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3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核
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B.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
A与T配对,C与G配对D.DNA中的G-C碱基对越多越稳定2.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断尾的蜥蜴生出有尾的蜥蜴B.
在室外工作的人肤色比较黑C.一只白猫产下四只黄色小猫D.长在阴暗处的植物叶片发黄3.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若父母双眼皮
,孩子单眼皮,则父母基因型分别是(?)A.AA、AAB.Aa、AaC.AA、AaD.aa、aa4.下列与DNA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碱基
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5.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A.半保留复制B.复制需要模板C.全保留复制D.复制需
要酶6.甜玉米营养丰富、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玉米的糯性与非糯性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已知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用纯种非糯性和糯性玉米杂交,在F2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糯性玉米B.用纯种非糯性和糯性玉米杂交,在F2非糯性中能够稳定
遗传的1/4C.判断一株非糯性玉米是否纯合,可使其与另一株纯合非糯性玉米杂交D.一株杂合非糯性玉米,产生配子时非糯性与糯性遗传因子
分开属于演绎过程7.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依次有( )A.92、4
6、23、92B.23、46、23、23C.46 、46、0、92D.92、46、46、46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B.酶的功能就是将食物消化C.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D.每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9.某小孩
因维生素B2代谢紊乱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异常,被确诊为全世界仅有的两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症中的一例。经检测,该患者的基因
SLC52A2发生了突变,导致维生素B2代谢紊乱,患者在坚持服用维生素B2四个月后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逐渐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患者已经完全康复,不需要再继续服用维生素B2B.该病患者康复后与正常人结婚所生后代不会再患该病C.该病的出现可说明人体
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D.检测基因SLC52A2利用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0.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基因选择性表达B.位于生物体的不同部位C.具有不同的结构D.增加细胞的种类11.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短臂上
的部分片段丢失所致。这种变异属于(?)A.倒位B.缺失C.重复D.易位12.下列疾病分别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多
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依次是(?)①21三体综合征?②原发性高血压?③青少年型糖尿病?④苯丙酮尿症?⑤软骨发育不全?⑥并指
?⑦抗维生素D佝偻病?⑧性腺发育不良?⑨先天性聋哑A.⑧⑨、③、②④⑦、①⑤⑧B.③⑤⑨、④⑥⑦、②、①⑧C.⑤⑥⑦、④⑨、②③、
①⑧D.③④⑥、⑤⑦⑨、②、①⑧13.下列哪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A.人B.T2噬菌体C.烟草花叶D.HIV14.下列叙述
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C.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
适者被淘汰的过程D.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15.某生物调查小组对本市人口进行了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
的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性别只患甲病只患乙病患甲病和乙病不患病男(个)291150104549女(个)28
71324698A.甲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乙病B.乙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D.甲病为显性遗传病
,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二、综合题16.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下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实验组亲
本表型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511508(1)番茄的果色中隐性性状
是________,这一结论如果是依据实验2得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实验1:________________;(3)写出豌豆适合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两个
主要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4)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
、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它们产生的F1的表现的性状为_
_______。17.下图是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T2
噬菌体遗传物质的种类,该实验用__________标记__________,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理论上,该实验上清液应不具有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但实际情况下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__。(3)若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复制4代后,子代噬菌体中被15N标记的比例为__________。(
4)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短,其他操作均正常,则上清液放射性将__________(填
“增强”“不变”或“减弱”)。18.如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2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1)A图表示___
时期,此细胞称为___细胞.该动物性别是_______(填“雄性”或者“雌性”).1个A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能形成_____种类型的
精细胞(2)B图表示的是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条染色单体(3)C图细胞有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个DNA分子(4)该生物
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该是___19.下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_____,5的名称是__
___。(2)2的名称是_____,7的名称是_____。(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_____。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基因是
有_____的DNA片段。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_____结构。(4)DNA复制中所需的酶有_____;DNA复制的结果是___
__。20.我国的养蚕缫丝技术历史悠久,柞蚕是生产蚕丝的昆虫之一。为研究柞蚕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合的柞蚕品种蓝色蚕与白色蚕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杂交结果判断,蓝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
且________为显性性状。若F1与亲代白色蚕杂交,子代表现型有________种。(2)研究者将纯合的柞蚕品种青绿色蚕与白色蚕
杂交,F1均为青绿色。用F1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亲本子代不同体色幼虫数量(头)青绿色黄绿色蓝色白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4501
4915150F1×亲本白色蚕309308305304F1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于________,F1与白色蚕杂交,
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于________,推测青绿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参考答案1.
A【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
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A错误
;B、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对排列在内侧,B正确;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
(2个氢键),C与G(3个氢键)配对,DNA中的G-C碱基对越多越稳定,CD正确;故选A。2.C【分析】1、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
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2
、变异能否遗传,关键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详解】A、断尾的蜥蜴的断尾性状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A错误;B、在室外工作
的人肤色比较黑是长时间的光照引起的,是由环境引起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B错误;C、一只白猫产下四只黄色小猫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可
遗传的变异,C正确;D、长在阴暗处的植物叶片发黄是由于叶绿素合成过少导致的,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D错误。故选C。3
.B【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详
解】分析题意,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若父母双眼皮(A-),孩子单眼皮(aa),则孩子的a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故父母
基因型均为Aa,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4.B【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构建者:沃森、克里克;DNA分子的
结构特点: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
键连接成碱基对。A和T配对,G和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构特性: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
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稳定不变。多样性:DNA分子
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每个碱基对有4种可能性,n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4n种。特异性: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详解】A、基因是有遗
传效应DNA片段,A正确;B、DNA不是RNA病毒遗传信息的载体,B错误;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
确;D、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故选B。5.A【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
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即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
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
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详解】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复制需要的条件是模板、酶等,A正确。故选A。6.A【分析】在观察
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
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豌
豆杂交实验中,演绎的过程是指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结果的过程。【详解】A、用纯种非糯性AA和糯性玉米aa杂交,F1为Aa,在F2可以得
到稳定遗传的糯性玉米aa,A正确;B、用纯种非糯性AA和糯性玉米aa杂交,在F2非糯性玉米中AA:Aa=1:2,能够稳定遗传的AA
占1/3,B错误;C、一株非糯性玉米(AA或Aa),与另一株纯合非糯性AA玉米杂交,后代都是非糯性玉米,无法判断是否是纯合,C错误
;D、一株杂合非糯性玉米,产生配子时非糯性与糯性遗传因子分开属于提出假说过程,演绎是根据假说预测测交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7.
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详解】人体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即卵原细胞中也有46条染色体。
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目为46×2=92条;联
会后的四分体数目等于同源染色体对数,故为23;核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92,BCD错误,A正确。故选A。8.B【分析】酶是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
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率更高,即其具有高效性,A正确;B、酶的作用
就是催化,B错误;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D正确
。故选B。9.C【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详解】A、该患者由于基因
突变导致维生素B2代谢紊乱,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遗传病,需要终身服用维生素B2以防止该贫血症复发,A错误;B、该病患者康复后遗传
物质仍发生了改变,且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故后代可能患病,B错误;C、该病在全世界仅出现两例,这说明人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有低频性,
C正确;D、该正常基因有特定的DNA序列,检测基因SLC52A2利用了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特点,D错误。故选C。10.A【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分化使得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综上所述,
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B【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由题干描述可知,猫叫综合征是因为染色体缺失了部分片段导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正确。故选B。12.C【分析】人
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
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①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③青少年型糖尿
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④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⑤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⑥并指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⑦抗维生素D
佝偻病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⑧性腺发育不良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⑨先天性聋哑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因此,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单基
因隐性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依次是⑤⑥⑦、④⑨、②③、①⑧,C正确。故选C。13.D【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
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人、T2噬菌体、烟草花叶遗传物质都是DNA,HIV病毒遗传物质是RNA,D符合题意。故选D
。14.D【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
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
】A、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观的,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A不符合题意;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
特性,它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B不符合题意;C、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属于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学说内容,C不符合题意;D、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它是拉马克进化论的内容,不属于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的内容,D错误。故选D。15.D【分析】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一般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一般与性别有关。分析表格信息可知:
甲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91+287+10+2)÷(291+150+10+4549+287+13+2+4698)×100%=5.9%
;乙病的患病概率是(150+13+10+2)÷(291+150+10+4549+287+13+2+4698)×100%=1.75%
;又由表格信息可知,甲病患者在男女之间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乙遗传病的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详解】A、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甲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乙病,A正确;B、由分析可知,乙病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最可能是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患甲病的男性和女性数量接近,所以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C正确;D、从表格中无法
得出甲病和乙病一定分别是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如甲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D。【点睛】16.(1)
黄果 亲本表型为红果和黄果,但后代只有红果(2)Dd×dd(3)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
传粉、闭花授粉(4) YYRR yyrr 黄色圆粒【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
遗传给后代。【详解】(1)第2组,红果和黄果的后代全是红果,因此番茄的果色中隐性性状是黄果。(2)实验1中红果和果后代红果:黄果=
1:1,因此实验1亲本基因型为Dd×dd。(3)豌豆适合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自然状态下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产生的子代数量多。(4)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纯种黄色
圆粒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为yyrr,它们产生的F1基因型为YyRr,表现的性状为黄色圆粒。17.32P 噬菌体DN
A 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噬菌体的DNA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应随大
肠杆菌分布于沉淀物中 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DNA未进入大肠杆菌或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破裂,使噬菌体被释放
1/8 不变【分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
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图示中“第一步→
第二步”是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三步是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第四步是离心,离心
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最后一步是检测放射性。【详解】(1)由第(2)问上清液中不
具有放射性可知,该图是指用32P标记噬菌体DNA侵染大肠杆菌这一组,标记的方法为先用32P先标记大肠杆菌,再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2)上清液中理论上不应有放射性,原因是噬菌体DNA在侵染时都进入了细菌内部随离心沉淀到试管底部,而漂在上清液中的
噬菌体外壳不含DNA,因此不具有放射性;但实际情况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原因是若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DNA未进入大肠杆菌或
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破裂,使噬菌体被释放;(3)若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复制4代后,子代噬菌体有24
=16个,由于噬菌体DNA也是半保留复制,每一代中都会有2个噬菌体带有15N,其它不带有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被15N标记的比例为
2/16=1/8;(4)由于35S只能标记噬菌体外壳,在侵染时不能进入大肠杆菌,因此保温时间长短,不会影响其在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点睛】该题考查赫尔希和蔡斯的经典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实验中,而实验尤其重要,理解整个实验思
路,记忆其实验程序及注意事项,能够识别教材中该实验的图示是做好题的关键。1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初级精母
雄性 2 有丝分裂后 0 0 4 4【分析】分析题图: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
,说明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又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是雄性动物,A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有2对同源染
色体,8条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的主要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图表示的是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详解】(1)据分析可知,A图染色体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细胞质均等分裂,是雄性动物细胞,故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1个A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能形成2种
类型的精细胞。(2)B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此细胞中无染色单体。(3)C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
有4个DNA分子。(4)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
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9.
(1) 碱基对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 脱氧核糖 氢键(3)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遗传效应 双螺旋(4)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得到两个与亲代一样的DNA
分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和4为含氮碱基,5为脱氧核苷酸,6为碱基对,7为氢
键,8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1)两条单链之间由碱基对连接,即图中6;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即图中5是胸腺嘧啶脱氧
核苷酸。(2)2是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7是氢键。(3)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
连接,构成基本骨架;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4)DN
A复制中所需的酶有解旋酶(打开DNA双链)和DNA聚合酶(催化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形成的子链上);DNA复制的结果是得到两个与亲代一样的DNA分子。20.(1) 1/一 蓝色 2/两(2) 9:3:3:1 1:1:1:1 自由组合【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由图可知,亲本蓝色和白色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蓝色,说明蓝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F2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蓝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若F1与亲代白色蚕杂交,设相关基因为A/a,即Aa×aa,属于测交,故子代表现型有2种。(2)由表中数据可知,F1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450:149:151:50,接近于9:3:3:1。F1与白色蚕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09:308:305:304,接近于1:1:1:1。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且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由此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