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家小传第9位:吴棹仙丨常存济世活人之心,倾尽全力救死扶伤

 经方人生 2023-08-13 发布于四川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但小编想通过这个小专栏,让大家尽可能了解那些中医的前辈们。就像今天这篇文章,哪怕书友们读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只记得好像有这么一位医家,那小编的心愿就达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前辈是我们的阶梯,我们是后辈的阶梯,如此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编辑/居业)

图片

图片

医者生平

吴棹仙(1892—1976),名浦,四川巴县人,针灸学家。

先生幼受庭训,天资颖悟,勤奋攻读,能诗会文。13岁时已读完陈修园医著10多种。后考入“巴县医学堂”,得名师王恭甫、唐德府等教诲。是“重庆存仁医学校”品学皆优、精通医经典籍的高材生。

参加重庆开业医师统一考试,名列第三,从此悬壶渝城。其医理精深,临证治病,每多良效,被誉为一代良医。

1929年,伪国民政府发布“废止旧医案”后,为祖国医药生存与发展,他创办了《商务日报·医药周刊》痛斥余氏对祖国医药无知的学说。他联络医界同仁成立了重庆市“国医药馆”,被选为馆长和“重庆市中医师公会”负责人之一。

为发扬中医学术,培育人才,他先后创办了“巴县国医学舍”、“重庆国医传习所”、“巴县国医学校”、“重庆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国粹医馆”、“国医药馆”、“重庆中医院”、“苏生国医院”等。

他医德高尚,常存济世活人之心,倾全力救死扶伤,绝不挟医技而谋私利。

他创办的医院皆设有“送诊处”,“施药处”。即使是坐堂行医时也常在处方笺上角书“记棹仙帐”字样,为贫苦病员检药治病,生活极端困难者,还送银钞,有“药王菩萨”之美誉。

吴师治学严谨,他著《医经生理学》、《灵枢浅注》对原文、释词、解字,都能字斟句酌,颇多发挥,今录数词以飧读者: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吴师谓:“以手探汤”是形容针法徐入而疾出。“人不欲行”是形容针法疾入而徐出,经文言简易赅,形容绝妙。

吴师在二十年代初,得德阳针灸名师许直祁针法秘传,能极《灵枢》补泻迎随之妙,使不少病员得针而愈。

1955年冬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献《子午流注环周图》于毛泽东主席,神针之誉,驰于国中,驰书请益者,络绎不绝,乃作《子午流注说难》,以公诸天下,受到国内外好评。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开办,聘为教师,后任医经兼针灸教研组主任。他将“巴县国医学校”的《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改写油印为学院教材。课余还著有《灵枢浅注》,合著《灵枢语释》等书。

他先后被委聘选邀为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重庆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四川省政府第二届委员,四川省人大第三届代表,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审编四位特邀中医顾问之一。

1956年加入农工民主党。任应秋教授主编《中医各家学说》一书中,高度评价吴棹仙为“近代两经方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