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我心……飞翔 2023-08-13 发布于青海

反向育儿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带着惩罚的厌恶,而是让孩子带着责任成长。

学会在孩子面前做“弱”者,孩子才会接纳你;用装傻的面对难题,才能激励孩子自主学习。用体验式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萨姐

作者:暖心

儿子从上四年级开始就变得特别磨蹭。

早上起床,闹钟要提前二十分钟响才能把他叫起来,洗漱、吃饭、上学都要催上无数遍他才会动。

晚上放学回家,写作业不仅要催、还要盯,否则半个小时的作业他能磨蹭到两三个小时才能写完。

不管我怎么催、怎么骂,他好像对学习的兴趣都很低,还天天抱怨“为什么要读书”。

为此,我一度要崩溃。

后来,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

“孩子都是越管越反的,你要学会反向育儿,你要是不管他了,他绝对开始着急。”
“他不想写作业,你就拿一两次不让他写,他被老师批评了就会长记性。”

听了她的话,我第二天就做了“试验”。

那天,我没再盯着他写作业,反而让他“自由活动”。

因为没有提醒他写作业,他那天玩得已经忘了写作业这回事。

第二天一早,我只叫了他一遍起床,然后把早餐放在桌子上就没管了。

结果就是:那天他不仅上学迟到了,作业也没完成,被老师罚站了一天。

果不其然,那天晚上一回来,他就匆匆忙忙写作业,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

也是从那天开始,他的“磨蹭病”慢慢就犯得越来越少了。

很多父母总是在做“驯兽师”,用强硬的态度逼迫孩子,到最后反而让孩子越来越反感我们。

其实,父母应该学着“反向育儿”,用“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去征服孩子。

上海师范大学蔡丹教授曾说过:

“反向育儿是一种有效的育儿方式,但前提是父母真的信任孩子,支持孩子。”

是啊,如果我们能相信孩子。

不用打骂、说教、讲道理,依然能用“温柔法”去征服孩子。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01

惩罚式的“反向育儿”,

是在为孩子“埋雷”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关于“妈妈半夜带娃暴走”的视频有很高的热度。

凌晨两点多,两岁多的女孩想出去玩,怎么哄都没有用。

于是妈妈就“满足”女儿,深夜带着她出门去玩,当女孩玩够了想回家时,妈妈却拒绝了,还说“要玩到天亮才回家”。

女孩当时就哭了,对妈妈说:“我小手冷,我想让妈妈给我暖一会”。

可是妈妈依然没有妥协。

一直到女儿崩溃地大哭,说着“我要妈妈牵我回家、再也不出来玩了”这样的话,妈妈最终才同意带她回家。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这可能就是大多数父母眼中的“反向育儿”。

但是这种以让孩子“厌恶”的方式去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更多的是在惩罚,尤其是在女孩崩溃大哭的那一刻,她的内心只有害怕。

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厌恶疗法”

把戒除的不良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厌恶性的条件反射。

比如:

孩子喜欢玩游戏,就让他不停地玩,每天复盘……

孩子喜欢看电视,就让他通宵来看,不许睡觉……

这种让孩子产生厌恶、恐惧的方式,它只会压抑孩子的需求,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被压抑的孩子最终可能会变成:

以牺牲亲子关系让孩子妥协,会让孩子对父母的恨意加深。
孩子今天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厌恶游戏,明天也可能因为这样的方式厌恶学习。
孩子被压制的欲望,要么让他在沉寂中爆发,要么在高压政策之下学会讨好。

任何一种以压制、令孩子厌恶的教育方式,最后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那什么是正确的“反向育儿”呢?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02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弱一点”

2岁以后,孩子的自我中心阶段逐渐发育完善,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但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愿望和实际能力的错位,心理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就会使他们脾气暴躁:

想吃零食没被满足发脾气;
和伙伴闹不愉快了发脾气;
被妈妈批评了几句也要发脾气……

这时候,我们很多的父母,对待孩子情绪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抗拒、压抑,用同等的情绪去阻止孩子发脾气。

就像一位专家所说:

如果孩子有60分的情绪,妈妈可能就会有80分的情绪;孩子情绪变成90分时,妈妈的可能就变成了95分……最后彼此都变成了情绪的奴隶。

实际上,孩子发脾气时,是在向孩子“寻爱”以此来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示弱”,去让孩子找到价值。

在《正面管教》里有一个故事:

因为4岁儿子总是突然大发脾气,爸爸越斥责,他的情绪就越强烈。

后来,爸爸换了个办法,没想到效果意外地好。

当儿子又一次突然大发脾气时,这位爸爸蹲了下来,向孩子大喊:我需要一个拥抱!

这时候孩子一愣,问道:什么?

爸爸再次喊道:你能抱抱我吗?

儿子看上去完全懵了,但他还是不情愿地给了爸爸一个拥抱。

然后父子俩融化在彼此的怀抱里。

其实,一个小小的拥抱,向孩子传递的是“我需要你”,它让孩子有了价值。

有时候,孩子的脾气不是情绪,而是在寻求父母的一种宠爱,当我们给到他了,他的情绪就消失了。

父母的“弱情绪”,才能让彼此的情绪完美平衡。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03

孩子叛逆时,“以退为进”

研究数据表明,女孩10岁,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它称之为 “心理性断乳期”,这时候的孩子独立意识逐渐成熟,总想为自己“争权”。

但是,很多父母还不肯对孩子放权,什么都想管。

陈默老师说: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允许被长大的时候,就开始反抗了。

当孩子不能拥有“自由”,他们会通过顶嘴,脾气暴躁,表现得无礼和粗鲁等叛逆性行为来对抗。

遇到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硬碰硬,而要用到“以退为进”的教育,让孩子信服你。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写道: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行为后来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如果用在教育上就可以理解为:

当我们给孩子提一个要求时,先提出难以完成大要求,再适当的让步,提出小要求,对方会权衡利弊,更容易接受后者。

就比如:

我们不让孩子玩游戏,他反抗时,可以允许他做完以后玩一会游戏,那么他就不会那么抗拒了。

用以退为进的方式,能在双方的满足下获取亲子关系的和谐。

当父母“软”下来,孩子也会卸下防御心,更愿意与父母合作,实现亲子关系和学习效率的双赢。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04

孩子提要求时,“满足她”

一位网友说:女儿上学经常迟到。

为根治女儿喜欢迟到这一毛病,早晨她特意放慢动作,故意让女儿迟到。

果不其然。

那天迟到后,女儿深深体会到拖拉的坏处,每天早晨上学再没有被爸爸妈妈督促过。

这样的教育就叫做“体验式育儿”。

当一个孩子在提出原则范围内的不合理要求时,与其“不行,不准,不可以”地拒绝一百遍,也不如让她直接感受一次!

孩子有试错、才会成长。

一位科学家曾讲过自己童年时的一次经历。

两岁时,他将一瓶牛奶洒到地上。

妈妈看见后没有责怪他,而是很温柔地问他:你要不要在牛奶水坑中玩几分钟。

他“听话”地玩了几分钟以后,妈妈让他将地面打扫干净,并给了他三个选择:

你是要用海绵、毛巾、还是拖把?

洗好之后,妈妈陪他一起把地上的牛奶清理干净。

妈妈并没有因为他犯错就打骂他,而是把它当成是一种试错的机会。

他把妈妈的教导贯彻到自己的整个人生中。

每一次面临挑战,每一次遇到困难重重的科学实验,他都告诉自己:“试试吧,即使失败,我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让孩子在合适、安全的范围内去尝试错误,才会让他走正确的路。

让孩子感受一次,会比说教一百次效果要好。

父母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体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05

孩子提问时,学会说“我不会”

演员陶虹曾分享过一段与女儿的经历。

女儿小的时候,连最基本的积木都不敢玩。

后来观察一段时间后,陶虹发现女儿不玩积木是因为她玩得太好了,让女儿觉得自己很笨。

知道这一点后,陶虹在搭积木就故意搭歪,然后故意让积木倒塌,还特意去“请教”女儿。

于是,女儿不仅重新玩起了积木,还不断在纠正陶虹的错误,积木也越搭越好了。

父母表现得越完美,孩子的自卑感越强烈。

如果父母能降低优越感,用“装弱”的方式面对孩子,他做事情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这样说:父母要学会示弱,遇到问题可以向孩子求助,让孩子帮忙出主意,这样孩子能学会思考,成熟得更快。

当我学会了“反向育儿”,儿子的厌学情绪消失了

教育孩子,要学会转换角色。

在外人面前,你可以无所不能,但在孩子面前,就要学会“装傻”。

在《老师,请回答》节目中,有一位医生被问到“在家里会不会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他这样回答:

在我们家比较特别,在家里基本不怎么教孩子,当孩子有问题过来问的时候,我们说“这个我也不懂,你来教我吧”。

在孩子面前“弱”一点,不仅提升孩子的自信和价值,还能让孩子在探索与思考中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如果最终能将孩子变得优秀,父母“弱”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06

反向育儿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带着惩罚的厌恶,而是让孩子带着责任成长。

那种对自己行为、和做决定的“身教”体验,也往往比家长的“言”教更有领悟价值。

我们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试错、看见、探索和合作的基础上去进行“反向育儿”。

打破常规的“父强子弱”的局面:

学会在孩子面前做“弱”者,孩子才会接纳你;

用装傻的面对难题,才能激励孩子自主学习。

用体验式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