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理财大招:悬钱于梁,日取一叉

 细雨青衫 2023-08-14 发布于重庆

北宋元丰三年(1081年)二月,刚从乌台诗案中佼幸脱罪的中年苏轼来到长江之畔的黄州,暂住定惠院,开启四年多的黄州之旅和精神上由苏轼向苏东坡的转变。


初到黄州,由于还没有工资可领,但一大家子要过活,只有先靠之前的积蓄勉强度日。天性乐观的东坡先生担心起自己卯吃寅粮,特意从朋友那里学来一个“画叉挑钱”的节俭绝招。


诗人贾收字耘老,家中贫穷,却又喜欢饮酒作乐,导致经常入不敷出,后来他想到一个分解预算、每日严格支取的办法,并把其中的精髓分享给苏东坡。


苏东坡凭着“痛自节俭”的决心和理财的天份,把此法发扬光大。他在写给另一位朋友秦少游的信中,得意地将其中的秘诀公之于众:北宋人以铜钱为基本货币,经过计算,苏东坡全家每天需要开支150钱,于是他在每月初一这天从不太丯盈的小金库中取出 4500钱,分成30串,高悬于屋梁上。每日寅时用画叉挑取一串后,马上让家里人把画叉藏好,以免一时手痒又去取。取下来的钱倒在大竹筒中用于当日开销,用不完剩下的就积攒下来用于款待诗朋酒友。一来二去,余钱积少成多,日常用度水到渠成,再也不用提前忧虑了。


由此,想到小时候父母讲过的一个旧社会时的村中奇人。这位老先生独居度日,每月都把家中存粮用布包按一日三餐平均分好,一餐取一包,象服药一样精准执行。不料有一天,有一包粮食不幸被老鼠偷吃了,到该用餐时,他居然以无上的定力饿了自己一顿,以免坏了规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