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原山西省委书记,曾亲手送妹夫上刑场,1958年却遭到批判

 金华303 2023-08-14 发布于江苏

无私为人民服务、不谋取私利的优秀干部,在实践中是怎样展现出这一理念的呢?与那些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丑陋原则的贪官不同,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许多楷模。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的典范,他们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仅在政治上忠实践行,还在家庭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对错误从不姑息,对待问题更是毫不留情。


赖若愚,生于1910年1月1日,山西五台人。年少时,他热爱学习,品行端正。17岁考入北平大学工学院,这里的学习为他打开了先进革命思想的大门,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在这些影响下,赖若愚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仰,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赖若愚备受党组织器重。他被派往上海中央训练班,接受组织暴动的训练任务。然而,早期的革命道路并不平坦,1931年,他被捕入狱。但这并未击垮他的斗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他知道,革命的胜利需要勇气和毅力。


新中国成立后,赖若愚继续发挥作用,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全国总工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等职务。

然而,他的家人却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他的大哥因倚仗赖若愚的权势而滥用职权,克扣民众的血汗钱,最终,赖若愚决然将其送入监狱,严正执法。另一位妹夫则曾投靠日军,1951年,赖若愚亲自见证了他赴刑场的瞬间。


赖若愚同志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荣誉,他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不谋取私利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担当与忠诚。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好干部不仅在事业上要坚定,更在家庭、亲友间要严格要求,不偏不倚,绝不妥协。

从青年时代的积极投身革命,到成为党的中坚力量,赖若愚始终追随党的指引,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导我们在人民利益面前保持清醒和坚定,不为私利动摇。正是在这样的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未来将充满希望与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