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评点《武经七书》:兵法智慧与当下社会的深刻共通

 新用户38922816 2023-08-14 发布于北京

王阳明评点《武经七书》

在王阳明十四岁时,开始学习弓马之术,研读《三略》、《六韬》等兵法书籍。弘治十年五月,鞑靼达延汗进攻京师,边报紧急,京师举朝仓皇,推择将才,竟一时没有敢于应征的人。王阳明听说后感叹道:“武举之设得骑射击刺之士,而不收韬略统驭之才。平时不讲将略,想仓促之间获得将才,太难了!”

王阳明年二十六岁这年,回到了京师。开始用心钻研兵法,四处寻觅兵书,无一不精心研读。他认真研读和批注过《武经七书》,比较看重的是《司马法》,对于《孙子兵法》的批注最为精细。

盘子说:兵法,是将领接受天道的指引而统领三才、四时、万物来统摄六合、八荒的规矩,但情况瞬息万变。胜败的技巧,人心忧愁但是天道明显。天道有规律而人没有固定的规律,有规律的可以常胜但是没有规律的常败;天道没有情感但是人有情感,无情会失败有情。三才聚合变化,四时交汇流转,“万物皆备于我”,将领只是利用而已,或者说分离间之、包围堵之、疲劳之、扰乱之、打击摧毁等等,都是如此!六合,是将领的心所在;八荒,是战斗的队列所归。或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君命多有情感而无常,将不受的原因,是心思专一!瞬息万变的原因,是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静是道、地、法;动是天、人、技术。动静游离变化,就是趋势!所以瞬息而万变,是趋势!

以有规律应对没有规律,是反身诚实的意思;以无情驾驭有情,是强求自己而行的意思。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是诚实于道。

一、《孙子兵法》

始计第一

谈兵都说:“兵,诡诈之道,完全依靠阴谋取胜。”不知在阴没有被敌人能识破我的阴谋诡计,人眼睛不能看到我谋划的秘密,因为有掌握计算在没有开战之前。孙子开口便说“以计为首而寻求他们的实际情况”,这中较量与权谋策略计算,有多少神明巧妙在,所谓“根据有利的情况制定权宜之计”,“不可先传”的。

作战第二

兵贵“拙速”,要非临战而能速胜也,须知有个先着在,“以计为首而寻求他们的实际情况”是也。总之不欲久战于外以疲民耗国,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类这样。

攻谋第三

兵凶战危,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原因啊。

故孙子制作了《兵法》,首先说“未战”,其次说“拙速”,又说“不战,屈人兵”。只想用“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全”的一个字,争胜于天下。“上兵伐谋”,只是较量计谋而制胜罢了。“辅周则国必强”大概就在这里吧!

军始第四 “修道保法”,就是以五个方面为准则。其胜利也,“无智名,无勇功”,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啊。这真是能先做到“不可胜”,以“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只是形藏而不露罢了。

兵势第五 没有比天地、江海、日月、四时更正的了,但也没有比天地、江海、日月、四时更奇的了,为什么呢?只有无穷,只有不竭,只有“终而复始”,只有“死而复生”啊。从这看来,不变不化,就是不奇,“奇正相生,如环无端”〔二〕,就是兵势啊。任势就是不用作战就已经压倒敌人了,所以说以“正合”、“奇胜”。

虚实第六 苏老泉说:“有形势,就有虚实。”能做到较量与权谋策略计算,就能知道虚实;知道虚实,就能避开实而攻击虚,根据敌情取得胜利。“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微妙神奇,这乃是用兵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的原因吧!

军争第七 善于作战的人不作战,所以在军争中,寓含着不争的妙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分合为变”,“悬权而动”;必然要讲到避锐击惰;“以治”,“以静”,“无要”,“无击”,“勿向”,“勿逆”等话,所谓“较量计谋而制胜”的,就是说要详细审察啊。

不要只是能以不争胜争,而且也能不立即危险, 所以没有失利。

图片

第九变 从古以来有治人无治法。国家真得到“九变”的将领,那就对于“五利”、“五危”的苗头,什么不能明察计算,又有什么覆军杀将的值得忧虑呢?“明智的人考虑,杂于利害”,这正通到“九变”处,常常见到我们这里有可以依靠,而可以压倒诸侯了。

行军第九 “处军相敌”,是行军时事。“行令教民”,是未行军时事。然而先处军而后相敌,既然相敌而又无武进,所谓“立于不败之地”,而兵出万全者也。

第十地形 现在用兵的人,只为求名避罪一个念头先横胸臆,所以地形在目也不知道趋避,敌情我献也不知道觉察,如果真能“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单留一片报国丹心,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又何愁不能“计险阨远近”,而“料敌制胜”呢?

九地第十一 利用地形的原则来作战,并谈到“九地”的变通。“九地”中只谈“死地则战”,战争岂是容易谈论的吗?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对于军队,要像一个人的五指一样,做到行动一致,让每个人都能有“投之无所往”的思想准备,则没有不出死力的人。这样,不作战则已,一作战就会胜利。

火攻第十二 火攻只是兵法中的一种手段,用兵的人不能不知道,但实际上不能轻易使用。所以说:“没有利益就不行动,不能取得就不使用,不是危急就不要开战;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以因一时的气愤而出阵求战。”这才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原则。

用间第十三 用间和乘间不同,乘间是从敌人那里找到空隙进攻,用间则是让敌人为我所用。懂得这一方法,那么敌人的坚固防御阵地就无法阻挡我们了,我们就可以游刃有余地直取敌人的要害。总之,孙子用间是结束十三篇的压轴之作,寓意深远。有志于在当世成就事业的人,不可不仔细研读此书。

二、《吴子》

(自《开国》第一至《应变》第五无评)

励士第六 吴起把握时机和揣测对方的心理状态,确有成功的计谋和计划,都是真正可以实行的行动,所以开始用于鲁国就打败了齐国,纵然进入到魏国而打败了秦国。后来进入到楚国而使楚国屈服。亲身实践尝试,颇具成效。那孙子兵法比较吴子岂不深远,然而实际使用则难以施展了。想来孙子只是有意于写书成名,而吴子则是就具体行事而言的,所以他的效果如此。

三、《司马法》

(仁本第一无评)

天子之义第二

四、《李卫公问答》 (问答上、中卷无评) 问答下卷 李靖的书,总的来说是学习孙武、吴起的,但未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奥妙。然而,把它当作孙武、吴起的注脚也可以。

五、《尉缭子》 (自《天官》第一至《武议》第八无评) 将理第九 将领作为理官,专门重视审查囚犯的情况,使与良民有关联的囚犯也没有覆盆之冤,可以说这是“直接继承了《尚书·虞书·皋陶谟》中怜恤罪犯的宗旨”。(《原官》第十无评) 治本第十一 武禁和文赏,要知道文武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自《战术》第十二至《踵军》第二十无评) 兵教上第二十一 学习神乎其技,熟练的人不会在熟练者的门口停留。用兵的奇妙,全部来自于平时的训练。如果平时训练不素,一旦有急难,驱赶他们去赴敌,有听到金鼓就面变色的,看到旌旗就眼睛眩晕的,怎么能希望他们出死力而取胜呢?(自《兵教》下第二十二至《兵令》上第二十三无评) 兵令下第二十四 《尉缭》通篇只论形势而已。

六、《三略》 (《上略》无评) 中略 皇帝王霸四条,总是论述君臣之间相互交往的道理,而《三略》的化工特别提到这一点,中间直接说出“收揽英雄之心”一句话,最后又用“收揽英雄”一句话来总结,《三略》的主要思想,便能清楚地呈现在心中了。下略 开头便说:“恩泽惠及于民,贤人就会归附他。”结尾仍说:“君子迫切地推荐贤人。”确实没有超出“收揽英雄”这句话。七、《六韬》 文韬 文师第一 看“嘿嘿昧昧”一句话,而《六韬》的主要思想,已经能够清楚地理解了。武韬 (自《发启》第十三至《文伐》第十五无评) 用这十二节作为“文伐”,难道比“武伐”更加狠毒吗?对士气最打击的是志向,这怎能说是“文”呢?周文王是圣人,不用多说,即使是尚父姜太公的推荐表彰,怎么就变成阴谋取胜了呢?明明就是后世奸雄附会成书,读者能完全相信吗?梅林说:“养其乱臣,回崇侯虎是这样的人;进美女淫声,华氏女是这样的人;遗良犬马,骊戎的文马是这样的人。即使最后这一节,而太公姜子牙一身行事的,怎么能说是诬陷呢?龙韬 (自《王翼》第十八至《奇兵》第二十七无评) 五音第二十八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都是用五行来制伏强大。现在兵家也知道五行相克的规律,用来确定方位和时间,但是通过审听声音了解敌情,却没有人听说过。除非是聪明智慧、神勇善战的人,否则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兵征第二十九

“望气”的说法,虽然是虚妄的,但最终是有道理的。强弱的征兆,精神可以先看到。

农器第三十

古时候把兵力藏在农民之中,就是这个意思。没有战事的时候,我们的兵力就是我们的农民;有战事的时候,我们的农民就是我们的兵力。用闲逸来等待疲劳,用饱食来等待饥饿,不让敌人窥探到我们的虚实,所以能百战百胜。

虎韬 军用第三十一

兵器用具的数目,正好不怕详细,可以备查。

临境第三十六

梅林说:从这一篇到《垒虚》共七篇,内容相似,都是根据实际事务的法则,又有超出法则的计谋。

本篇原件由日本学者佐藤一斋所藏。卷首原有徐光启、孙元化、胡宗宪、茅震东的序言,发表于《阳明学报》第一七○号。另外东北图书馆也藏有明朱墨印本《武经七书评》。现在根据《阳明学报》移录。

校勘记

〔一〕 军始,《孙子十家注》本题名《形篇》。

〔二〕 如环无端,《孙子十家注》本作“如循环无端”。

〔三〕 之,原本作“能”,据《孙子十家注》改。

〔四〕 愠,原本作“惶”,据《孙子十家注》改。

〔五〕 坚坚,疑为“坚壁”之误。

〔六〕 开国,《诸子集成》本作“图国”。

〔七〕 纵,疑为“继”字之误。

〔八〕 回,恐系误衍字。

很久了,人们不再讲论兵法,却喜欢在宴席上谈论如何退敌,这不是很迂腐吗?然而天下也有掌握兵法要诀、辅佐国家决策的人,但这些人又像是在堂上除蟀,才发出声音,就被儿童识破,最终也没有人能理解,为什么呢?就像夏虫难以理解坚冰,斥鷃难以理解大鹏一样,思维难以达到。

明朝建立已经二百五十多年,开国有青田先生筹谋功勋,中兴有阳明先生平定叛乱。这两位先生的功绩,显赫地记在史册上。他们也能领悟《正合》、《奇胜》、《险依》、《阻截》等兵书,白天如飞毡般行动,夜晚如青宵般消失,人们无法窥视其奥妙。嘉靖年间,有胡公初筮官于姚邑,得到《武经》一编,这是阳明先生手批的遗留教泽。丹铅还新,话语多有妙悟,我略加研习。后来胡公总制浙、直,遇到倭寇警报,于是拿出过去所学作为应变之计,往往出奇制胜,使小敌畏惧。可见阳明先生对胡公的影响,就像黄石对张良,只是可惜这本书还未被人所重视。

这时我奉命练兵,有门人携一编《武经》来求见,说是从吴兴鹿门茅先生参与默林公幕府谋略中获得的,现在已经是他家藏的秘本。因为其世孙想刻版印刷,所以请我写序。我看阳明先生的手泽宛然尚在,感到自己碌碌无奇,愧不能成为先生的功臣。只是欢喜《正合》、《奇胜》、《险依》、《阻截》等书,实用且真实不虚。那么今天果然有掌握兵法要诀、辅佐国家决策的人吗?我又请用阳明先生的余烈来拭目以待,这本书或许可以成为筹谋辽东的人的一策之计。于是我写下了这篇序。

在天启元年岁辛酉重阳前一日,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奉敕训练新兵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徐光启撰。

我是一个不懂武学的人,但是我能读懂武学书籍。我从小就对武学感到好奇,后来放弃了其他一切嗜好,唯独对武学经常思考和练习,把它看作是除了科举学业之外的一门技艺。最近,我打算北上,在苕水之滨向朋友告别时,偶然从一位世交的弟弟生生氏的书案上看到了《武经》一书,我不禁感到兴奋和激动,于是打开阅读,发现这是王文成公亲手批注、胡襄懋公参阅的版本。这本书主要是以我们读者的思路去解读经典,而不是用经典来束缚我们;它借助于经典来揣摩武事,但不拘泥于经典。它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真正做到了既理解了孙武、吴起等军事家的精髓,又超越了他们。我想,文成公当年讨逆藩、平剧寇,功名盖天地,智谋冠三军,不过是从这本书的点滴中得到了启示并稍加实践而已。后来,襄懋公诛徐海、擒汪直,这些壮举也未必不是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帮助。

我想请生生允许我阅读这本书,但他不同意,说:“我的先父鹿门先生与襄懋公是同榜进士,他们互相友好,进入他的帐中参与谋略才得到了这本书,至今已经传了四代人了,他们相互告诫不要示人。”我说:“不是这样的!当今辽东的战事还没有平息,四川的祸患又遍及各地,当局的人恨不能让文成、襄懋两位先生从九泉之下回来重用他们。然而,既然两位先生不可能再出现,那么还好有两位先生的秘授之书可以广传开来,未必没有读其书如继其志的人。这样一来,文成公就不会死于昔日,襄懋公也会再次出现在今世。”于是我请求他把它刻版印刷,龙飞天启元年冬天。(录自佐藤一斋藏《武经七书》本)

阳明先生批武经序(胡宗宪)

我当诸生的时候,就艳羡阳明先生的理学功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恨不得生长在先生的家乡,拜在先生的门下,执鞭骑马与之同行。做官以来,有幸在姚邑任职,姚邑本来就是先生的故乡,因此得以见到先生的遗像,与门下弟子及子侄辈交往游玩,夙愿稍有实现的可能。有一天购买到先生遗书,其中有《武经》一编出示给我,认为这是先生亲手所批存留的。打开一看,批注的字迹还像新的一样。在先生不过是当时涉猎作为游乐的资本,在我们这些人看来可以想见先生。晚上退朝之后读它,觉得先生在教诲我们的时候不啻于面命耳提。我恭敬地加以珍藏,以表示不忘先生的教诲。嘉靖二十二年春天之初,新安默林山人胡宗宪在舜江公署随手记下。

【深度解读】

《武经七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军事著作,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审视,还流露出对于人文关怀的关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这本书记录了许多伟大的军事家的智慧和谋略。然而,在当下社会现实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启示。

《武经七书》所涵盖的兵法理念,与我们当下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孙子兵法》强调以计为首,反映出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必须善于思考和运筹帷幄的能力。而《吴子》中的“励士”一节则告诉我们在困难的境地中,要准确分析敌人的动向和心理,以便制定对策并取得胜利。

《六韬》中的“文韬”一节大胆提出了文武兼备的观点,这在当下社会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不仅需要具备军事才能,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和思考能力。只有通过文武双全,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尽管《武经七书》是一部古代的著作,但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启示仍然与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相通。通过对其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学习、借鉴其中的智慧,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