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为何选择 “井冈山”?

 丘山三也君 2023-08-14 发布于四川
李白在《蜀道难》中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见“地理”在战争中是多么的重要,一旦占据了有利的地形,成败可能瞬间异位,分析各朝各代的名将,无一不是地理通,哪里有高山,哪里是平原,哪里有河流湖泊,哪里有沟壑,一看地图犹如身临其境。
而毛主席的地理眼光更是“入地三分”。
毛主席深知中国土地之广袤,江山之多阻,南北气候之差异,农村城市之不同,基于这些认知,才制定出了“游击战术”,如果是一个小国,游击战术根本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根本就没有回旋的余地,而我国幅员广阔,有高原,有盆地有平原,所以才为“长征”提供了可能性,长征就是最大的一次回旋。
除此之外,毛主席对于农村和城市也是非常了解,帝国主义在沿海,官僚资本主义在城市,只有在农村,反对力量比较薄弱,虽然从重要性上,城市更重要,交通各方面也更便利,但是从面积和人口上,农村反而占了一大半,因此也为“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重要思想提供了可能。
井冈山地区,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毛主席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那是因为:第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非常适合打阻击,打游击;第二,井冈山周围各县,都有着自给自足的农业基础,方便部队筹集粮草;第三,此地非常偏僻,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最后一点:这里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各县就曾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并且这里的地方农民武装,也愿意和工农革命军联合。

在后期和国民党军队的较量中,毛主席总结出了游击战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领导红四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依托有利地形,数次击退国民党,使根据地日益扩大。

为了不断的让根据地深深扎根,做好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又推行了“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所以他们也认识到了红军是实实在在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这也是井冈山根据地得以立足和发展的基础。

有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后面根据地才能遍地开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