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普丨大卫·休谟 《对于人类的理解的探究》

 爱读书Bookworm 2023-08-13 发布于上海


翻译自:https://www./david-hume-philosophy-human-understanding/ 

By Sara Papic, MA & BA in Philosophy

大卫·休谟(David Hume)最具可读性和简洁性的著作《关于人类理解的探究》(The Inquiry About Human Understanding)对西方哲学史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为什么休谟的思想被认为如此有争议?

(大卫·休谟)

大卫·休谟(David Hume)被认为是苏格兰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系统且重点明确,直接影响了几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思想所基于的主要哲学观点是经验主义、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经验主义意味着我们所知道的最终植根于经验;而怀疑主义是指任何信仰必须在接受彻底的质疑之后,才能被接纳为知识;自然主义则是指世界和人类经验不需要超自然力量的解释。通过结合这三个基本概念,休谟提出了一些关于知识、因果关系和自我的深具启发性的观点。他的想法在他那个时代引发了争议,但事实证明这些想法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大卫·休谟的一生:一个有争议的思想家

大卫·休谟于18世纪初出生于苏格兰一个小康家庭。他的母亲注意到他很小的时候就有天赋,并鼓励他学习;他的兴趣落在哲学上。他在三十岁生日之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可以说是巨著),名为《人性论》——这本书并不受欢迎,也很少受到哲学家同时代人的关注。当然,现在这本书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他对因果关系概念的分析改变了康德的工作方向,康德承认“......正是在多年前对大卫·休谟的阅读,第一次打断了我在教条中的沉睡”。
休谟在他的一生中遭受了许多攻击,因为他的无神论假设和他作品中包含的所谓异端邪说被描述为“危险”。当他申请爱丁堡大学道德/实践哲学(Moral Philosophy)(区分可见此处:亚里士多德论知识的分类:理论的知识、创造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讲师的职位时,他被直接指控为不信教——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休谟又几次尝试在大学找工作,但他的名声总是碍事。这位哲学家找到了其他方法去养活自己——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担任图书管理员和私人秘书。
《关于人类理解的探究》是大卫·休谟的最主要和最广为阅读的作品之一。这本书出版于 1748 年,是休谟重写早期的《人性论》的一次尝试,因为《人性论》并不像作者所希望得那样成功;休谟认为《人性论》过于“幼稚”、冗长且重点不够明确。虽然相隔近十年,但《人性论》和《关于人类理解的探究》这两本书中提出的想法非常相似;《探究》更短、更精简、更易于阅读,这让它的立刻就广受受欢迎且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受到自然科学的成功的影响,特别是来自艾萨克·牛顿当时的最新发现的影响,大卫·休谟希望对人性进行实证分析。更具体地说,哲学家提出,为了奠定所有其他科学和哲学的基础,有必要对我们的思想进行实证分析。简单来说,休谟想要理解和解释我们的心理能力(mental faculties)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运作的。这将澄清我们如何形成信念,它们是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是合理的,以及是什么使我们容易受到错误的影响。
我们心理的内容(The Contents Of Our Mind)
由于他的经验主义,大卫·休谟希望他的分析完全基于观察和经验。在分析人类心灵时,他认为我们实证观察的对象应该是知觉,可以理解为任何类型的心理内容。例如,我对红苹果的直接体验是一种感知;一个人的童年记忆是一种感知;愤怒是一种感知;等等。
休谟认为,我们所有的心理内容,即所有的知觉,都可以分为印象(impression)和观念(idea)。印象是指描述为类似于感觉(包括通过感官)获得的感受,而观念则描述思考。休谟体系的一个关键原则是,思想是基于简单的印象的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所有的內心世界最終都來自简单的感官体验以及痛苦和快乐的基础感觉。
这个哲学的一个有趣的结论是,休谟认为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实际上是我们实际经历的事物的重组——我们不可能想象没有尝过的味道,我们也不可能想象我们没有见过的颜色;但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一个尝起来像西瓜的苹果,因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分离和组合以前的经历。但是,我们不能超越我们的经验
联想的原则(The Principles Of Association)
大卫·休谟(David Hume)在研究我们的心理能力时注意到,我们倾向于将某些想法与特定的模式联系起来;他认为这些联想原则是人类思维的基本作用机制。他分析出三个这样的原则:① 我们似乎将彼此相似的想法联系起来;②我们还将在时间和/或空间方面有着密切关系的想法联系起来;③最后,我们将彼此具有因果关系的想法联系起来。休谟对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我们如何知道两件事是因果关系的。
他注意到,因果关系的知识似乎不像数学和逻辑真理那样基于“理性”;否认一个逻辑真理会导致矛盾(例如,说它既下雨又不下雨似乎很荒谬),但否认必然的因果关系却从来都是可想象的。比如,如果我咬一个成熟的桃子,它通常会引起甜味,但想象效果可能会大不相同并不矛盾——我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它是辣的。不幸的是,这就意味着无法去证明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必要的因果关系。那么,为什么我们相信有些事情是有因果关系的呢?
休谟再次依靠我们的可观察经验得出结论,因果关系的概念是基于过去的印象。实际上,如果我们注意到两个事件经常紧随其后,我们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使我们在经历第一个事件的时候就会预备第二个事件的发生。例如,过去每当我接近火的时候,我总是感到高温;在多次经历同样的经历之后,我会开始将热与火联系起来,最终我会开始相信一个导致另一个。心灵的这种基本机制解释了关于因果关系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松开的因果之链(Loosening The Link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大卫·休谟的因果关系哲学有一个反正统的结论:原因和结果并不必然相关。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或强力使得因和果必然结合在一起;因果关系只是我们的头脑根据过去的经验,注意到某些类型的事件通常先后发生。打鸡蛋似乎不可避免地会打破它,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果关系并不必然成立。

休谟对“因果关系之间并无必然性”的看法在当时是相当有争议的,因为它们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基本假设相冲突。18世纪的哲学家认为,因果关系是由某些原则指导的——其中之一是臭名昭著的“虚无”,即“无中生有”ex nihilo nihil fit)——这些原则对于证明上帝的存在至关重要。从传统观点而论,休谟的思想与“上帝创造了世界的秩序”的大部分内容不相容。休谟在《人性论》和《关于人类理解的探究》中也明确反对奇迹/神迹(miracle)。这样的观点导致了他被指责为异端和无神论者,也几乎扼杀了他作为哲学家的职业生涯。
自我即是经验的集合

在《探究》中,大卫·休谟还提出了一种新颖而有影响力的自我的观点。在思考自我是什么时,休谟——忠于他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考虑这个概念是否以及如何被我们的经验所证明。他很快得出结论,在我们的经验中似乎没有与自我相对应的东西,因为自我将我们的经验集合在一起,因此自我是与经验本身不同的存在。

因此,每个个人都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感知之束”,一系列相继出现的感觉和思想;没并不存在什么灵魂(或其他潜在的实体)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这一基本思想催生了个人身份的“集束理论”(bundle theory),这种理论至今仍然有它的支持者。当然,这个理论也给休谟带来了更多的责难,因为它否定了不朽灵魂的存在,而不朽灵魂是基督教的关键假设之一。他的同时代的人们以他的这样的观点,作为他其实是一位无神论者的另一个证据。

END

西方相关

中东相关

各种闲书&文化简介

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