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字如晤——恰逢雨连天

 乐儿小筑 2023-08-14 发布于福建





不喜欢权谋题材,却被开篇的秦淮烟雨迷了眼,停在了天青色的柳朝明面前。本文虽是架空历史,但背景分明是照搬了明初的架构,类似洪武末年到永乐帝迁都北平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段,同样的三代皇权变更过程。全文以女扮男装入仕为官的苏晋角度展开,讲述了她与御史柳朝明、十三殿下朱南羡、户部侍郎沈奚三人,在盘根错节的朝堂之中,胸怀鸿鹄之志,最终达济天下的故事。都是高智商超级自律的人,谈情说爱点到即止,谋天谋地谋社稷才是主旋律。苏晋虽是第一主角,但读完全书,那三个男主给我留下的印象远远深刻于她,其中的柳朝明,更是让我意难平。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十一岁的柳朝明,第一次走出家门便亲眼见到人间惨象,他选择与自己志向相近的四皇子结盟,许下四次帮扶求得三诺:一诺北疆太平,民生安泰;二诺斯民小康,家给人足;三诺江山昌明,盛世承平,天下永济。从那日起,柳朝明就成为守心如一之人,他所有的准备,他的全身心,都献给了创建理想的大随王朝这个唯一目的。他把自己打磨成一把利刀,专门剔除朝堂上下的决疣溃痈。他杀伐果断,足智多谋,既有庙堂之量,又能克己奉公,更在满眼荒唐中,坚守“暗夜行舟,只向明月”之心。无怪乎四皇子感叹:得柳昀,方得天下。

苏晋曾经是他唯一的弱点。或许是从那秦淮烟雨里遥遥的初见起,或许更早,早在受老御史之托承了诺开始。他亲手点亮了苏晋的眸子,亦师亦友地引导着坚韧而通透的苏晋,以灼心烈火之势踏上老御史之路。我想过无数次,如果苏晋不曾与十三殿下朱南羡互生情愫,是不是能够换一种角度来审视这座皇宫里发生的一切?从底色上来说,她、柳朝明、沈奚,甚至朱南羡,都是一样的,所求皆是“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庐,老幼有从依,黔首不曾愚,言者无忧惧,各尽奇才,承古萌新”的现世安稳。她身着绯衣弹劾三皇子时,是何等的风采照人,可在跟柳朝明说,不论是四皇子七皇子还是十三坐上这个皇位都还是朱家的天下时,已与最初有了不同。

柳朝明是要为天下人选一个有德之君,苏晋则为情所扰站位皇家正统,两个人各为其主的行为,实际上是有高低之分的。当一手扶持成长起来的苏晋,冲着自己玩起各种阴谋阳谋,柳朝明又怎么忍心对她真正下手?四皇子也是看清这一点,才请出了他们的老师文远侯出手相助,送给柳朝明一个禁锢苏晋的机会,不战而屈朱南羡。当他完成许给四皇子的四件事,拿回全部的四块碎玉,坐在那儿等着匠人用金簪子镶嵌复原时,是在把苏晋从自己的身心里削除出去,在做断舍离。玉是母亲留下的唯一,金簪子是柳家娶妻之物,他将二者融于一体,放逐了自己,更彻底地成了孤家寡人。

柳朝明早就明白,既已选择了这条只问结果不顾忌过程的路,柳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寡情才是自己最佳的铠甲。他觉得心中的那处柔软,终究会“等风停了,涟漪便缓缓沉入水底,他只要不在意就好。”可一次次在苏晋生死之际施以援手,不惜以身涉险,哪里还有半分为人谋士的自觉?哪里又还记得要留下自己的性命为天下苍生图谋?那年秦淮杏花微雨里,柳朝明送出那把刻了“昀”字的伞,为苏晋遮风挡雨,从此后再未改变。永济十三年暮春的最后一场雨里,写着“见字如晤”的那张纸,是柳朝明对苏晋最后的告别。此去隔山岳,他与她再会无期。

被沈家三妹沈筠放弃了的四哥四皇子如今的永济帝,从少年起便拥有坚定信念,要创建属于自己的理想之国,为之奋斗了十数年。在这点上他与柳朝明是同道之人,同样的执着同样的坚守,目标明确,绝不变更,才能终成大事。清风霁月的沈奚则不同,他有明显的成长历程。当他长袖善舞的平衡术被打翻后,是一步一步修正自己,慢慢靠向永济帝和柳朝明的境界,最终把自己留在了朝堂,舍弃最向往的逍遥,为了民生为了知己为了家族,与已然断情绝爱的柳朝明一起,献祭了自己的余生。他们殊途同归,都行进在注定孤独寂寞又充满阴霾的路上,选择了社稷江山,去守护大随王朝的河清海晏、太平盛世。

记录是最长情的陪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