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雍正坐稳皇位的年羹尧,做了什么事,导致必死?

 四季视野 2023-08-13 发布于北京

1724年,清明。刚刚继位不到一年的雍正,带着文武大臣、宗室,正在景龄祭奠康熙。

庄严肃穆、哀乐齐鸣的氛围,突然被一个八旗的传信骑兵打破。

“报,青海大捷,年大将军破敌数万,贼首罗卜藏丹津远遁伊犁!”

雍正本来皱着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看着表情不一的大臣们,只觉心中无比畅快。从登基以来,得位存疑的阴云,今日终于一扫而空。

“父皇,儿臣没有辜负你的期望。”雍正转身面向康熙的陵寝,跪在地上膝行前进。一边走,一边诉说自己的功绩。

如此至孝,再有赫赫武功加持,雍正的皇位权威,自此坚若磐石。

对这次大捷,雍正无比看重。在午门举行献俘礼,告祭天坛,撰写碑文都是应有之意。为了表达对年羹尧及手下将士的谢意,更是以恩人称之。

《清史稿》有载:“尔等此一番效力,是成全朕君父未了之事之功。具理而言,皆朕之功臣。拘情而言,自你以下以至兵将。凡实心用命效力着,皆朕之恩人也。”

年大将军,就是年羹尧。在雍正元年的时候,他无疑是雍正心里的那个盖世英雄。

可仅仅不到三年,雍正就把这个曾经的“心上人”给赐死了。

这么短的时间里,年羹尧做了什么必须死?在他死后,雍正怎么处理他的家人?

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明白他和雍正的爱恨情仇。

家学渊源,仕途顺遂

年羹尧的祖上,很阔。

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安徽怀远的年家。出了一个户部尚书年富,就是年羹尧家的老爷子。后来全家迁居辽东,被清军抓走,强迫入了汉军旗。

到顺治的时候,年羹尧的爷爷又考中进士,带领家族再次起航。他的父亲年遐龄,到康熙四十年,已经官至湖广总督,是封疆大吏般的人物。

在如此家世下长大的年羹尧,自然学识不凡。只是在京城等待会试期间,年羹尧表现出的好勇斗狠、流连秦楼楚馆,也暴露出他性格中的另一面。

极好享受,崇尚释放欲望。

年羹尧在会试中虽然名次不高,但还是被列为庶吉士,

庶吉士,翰林院专门用来培养新晋官员的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史子集等等。

天子近臣,近距离接触核心政策,起点相当之高。

结果就是,到雍正即位的时候,年羹尧已经是四川总督了。

他跟雍正建立关系的原因,是后者在成为亲王的时候,所统辖的汉军旗要增加,把年家划拨了过去。

就这样,年羹尧成了雍正的属下。后来,他的妹妹,还成了雍正的侧妃。

雍正的行事风格,跟他的兄弟们格格不入,大臣们也不甚喜欢。刚刚即位的时候,还被民间流传得位不正。

这种局面之下,急需有重量级的人物来帮他镇场子。

年羹尧是封疆大吏,够分量。

官场打滚时间长,有经验。

自己的大舅子,够忠诚。

三哥要素叠加在一起,年羹尧在雍正即位之后,来了一波三级跳。先得爵位,再加太保、三等公。

标志着,年羹尧从一个普通的汉人官员,成了满清的贵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年家所有人的待遇,都提升了很多。

雍正这一系列施恩,除了让年羹尧成为自己的心腹外。更重要的,还是想让他去解决青海和硕部首领罗卜藏丹的叛乱。

打赢了,携胜利之威,巩固皇位,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打败了,有自己人带兵在外,朝中的人想搞事,也要掂量掂量。

这波雍正双赢,但无疑是打赢了更好。

接下来,看你的了,年羹尧。

立下大功,暗藏危机

雍正的这个布局,刚开始并不顺利。

原因是在清朝初年,对外征战,一般都是以宗室为统帅,汉人为辅助。

在出征青海这个事上,满清宗室们支持的,是西安将军延信。

但这个延信,跟雍正的关系不咋地。所以后者想了个办法,以延信为统帅,年羹尧为协理。但相关的人员调动,粮草安排,命令年羹尧统管。

这就变成,延信只有个大将军的名头,实权都在年羹尧那里。仗打起来之后,更是以延信指挥不便为理由,给年羹尧转了正。

至此,年羹尧总览四省之军务,比吴三桂管的地方都大。

事实证明,年羹尧是有能耐的,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雍正大喜之下,对他更加器重,继续让他在当地善后。

年羹尧有当四川巡抚的经验,自然是军政皆通,一套套政策下去,治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雍正才会以帝王至尊,去拍一个臣子的马屁。

只是对这样的马屁,年羹尧的反应却很平淡。原因倒也简单,他不是雍正一手培养提拔的,而是在雍正即位的时候,已经是朝廷重臣。此次青海大捷,更是稳定了雍正的皇位。

一句话,不是我欠你的,是你欠我的。

从人性角度来说,时间长了,雍正的谢意,很可能会变成恨意。

汉人掌控四省之地,手里有钱有兵,那些满清的贵族老爷们,岂能睡得着?

年羹尧一朝崛起,亲近之人得了好处,都是别人的蛋糕,又岂能罢休?

所以,年羹尧明面上威风凛凛、圣宠无二,实则是烈火烹油,危机四伏。

面对这种局面,年羹尧采取的方式,决定了他最终的命运。

冲突不断,功臣殒命

按理来说,年羹尧作为妥妥的帝党,只要维护好在雍正心里的地位。别的人就算在攻击,也不会有太大的伤害。

可是他,偏偏在得罪雍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一件事,是对允禟的态度。

允禟是康熙的第九子,雍正的弟弟。九子夺嫡时,相当有力的竞争者。

雍正即位后,就把他派到年羹尧管辖的青海战场上。名曰历练,实则让年羹尧监视。

年羹尧懂事的话,应该密切关注允禟。一旦有机会,就找个罪名报上去,让雍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自己背黑锅。

可他没有这么干,反而对允禟的监管很薄弱,甚至有些纵容。连允禟在当地不断联络各方,大做买卖的事,都汇报的很简短,还没有雍正了解的详细。

可能在年羹尧看来,自己是大将军,该干的不是为雍正办这种兄弟阋墙的私事。

那这样一来,问题可就严重了。

本来年羹尧手握兵权,就有隐患。然而大军后勤以及名分,都在雍正手里,还不算太担心。可现在去了一个允禟,如果两个人联合起来,岂不是要啥有啥?

第二件事,是年羹尧的性格弱点。

前文说过,从年羹尧的少年表现来看,他是个喜欢吹嘘自己,虚荣心很强,而且贪财的人。

这种性格,造成的情况,就是只要有人带着钱财求官,拍上几句马屁,年羹尧大多都会同意。

这些人当上官之后,到处帮年羹尧吹嘘扬名。

雍正离得远,有些耳闻,没有太在意。可当年羹尧回到北京,亲眼看到他的傲慢无礼之后,才真正动了杀心。

雍正二年年底,年羹尧回京述职。

他这一路上的待遇,比起雍正也不遑多让。沿路垫道叠桥,商铺关门,巡抚对他行跪拜礼,也毫不辞让。到了京城后,王公贵族问候,也是点头了事。

到了跟雍正见面的时候,竟然大大咧咧的张开腿坐着说话。

年羹尧这样,只是让人看着不爽。但他接下来在京城,到处跟人宣扬自己的功绩,大小事务都要插上一脚的行为,就让雍正从心里不爽了。

决定分手,就要从冷战开始。

后面的时间里,雍正开始冷落年羹尧,对他说话也经常阴阳怪气。

这就传递出一种信号,皇帝不再信任年羹尧了。

信号传出,对年羹尧不满的人,纷纷开始站队告状,为雍正搜集证据。

证据陆续到位,弹劾奏疏如雪片一般飞到雍正的案头。一番操作下来,年羹尧的根基,已经被挖的差不多了。

时机成熟,雍正出手,免去年羹尧的所有职位,改为杭州将军,随后又调去看城门。

雍正三年九月,年羹尧在杭州被捕,押解入京。

十二月,罪名确定,赐狱中自裁。父亲、哥哥官职被夺,长子年富处斩。十五岁以上的儿子,全部发配云贵、广西等地。同党被斩,亲属发往辽东,给披甲人为奴。

雍正五年,彻底消弭了年羹尧案影响的雍正,赦免了他的儿子们,交给年遐龄管教。

至此,年羹尧用自己的生命,再次向世人证明,功臣难为,兔死狗烹的真理。

写在最后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的好伤人,用不好,则伤人伤己。纵观历史,每一个被清算的功臣,都有各自的毛病。

而相比于其余前辈来说,年羹尧崛起和陨落,都发生的很快。他一边对雍正的夸奖表现冷淡,一边又在各种吹捧中迷失,最终模糊了自己的定位,搞的目之所及,都是敌人。

以史为鉴,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要时刻清楚自己的定位。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

参考资料:

《清史稿》

《雍正皇帝》 长江文艺出版社 编

《年羹尧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 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