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2023-08-13 | 阅:  转:  |  分享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康乾盛世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时期,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奏折制度: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
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①特点:迅速、机密。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
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政治措施:设立军机处。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主要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由被指
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②影响:军机处
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得到加强。(3)思想文化控制(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思
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雍正帝规定,军机处“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这
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 军务为主B. 机构简单C. 集体议政D. 保密性强雍正帝规定,军机处“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
大臣不许私入”。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 军务为主B. 机构简单C. 集体议政D. 保密性强雍正帝挑选入职军机处的两位大臣之一
是为官谨慎小心的汉族官员张廷玉,另一位是雍正帝的心腹鄂尔泰。这体现出军机处( )A.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 加剧了君权相权的矛
盾C.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D.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雍正帝挑选入职军机处的两位大臣之一是为官谨慎小心的汉族官员张廷玉,另一位是雍
正帝的心腹鄂尔泰。这体现出军机处( )A.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 加剧了君权相权的矛盾C.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D. 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皇权康熙九年,恢复内阁,并设翰林院以分其职。大学士多兼管部务,军国机要,归于内阁。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内阁
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者方得参机要。这说明军机处( )A. 逐渐与内阁合并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决策军国大事D. 分化了内阁权力康熙
九年,恢复内阁,并设翰林院以分其职。大学士多兼管部务,军国机要,归于内阁。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者方得参机要。这说明军机处( )A. 逐渐与内阁合并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决策军国大事D. 分化了内阁权力二、疆域的奠定1.清
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①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清朝在台湾建制:1683年
,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2)东北地区: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
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城康熙前期,发兵围攻俄军据点雅克萨,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巩固西北边疆①平定噶尔丹叛乱: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
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②平定大
小和卓叛乱:乾隆时期,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③清朝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建制:清朝在
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对西藏地区
的管辖①册封达赖、班禅: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
,康熙时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
权。2.对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1)机构: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政策及影响: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
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3.清朝疆域:清朝中期,疆城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
两伯利亚、东兆主种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康熙帝特别
尊重喇嘛教,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A. 加强了汉族与蒙、藏两族的政治联系B. 加快了蒙、藏两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 缓和了满、
汉和蒙、藏的民族矛盾D. 有利于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统治康熙帝特别尊重喇嘛教,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A. 加强了汉族与蒙、藏两族
的政治联系B. 加快了蒙、藏两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 缓和了满、汉和蒙、藏的民族矛盾D. 有利于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统治“明修长城清
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A. 郑成功收复台湾B. 册封达赖和班禅
C. 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D.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
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A. 郑成功收复台湾B. 册封达赖和班禅C. 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D.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康熙三十年
(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标志着外蒙古纳入了清帝国的版图。这次会盟()A. 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B
. 为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C. 册封了达赖、班禅、章嘉等四大活佛D. 彻底平息了噶尔丹分裂叛乱势力康熙三十年(1691年
),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标志着外蒙古纳入了清帝国的版图。这次会盟()A. 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B. 为解决中
俄东段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C. 册封了达赖、班禅、章嘉等四大活佛D. 彻底平息了噶尔丹分裂叛乱势力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时期:康乾盛
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2.表现(1)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清朝
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政治矛盾: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3)农民起义: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
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3.闭关锁国政策(1)背景①此时的西欧列强正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
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表现①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
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
(3)评价:闭关锁国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
。据此可知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 农战结合B. 对外开放C. 重商D. “海禁”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
将来为中国患”。据此可知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 农战结合B. 对外开放C. 重商D. “海禁”“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
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A. 禁止外国商人
来华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
州的十三行······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
.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 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 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 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 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谢谢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