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马云“下海”,这产业有多香?

 网络营销袁帅 2023-08-14 发布于北京

马云的“新生意”,名叫“一米八”!

马云再次出现在'江湖’,是因为一家新公司”。

久未露面的马云近日也新成立了一家相关概念公司,让海上风电赛道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企查查信息显示,马云间接持有这家“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近10%的股权,经营范围涵盖海上风电及海洋养殖等方面,而这两个赛道也被认为是马云的投资新动向。

一边做水产养殖,一边做风力发电……

布局海上风电实为剑指新能源上游

事实上,近年来海上风电一直被视为强劲发展的新生领域。虽然2022年我国风电行业整体不及预期,但一枝独秀的海上发电累计装机却已超3000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一半左右。今年7月,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可以看出,我国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并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风电行业逐渐成为支撑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力量。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表示,今年我国风电产业形式向好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扶持与自然优势的双重利好。近年来,海上风电占据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优势地位,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地方发展风电产业,激励发电企业及发电社会化发电企业拓展新能源发电市场,促进市场化指导机制作用发挥。

例如,《山东省海上风电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指出,加快实施国管海域深远海场址开发。积极推动国家批准用海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实现与省管海域项目连续开发。2023年,启动国管海域重点项目;到2025年,累计开工700万千瓦左右,并网300万千瓦以上。

同时,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有着天然的优势,我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离岸200公里范围内我国近海和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22.5亿千瓦。随着技术的发展,海上风电的安装效率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其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使得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成为可能。尽管行业发展前途广阔,但并非任何企业都能来分这杯羹。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博男表示:“因海上风电产业前期投资巨大,且占用海洋资源门槛较高,其更适用于具有能力的大型企业作为长期战略发展选择来操盘。而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中的上游清洁能源,同比其他新能源板块,未来也将有更多发展机遇。”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新能源上游板块企业盈利能力不容小觑。以赣锋锂业为例,财报显示2022年营业收入418.2亿元,净利润257.3亿元。不仅净利润连续三年递增,且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高达35.01% 。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实现1+1>2

以目前已落地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为例,“绿色经济+蓝色粮仓”是新旧动能产业转换的新发展模式,山东已经走在我国前沿。潍坊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风光渔”同场建设海上风电项目。

山东公示首批3个财政补贴海上风电项目补贴总额约8.8亿涉及烟台、潍坊两市

据了解,风渔融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种常见的形式是在海上风电场周围建设海洋牧场,利用风电场的基础设施和电力供应为海洋养殖提供支持;另一种形式是将养殖网箱安装在风电机组的导管架上,实现风电和海洋养殖的共存。此外,还可以通过风电场的废弃物处理,底层水域利用等方式实现风渔融合。

作为国内深耕海上风电领域的专家,袁帅表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风渔融合发展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能源互补和环境友好的目标。海上风电可以为海洋牧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海洋牧场可以为海上风电提供生态保护和降低运维成本的支持。这种融合模式有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至于如何将这种模式实现落地,袁帅认为在技术、管理与融资等方面仍有问题亟待解决。在技术层面如何实现风电设施和海洋养殖设施的协同运行,如何解决风电设施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在政策和管理问题,需要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此外,还需要解决风渔融合项目的融资问题,提供可行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跨界不止风光一体化制氢成新融合点

“海上风电除了与海洋牧场相融合,未来另外一个重要融合方向便是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袁帅表示。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被视为“21世纪终极能源”。《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定位,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已经成为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氢能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制氢也正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向着风能、电能、光伏等新能源转变,新能源制氢技术的优势与重要性逐步凸显。近年来,我国不断借鉴其他国家制氢经验,在国内不断地提高制氢技术研发投资。从国内的产业发展规划上来看,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率先成为“十四五”时期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地区。

虽当前由于设备投资、生产成本、转化效率等因素制约,风光制氢尚不具备成本优势,但袁帅对其持乐观态度:“随着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壮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持续下降、电解水制氢技术不断进步,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指日可待。”

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MyAC-JS05正式下线(图源:人民网)

今年7月,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MyAC-JS05在浙江舟山正式下线,投运后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是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

当前,氢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标准尚未统一,给市场应用和推广的相关环节上带来了阻力,推动氢能市场应用的产业顶层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工作十分必要。就此袁帅表示:“推动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的发展,最核心的挑战还是在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攻关上。除此之外,政策体系仍需完善,目前多部门、多领域协调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还需产业垂直管理与监管体系协同,这也是接下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顶层上的工作要点。”(以上来源 | 风口财经 记者 | 管亚楠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图片来源:网络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工业作为“用能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开展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意义深远,碳排放即是环境保护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可以预见在碳达峰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将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并对区域间经济、社会、环保、群众行动之间的平衡带来优化。

我相信,开展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对构建完善我国现代化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提升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我国工业低碳水平创新体系和国际领域标准都将起到推进加速作用。

业界普遍认为,要实现“双碳”目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关键,原因在于当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中期难以改变,但是从长期来看,光伏和风电受碳中和政策的影响,已经关键环节技术的创新突破,二者必然将成为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的主力军。

我国在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可以预测,接下来光电和风电领域,必然将大规模发展提速,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同时行业的发展也将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这已经在今年出现了“苗头”。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的重点领域,对于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是时代所驱使,必须要做好产业结构优化,淘汰高能耗的落后产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特别是集中式工业产业园区应大力推动对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使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的同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装备,强化优化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鼓励和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并积极与资本、金融联动,制定绿色低碳标准,构建行业碳交易中心,从而形成生产、制造、流通、研发、应用、碳标、资本的良性循环机制。

2023年中国风电产业形式向好的原因我认为,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风电行业逐渐成为支撑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力量,特别是近年来,它的发展迅速,占据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优势地位,中国风电产业形式向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确立风电发展方向,促进风电发展,支持地方发展风电产业,激励发电企业及发电社会化发电企业拓展新能源发电市场,促进市场化指导机制作用发挥。

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有着天然的优势,体现在,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我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离岸200公里范围内,我国近海和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22.5亿千瓦。随着技术的发展,海上风电的安装效率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其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使得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成为可能。

首先.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风渔融合发展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能源互补和环境友好的目标。海上风电可以为海洋牧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海洋牧场可以为海上风电提供生态保护和降低运维成本的支持。这种融合模式有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风渔融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种常见的形式是在海上风电场周围建设海洋牧场,利用风电场的基础设施和电力供应为海洋养殖提供支持。另一种形式是将养殖网箱安装在风电机组的导管架上,实现风电和海洋养殖的共存。此外,还可以通过风电场的废弃物处理、底层水域利用等方式实现风渔融合。

至于存在的可能发展问题上,我觉得有几个宏观层面上,首先是技术问题,包括如何实现风电设施和海洋养殖设施的协同运行,如何解决风电设施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等。其次是政策和管理问题,需要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此外,还需要解决风渔融合项目的融资问题,提供可行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另外,值得关注的便是,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被视为'21世纪终极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氢能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定位,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已经成为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氢能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制氢也正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向着风能、电能、光伏等新能源转变,新能源制氢技术的优势与重要性,逐步凸显。近年来,我国不断借鉴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制氢经验,在国内不断地提高制氢技术研发投资。从国内的产业发展规划上来看,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率先成为“十四五”时期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地区。当前由于设备投资、生产成本、转化效率等因素制约,风光制氢尚不具备成本优势,但是可预见,随着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壮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持续下降、电解水制氢技术不断进步,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指日可待。推动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的发展,我认为最核心的挑战还是在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上;其次,政策体系仍需完善,产业垂直管理与监管体系,多部门多领域协调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这将是接下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顶层上的工作要点;再者,氢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标准的不统一,给市场应用和推广的相关环节上带来了阻力,推动氢能市场应用的产业顶层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工作十分必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