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黄埔古村,为何菲利普亲王特意造访?

 昵称36403512 2023-08-1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走街串巷熟人比比皆是,和张三打完招呼,又和李四开个玩笑,再逗一下角落嬉闹的小孩。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不曾体验的温暖,邻里情早已被冰冷的防盗门阻隔了,近邻大多形同陌路。
直到那天,我来到神秘的华坑村,一幅和谐美丽的古村画卷徐徐展开。

在黄埔区,也有个叫华坑村的地方,它神秘、鲜为人知,是黄埔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该村有关的文献资料并不多,据说它们消失在文革时期。

据手写版村史记载,简氏追三国时蜀官简雍为远祖。五代,中原混战,简氏先祖为了躲避战祸南迁,至广东韶关南雄珠玑巷,后人逐渐继续向岭南腹地迁徙。到宋隆兴元年(1163年),简氏承直自韶关南雄迁到车陂定居。承直公育有三子,二子志广迁到鹿步司中南部的小迳坑,落户开垦。初时定居的人家不多,零星分布。直到明朝洪武五年(1373年)才正式建村,建村之始名为“沙井村”,后又有“沙头”、“小迳村”、“小迳华坑”、“岗头乡”等说法,最后定名为“华坑”。

华坑村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南距珠江数公里,北为广九铁路,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南枕龙头山(鸡冠山),西南连状元山、白旗岭,东向为夏园新村和笔村。现属红山街双沙社区管辖,截止2014年,常住人口780人,其中户籍人口 264人,外来人口 516 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曾被打扰,只有一条连接外界的路。”
图片 图片
华坑在黄埔东路以北,对外连通的交通要道只有华坑路。华坑路南边连接的是黄埔东路(原广深公路),北边跨过华坑路,原本只是一条窄小的泥路,不能通行汽车。

1971年,为方便村民出行,华坑大队决定整修华坑公路,用以地换地的办法解决了华坑公路双岗段的属地问题。“由于条件所限,这条路并没有请施工队,而是用耕牛拖着石碌平整路面。”

华坑地势较高,多林地,耕田多是在山岗边开辟出来的小平地。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华坑村民没有大规模种植蔬菜,仅在屋边院后的空地种几样自用的蔬菜,如白菜、芋头、姜、葱等。华坑村现在有耕地300多亩,林地约有500多亩。林地多为种植果树,生产糯米糍荔枝、白榄、乌榄、青梅、菠萝、柿子等水果。

这一切大自然的馈赠,让华坑人有了自给自足的资本,常年累月,也养成了华坑人安逸不争、与人为善的性格。这也难怪,在百度上黄埔华坑的资料少之又少。

带我逛华坑的村民简志彬说:“我们村历史上没出过什么大人物,我们热衷于安逸舒适。史上最大的事就是菲利普亲王驾到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似一个金钟罩,护着村民们的安全。 ”
图片 图片
作为一名外人,我很难想象,这个盗窃率为零、邻里和谐的村庄竟然曾经因为恶劣的治安状况萌生了迁居的念头。

听华坑长者讲古,历史上由于村里人丁单薄,经常受到附近无赖和流氓的骚扰。村民外出圩市贩卖粮食归来,经常在途中被敲诈勒索保护费或者过路费,俗称“打脚骨”。村内房舍也经常受到盗贼滋扰。建国前两年的这种情况尤其严重。恶劣的治安状况使华坑简氏一族萌生了迁居的念头。

噩梦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由于外部环境的肃清和整顿,华坑简氏就无需再为治安问题而顾虑。目前华坑村已完成居民区的围院,基本实现封闭式管理,并设立了南北门进行管理。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及新增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一应具有,平安社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初具雏形。
今天的华坑村尽管看起来仍然很原始,但安全系数及整洁程度堪比国内任何小区。

“其实我们这里就是一条小农村,今时的一物一景都是靠好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如今国泰民安,在政府的关注扶持下我们希望能再进一步,打造成黄埔美丽乡村。”简志彬自豪地说着,从他眼中折射出的是华坑村民们兢兢业业作业的影子。


睇图讲古

揭开神秘面纱

避开大都市的喧闹来到华坑村,回归大自然;走进古村,领略广府水乡的宁静和悠闲;漫步孖巷,享受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淳朴民风。与其说这是一个村落,不如说这就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小区。甚至于把徒步、氧吧、古韵、农家乐、国际范等等这些标签,贴到这个神秘的古村落,都不为过。

不信,且看我把它神秘的面纱一一揭开。

图片
图片
龙眼古树上的生铁旧钟
村牌坊入口不远处的广场上,一颗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的古树吸引了笔者眼球,向古树下乘凉的老翁打听该龙眼树的年纪时,他说:“我爷爷小时候,它就已经这么大了。我只知道,树上的铁钟,挂了70多年。”

人民公社那会,钟声响起来没多久,村民就从四面八方涌现。生铁旧钟就是那时候的喇叭,闹钟。开工、开会、吃饭、宣布要事都离不开它。
图片
活水大池塘
图片
夺食锦鲤
图片
18年前
池塘边的亲王
古树前有一个面积近5亩的大水塘,村屋绕塘而建。

华坑不近河涌,该水塘用来作涵养风水和养殖鱼类之用,池中水乃活水,引自山上的水圳,一池边赏鱼的大叔告诉我:“小时候我和小伙伴都在里头游泳呢。”

目前,这个池塘投放了一万条锦鲤,除了观赏,池塘的水还起着农田灌溉、应急、消防水池的作用。
原始森林鸡冠山
图片
鸡冠山自西往东,与龙头山相连相接,属同一山脉。一期约1.5公里,海拔160米。山顶景色优美,设有两个观景台。该山灌木为主,有树龄高达300年。带路的村民感叹到:“这是真正原始且从未开发的山,在5、60年代物质匮乏的时候,大家都舍不得砍倒一颗大树去救济生活。”

据说,村民正在对鸡冠山进行规划,不久后,在家门口就可以徒步爬山,沐森林浴、吸天然氧。
图片
亲王驾到 国际范天然村
正是因为华坑村民们的爱护,自然环境优美,四周被绿树森林环抱,污染少,居民环境意识较强,20世纪80年代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加上华坑村。成为优良的宜居村庄。

19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途经广州,其丈夫菲利普亲王率随员到访华坑村,到村民家及简氏公祠参观,这使生态村之名于社会上更为瞩目。

图片
孖巷
图片
仁和里
更楼后的孖巷
华坑现存的古建筑只有仁和里的更楼,始建于嘉庆年间,至今原址保留,乃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更楼位于仁和里巷口,更楼后一左一右有两条巷道,村民称之为孖巷。以前老人家常带着小朋友在这儿乘凉。
图片
佐君简公祠位于华坑大街9号,原建筑始建年份不详,清代建筑风格。后来在1985年进行了大面积的重修,基本上保持原有建筑特色,特别是屋檐下方的三层莲花灰塑,在乡村公祠中难得一见。
图片
简氏公祠坐南向北,原简氏宗祠原名“锡安堂”,始建年份不详,位于佐君简公祠旁,为三间三进灰瓦面建筑,清代建筑风格。由于长久没有修缮,柱基被白蚁侵蚀,原建筑在建国前已经十分破败。20世纪50年代被拆后改建成仓库。2006年,在“锡安堂”原址重建,新宗祠是仿清代建筑风格,三间三进。
图片
红房子大古仓
村民们称这片红色的古仓为“沙岭岗”,沿用了前生小山岗的名字。

70年代末,当时的社长简锐威带领着村民们从农耕转型到做物流,将山岗夷为平地,自投自建挖了一片地,盖了16座仓库。据说当年每户村民每年分红高达4万元。

这批仓库延用到2008年,由于单一化的旧式仓库已经没有存在的空间了,所以服务了40年的砖木结构仓库均被改造,目前仅剩7座原貌保留,神似红砖厂。

公众号ID:sure3sure
私想改变生活

欢迎追求有艺青年加入我们,一起嚼生活、嚼文化…

原创小文 | 文化赏析 | 知识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