且一过就是二十年,这也就是死者在去世两周后尸体才被父母发现的原因。

这就是社会上的“8050现象”......

即便生病也不愿向父母求助,这确实是“不想给人添麻烦”的表现,但死者又确实给父母添了二十年的麻烦,因为他一直在“啃老”,这就要说到日本的“8050现象”。

所谓“8050现象”是指,日本存在的80岁的父母还需要照顾50岁孩子的这种“抚养倒挂”现象。这种现象在日本不在少数,这也与日本的“宅文化”的流行有一定关系。

广义的“宅文化”当然不是指“家里蹲”,不与社会接触式,而是指注重私人空间、专注精神追求的一种生活形式。

这种起源于日本的“宅文化”在日本越发地向“宅”性发展,据统计,目前日本有近百万的“蛰居族”。

如同前文中的死者一样,作为成年人,他们不工作、不出门,整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衣食住行都还需要父母照顾,这些人也被称为“啃老族”。

这种代价在老年一代和中年轻一代日本人身上越发显现,这也显现了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一面。

真是矛盾的人生,矛盾的生死啊。

西尾元还讲述了一个被“活活”冻死的案例,讲述该案例之前,先来说一说什么叫“奇异性脱衣”。

“奇异性脱衣”是一种人体生物学现象。通俗讲,当一个人处在要被冻死的状态下时,他会“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尽量多穿衣服取暖,而是会将身上的衣物脱掉,从而令自己被活活冻死。

这些濒死状态的人,之所以会把衣物脱掉,是因为意识已经发生了错乱,人在冷冻的濒死状态下,大脑会令身体产生异常燥热的错觉,从而加速了其死亡。

下面这个案例中的死者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寒冷的冬日,在接到警方尸检的通知后,西尾元如往常一样来到了尸检室,此时尸检台上已经躺着一具尸体。

单从外观来看,这具尸体没有经受过什么外伤,西尾元只是在死者的关节处发现了一些细微红斑。

对于该名死者的死因,警方没有给出判断,当时凭借经验,西尾元初步判断该名死者被冻亡的可能性极大,接下来的解剖逐步验证了他的判断。

人的心脏有左右两个心房,正常来说,左侧心房的含氧量高,因而血液颜色比右侧深些。

这名死者的也确实如是,但是他的左侧心房血液的颜色与右侧的差距较大,颜色要比一般情况深一些。

血液颜色的些许差异,非专业人员是很难发现的,但西尾元却从这个细节处发现了异常,因为这种情况只会在身体处在低温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由此他进一步判定死者是被冻死的。

西尾元还从警方处得知,死者被发现时身上只穿着一条内裤,而且身上没有覆盖任何衣物或被子等取暖物品,这就是典型的“奇异性脱衣”的症状,至此死者的死因明确了,即冻亡。

这又是一个让西尾元感到十分不解的死因,他不明白死者死亡前的神志究竟是到了什么程度,以致身旁明明有衣物、被子等取暖物品而不用,让自己活活被冻死。

想真正了解死因,还需要了解死者本人,总想解开疑惑的西尾元从警方处获取了死者的个人资料,这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死者生前曾经是一家企业的中高级职员,家中有妻子和孩子,一家人住在一间公寓中,生活得平凡而幸福。

但因事业不顺利,他不幸被公司裁员了,在日本,结了婚的女性往往是不工作的,负责照顾家庭,而养家的责任一般都由男性承担。

失业后,他一度积极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但因年纪等各种原因,一直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时间久了,家中的生活水平自然下降很多,而且他的性格也变得越发敏感,并且经常借酒消愁。

妻子实在无法忍受就向他提出了离婚,并带走了女儿,只留他一人居住在公寓中。

此后的多年,他几乎一直处于失业的状态,成日浑浑噩噩度日,依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后来干脆就很少出门,逐渐丧失了经济来源。

之后他的生活彻底“脱轨”了,当电费单、水费单、燃气费单、房租催缴单等一系列账单堆积在他面前而他又无法支付时,他完全不知道如此是好,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只能得过且过。

再后来,电停了、水停了、燃气停了,亏得善良的房东让他暂缓缴纳房租,不然他只能流落街头。

他每日蜗居在公寓中什么也不做,“苟且”度日,有时连续几天都没有东西可吃,因为没有购买食物的钱。

一日房东催他缴纳房租时,一直联系不上人,于是只得进门,后来就发现他已经死亡多时了。

一般来说,人的正常体温会保持在37℃左右,而当体温降低到30℃以下之后,人的心率不仅会变慢而且血液流动性也会减缓,从而最终导致意志逐渐模糊。

其间会出现身体燥热等幻觉,患者往往通过“脱衣”降温,但人体的实际体温却是在一直下降,这名死者的死亡过程就是如此。

但在解剖死者胃部的过程中,西尾元却发现他的胃部空空如也,应该是几天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了。

饮食会给人体带来热量,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人一天所摄入的食物也是人体保持正常体温的基本需要。

当人体没有进食后,体温自然会降低下来,再加上当时处于寒冷冬季,房间里又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并且,警方在搜寻他房间时没在找到任何食物,可见他是长时间没有进食而处于一种饥寒交迫的状态之中。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神志还处于清醒的时候,只要他走出房门,敲开任何一家邻居的家门向他们请求帮助,相信他都不至于被“冻死”。

那个善良的房东,是否也在心中埋怨,他到底也没有向他求援,虽然他一直拖欠了好几个月的房租。

“这个社会一定是生病了!”

尸检中,西尾元有时会遇到一些未成年的死者,对此他的内心是异常不平静的。

他在《法医笔记》一书中写道,死人不会说话,但当自己站在冰冷的解剖台前对着遗体时,内心是不平静的。

为了问清楚自己的想法他创作了本书,但从读者层面来说,作者其实也是在为死者“代言”。

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是生病、哪怕是饥寒交迫,也都没有向亲人、向任何人发出求助,而是宁愿选择安静地死去,“不愿意麻烦别人”。

这是个人对生命的绝望和放弃,对此也只能说是他们的选择吧......

而有的人则穷尽一生使自己长寿,更有富有者则选择寄希望于未来技术使自己能够“复生”,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他人无从也无权过多品评。

但对于解剖了3000余具尸体的西尾元来说,他所遭遇的一个个案例,都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意外”时刻或“遗憾”时刻......

图片


韩国曾出版过一本名为《遗物整理师》的书,内容如同书名一样,作者从事着“为逝者清扫房间”的工作。书中有一句话说:“有人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但当一个死者故去后,他/她留给这个世界的能有多少,这恐怕只有那些记得他们的人知道吧......

备注:图片和文字来源网络,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之用,不涉商业用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