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4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某一昆虫种群中有紫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的,紫色(D)为显性性状。调查发现,种群中紫色个体中DD占50%,红色个体占种群的20%。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是(?)A.60%、
40%B.80%、20%C.50%、50%D.70%、30%2.下列对遗传学中的一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狗的长毛和卷毛是
一对相对性状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能不同C.性状分离是指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的现象D.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3.已知
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3∶1,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
a的种子数之比为(  )A.4∶4∶1B.1∶2∶1C.3∶5∶1D.13∶2∶14.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
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4B.1/2C.3/4D.15.下列
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分离现象原因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
表现,比例接近1∶1B.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若豌豆的株高与花色的
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也遵循分离定律D.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和的自交实验是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6.豌豆的黄色(Y)和绿色(
y)圆粒(R)和皱粒(r)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它们独立遗传。孟德尔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进行杂交实验,正常情况下,下列哪一
个不是该豌豆产生的配子(  )A.YYB.YRC.YrD.yr7.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到的DN
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碱基种类不同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脱氧核苷酸排
列顺序不同C.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D.不同人体内的DNA空间结构不同8.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孟德尔遗
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发生时期分别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减数第
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9.下列有关遗
传学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B.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隐性性
状:指生物体根本表现不出来的性状D.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10.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
例为1 : 1,原因之一是(?)A.雌配子:雄配子=1 : 1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 : 1C.含X染色体的精
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 : 1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 细胞=1 : 111.蜜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蜂王和工
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2n=32),工蜂不育,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等工作,蜂王专职产卵。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
蜂,雄蜂通过特殊的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如图。一只雄蜂和蜂王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不考虑基因
突变和交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只蜂王的基因型是AaBbB.雄蜂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C.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
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D.精子形成过程中,雄蜂的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只有16条染色体1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蓝细菌中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五种碱基分子及两种五碳糖C
.DNA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碱基配对的类型是不完全相同的D.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就是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13.下
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家系图,研究人员采集其部分家系成员的DNA,并对该病相关基因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400bp)进行PCR扩
增,然后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HhaⅠ对其切割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B.该病相关的正常基因片段含有限制酶HhaⅠ的识别序列C.Ⅲ-2进行产前诊断时,判断其患病概率需参考胎儿的性别D.Ⅱ-1和
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婚配,其后代一般都是正常的14.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转化R型菌的机理为:特殊生长状态的R型菌分泌细胞壁自溶素
(对细菌其他成分无破坏作用)破坏部分细胞壁,暴露出内部的细胞膜。少量S型细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被解旋
成两条单链DNA,其中一条进入R型菌并替换相应片段,一条在细菌外被分解为核苷酸。随着细菌的繁殖,后代出现S型菌和R型菌两种类型的细
菌后代。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型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可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B.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
混合,不能产生R型菌和S型菌两种细菌后代C.R型菌转变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细菌后代中的S型菌主要来源于S型菌的
分裂15.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艾弗里实验证
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对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基本没有影响D.赫尔希和蔡
斯实验中释放的T2噬菌体绝大多不含32P标记,均不含35S标记16.粪便DNA标记重捕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DNA,根
据DNA的特异性序列来确定种群的个体及数量,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个体的粪便数据中,其中任何一次记为标记,其它看作是该个体的重捕
,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关于该标记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粪便DNA标记重捕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
确可信B.粪便DNA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警觉性高,不易为人类观察到的兽类种群C.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标记重捕法标记物对动物的干扰D.若调查
对象为大型濒危动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17.鹅膏蕈碱是一种来自毒蘑菇的环状八肽毒素,但一定浓度的鹅膏蕈碱对脑胶质
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鹅膏蕈碱可与RNA聚合酶Ⅱ、RNA聚合酶Ⅲ形成复合物,抑制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Ⅰ对其不敏感。RNA聚合酶Ⅰ
、Ⅱ、Ⅲ参与转录的产物分别是rRNA、mRNA、tR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鹅膏蕈碱含有七个肽键且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
一个羧基B.人体细胞中三种RNA聚合酶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细胞核C.鹅膏蕈碱不会影响人体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D.鹅膏蕈碱可以作为RNA
合成抑制剂用于治疗脑胶质瘤18.下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此细胞中基因a是(?)A.交叉互换而来B.基因突
变产生C.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D.染色体数目变异产生19.某品种鼠兔的体表斑纹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基因型与斑纹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基因型HDHD、HDHS、HDHTHSHS、HSHTHTHT、HTHZ斑纹纯褐色花斑面部、尾部白斑A.复等
位基因的形成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复等位基因通常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HD>HT>HS
>HZD.推测基因型为HSHZ的鼠兔体表斑纹表现为花斑性状20.人类视网膜上有编码红、绿色觉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二者发生片
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则会导致表达异常,出现色弱或色盲。如图所示为影响色觉的机理及某个红绿色盲家族的系谱图,其中I-1和I-2均为色觉
正常的纯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家系的遗传不符合典型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B.若Ⅱ-1的色觉基因组成为,则Ⅰ-l
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上发生片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并传递给Ⅱ-1C.若Ⅲ-2的色觉基因组成为,则其红色觉正常,绿色觉色弱或色盲D.若红、
绿色觉基因编码的感光色素有96%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说明二者可能由同一色觉基因通过基因突变产生21.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DNA分子复制时,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会引起基因数目增加B.基因重组是产生新基因型的重要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
源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方向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品质的需求越来越严格,且量的需 求越来越大。进而,育种方面的研究就越来越被人类重
视。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育种可以创造新的基因B.杂交育种均能产生新的物种C.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D.单
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23.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10只、60只和30只,则A、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40%、60%B.62%、38%C.80%、20%D.60%、40%24.豁眼鹅是一种眼睑残缺的鹅,正常
眼对豁眼为显性,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鹅和豁眼雌鹅杂交得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中豁眼与正
常眼的比例为1∶1B.雄鹅与亲本雌鹅杂交可得到豁眼雄鹅C.正常眼雌鹅的基因型有2种D.雌雄鹅相互交配,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
25.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到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培养基中只
有R型细菌生长B.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DNA酶不是遗传物质C.该实验加入DNA酶后,使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失去了转化活性D.此实验是
艾弗里对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26.下图表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DNA复制方式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轻带表示14N-14N的DNA分子B.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细菌繁殖三代后取样,提取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三
条条带D.若将DNA双链分开来离心,则b、c两组实验结果相同2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玉米
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B.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不相同的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28.下图是
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引起基因pen发生突变B.基因pen的突变
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昆虫产生抗药性前后,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而基因频率不变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
隔离29.东北虎和华南虎是我国野生虎的两个亚种,自然条件下两种虎之间很难进行基因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虎和华南虎很
难进行基因交流的原因是存在生殖隔离B.长白山地区所有东北虎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东北虎等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
性的增加D.与华南虎相比,东北虎更能适应寒冷环境是定向变异的结果30.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在芨芨草上
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反映繁茂程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芨芨草、伯劳鸟和布氏田鼠构成了生物群落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会显著降低芨芨草的盖度C.布氏
田鼠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协同进化二、综合题31.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
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
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____________,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填字母)__________,染色体与D
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填字母) ______________。(2)图甲中B处于___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
是_____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
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图乙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32.玉米是我国
乃至全球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植株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同时也存在只有雄花序的雄株和只有雌花序的雌株。玉米的性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
等位基因(E/e和T/t)控制;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仅有T而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t隐性纯合时,表现为雌株。
(1)选取雌雄同株纯合子和雌株进行杂交,获得F1后自交得到F2。若F2中不出现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若F
2中出现3/16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2)若一雄株与一雌株杂交,子代中雌株占1/2,则亲本可能的基因型
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基因型组合)。(3)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可有效降低玉米种植中的劳动总量。草甘膦是目
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EPSPS基因是常用的抗草甘膦基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EPSPS基因某条链的末端序列如下图:采用PC
R技术获取和扩增EPSPS基因时,所需要的两种引物序列分别为__________(标出5''和3''端)。②下表为相关限制酶及其识别序
列,图2为经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及末端(除黏性末端序列外,其他碱基序列省略),图3为所使用的质粒,其中Tetr、Ampr为标记基因。
限制酶BamHIBclISmaISau3AI识别位点及切割位点-G↓GATCC--T↓GATCG--CCC↓GGG--↓GATC-
据图3可知,将EPSPS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方法为__________;对质粒进行酶切应选用的两种限制酶为__________。③用
重组质粒转化玉米幼胚后,向培养基中加入草甘膦筛选出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幼胚。提取培养后的植株DNA,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从玉米
细胞提取DNA过程中,加入预冷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④下表为鉴定含EPSPS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
4种方法检出的含EPSPS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检测对象检测目标检出的含G基因
植株的比例PCR扩增基因组DNAEPSPS基因X1分子杂交总mRNAEPSPS基因转录产物X2抗原—抗体杂交总蛋白质EPSPS基因
编码的蛋白质X3喷洒除草剂幼苗抗草甘膦幼苗X433.下图表示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
、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2)若将①放在14N的环
境中复制4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N的占子代DNA分子总数的比例为_____。若该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具中有腺嘌呤2
60个,则第4次复制时消耗的胞嘧啶的数目为_____。(3)⑤转运的物质⑦对应的密码子是_____。34.据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对
330,000株新冠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发现很多病毒发生了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是一种以单股正链RNA(+RN
A)作为遗传物质的RNA病毒,病毒的RNA可以直接作指导合成__________,同时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复制自身
RNA,最终蛋白质和新合成的RNA组装为新的病毒颗粒。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
_____。(2)新冠病毒能通过__________这一可遗传变异产生新毒株,为它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从遗传物质的结构上分析,新冠病
毒具有极强迅速变异能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遗传学家认为,有些突变对进化的意义不是太大或根本没有
什么意义,有些突变意义较大,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
认为,阻断病毒的传播可以在一定适度上降低其变异频率。请从新冠病毒生活史途径分析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35
.图1为某雌性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
NA分子的含量;图3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细胞有__
____个四分体,c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分裂中期。d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a-
e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2)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状态时的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_____时期,图1中的细胞c对
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时期。(3)图3中过程①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D、E、F和G
需要再经过__________才能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参考答案1.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种群中紫色个体中DD占50%,而紫色个体的基因型有DD和Dd,说明二者的比例为1∶1,其中红色个体占种
群的20%,可得出种群中DD占40%,Dd占40%,dd占20%,可以计算得出,D基因频率为40%+40%×1/2=60%,d基因
频率为40%,A正确。故选A。2.B【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
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能不同,
B正确;C、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类型的现象,C错误;D、隐性性状是指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一代生物体没有表现出来的性
状,D错误。故选B。3.D【分析】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基因型为AA的豌豆后代都是AA,而基因型为Aa的豌豆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AA、Aa、aa的个体。【详解】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3∶ 1,即AA占3/4,
Aa占1/4,因为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的自交,可知3/4AA自交子代全部是3/4AA,1/4Aa自交后代中,AA=1/4×1/
4=1/16,aa=1/4×1/4=1/16,Aa=1/4×1/2=1/8,故AA共有AA=3/4+1/16=13/16,所以子一
代AA、Aa、aa种子数之比为13/16: 1/8:1/16=13∶ 2: 1,ABC错误,D正确。故选D。4.A【分析】金鱼草的
红花与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对a为不完全显性,即AA和Aa的表现型不同。【详解】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
为不完全显性,说明红花的基因型是AA,白花的基因型是aa,基因型Aa是第三种性状。让红花金鱼草AA与白花金鱼草aa杂交得到F1的基
因型是Aa,让F1Aa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所以F2中红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4,A正确
。故选A。【点睛】5.C【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
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
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解释实验现
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而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表现,比例接近1∶1,属于验证过程,A错误;B、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即是对测交实验的结果的推测,即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
接近1:1,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建立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基础上的,因此若豌豆的株高与花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也遵循分
离定律,C正确;D、孟德尔验证假说是做了测交实验,而不是自交实验,D错误。故选C。6.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
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的配子有4种:YR、Yr、yR、
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正常情况下,YY不是该豌豆产生的配子,A错误,BCD正确。故选A。7.B【分析】1、DNA
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
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
核苷酸虽只有4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
4n种)。3、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
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相同都是
A、T、C、G,A错误;B、DNA指纹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所以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数
目、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D、不同人体内DNA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B。8.C【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实质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详解】等位基
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
确,ABD错误。故选C。9.C【分析】1、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2、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
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4、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相同
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5、等位基因: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详解】A、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
基因叫等位基因,A正确;B、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B正确;C、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
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D、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
融合,D正确。故选C。10.C【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是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
Y,如哺乳动物、果蝇等。【详解】A、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如以人为例,男性一次可以产生几亿个精子,而
女性一次一般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所以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雄性个体形成的配子中含X的配子:含
Y的配子=1:1,而雌性个体形成的配子全部是X,没有Y,B错误;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XX)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全部是
X,雄性个体(XY)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X和Y,这两种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所以产生的两种性别的个
体比例为1:1,C正确;D、在XY型性别决定中,卵细胞是雌性个体产生的,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因此不会产生含Y染色
体的卵 细胞,D错误。故选C。11.D【分析】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2n=32),即两者的体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由此可见,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组数决定的。【详解】A、未受精的卵发育
成雄蜂,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ab,产生了四种配子,蜂王的基因型是AaBb,A正确;B、由题图可知,雄蜂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不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且染色体组成与该雄蜂相同,C正确;D、雄蜂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后期着丝粒分
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32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D。12.C【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膜;DN
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是RNA。【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线粒体和
叶绿体,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细胞器,没有核酸,B错误;C、DNA在转录时以DNA 为模板形成RNA,配对
类型有A-U、C-G、T-A,翻译时,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配对类型有A-U、C-G,可知在转录和翻译的过
程中碱基配对的类型是不完全相同的,C正确;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对这些病毒而言,基因就
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错误。故选C。13.C【分析】据系谱图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系谱图和电泳结果可知,含
有400bp片段表示含有异常基因,含有200bp片段表示含有正常基因。【详解】据图可知,Ⅱ-2和Ⅱ-3都表现正常,生出Ⅲ-1患病,
且是女孩,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Ⅲ-3
患病,基因型为aa,则说明400bp片段为异常基因a,显然基因a没有被切割,那么200bp应该是正常基因A,正常基因A应该含有Hh
a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被切割形成2个200bp的片段,B正确;C、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概率相同,因此判断
其患病概率无需参考胎儿的性别,C错误;D、据电泳结果可知,Ⅱ-1基因型为AA,和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性(aa)婚配,后代基因型都是A
a,一般都是正常的,D正确。故选C。14.A【分析】1、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详解】A、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植物细胞的细
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R型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不能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A错误;B、由于只有特殊生长状态的R型菌能
够分泌细胞壁自溶素,而S型细菌不能分泌细胞壁自溶素,故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不能产生R型菌和S型菌两种细菌后代,B正确;C
、S型细菌的DNA的其中一条链进入R型菌并替换相应片段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D、细菌后代中的S型菌主要来源于S型菌的分裂,D正确。
故选A。15.D【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
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
性物质。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
,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
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
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详解】A、格里菲思证明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
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
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会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标记的,T2噬
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用35S标记的,用这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将遗传物质DNA注入大肠杆菌
,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故子代T2噬菌体有少数被32P标记,绝大多不含32P标记,均不含35S标记,D正确。故选D。16.
D【分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
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DNA粪便标记重捕法通过DNA的特异性而可确定到个体,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可信,A正确;B、粪便DNA标
记重捕法对动物没有损害不须做标记,适用于警觉性高,不易为人类观察到的兽类种群,B正确;C、传统的标记重捕法因需对调查动物做标记而造
成损伤,或因标记物过于醒目而易被天敌捕食,粪便DNA标记重捕法可避免此类问题,C正确;D、对大型濒危动物宜选用逐个计数法,D错误。
故选D。17.D【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鹅膏蕈碱可以抑制mRNA、tRNA的转录过程,但对rRNA的转录无影响。【详解】A、鹅膏蕈碱
是环状八肽,含有八个肽键,除R基外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A错误;B、人体细胞除了细胞核,线粒体中也能转录,三种RNA聚合酶发挥作用
的场所不一定是细胞核,B错误;C、鹅膏蕈碱虽然不影响rRNA的转录,但影响mRNA、tRNA的转录会影响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
C错误;D、鹅膏蕈碱对脑胶质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从其抑制转录的性质推测是作为RNA合成抑制剂,D正确。故选D。18.B【分析】可遗
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细胞中较大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应该均含有基
因A,因此基因a的出现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D【分析】分析表格可知:HD相对于HS、HT是显性
,控制纯褐色;HS相对于HT是显性,控制花斑;HT相对于HZ是显性,控制面部、尾部白斑;因此,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HD>H
S>HT>HZ。【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一个基因可以向着不同的方向突变,从而形成复等位基因,A错误;B、复等位基因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错误;C、据表中信息可知HD相对于HS
、HT是显性,控制纯褐色;HS相对于HT是显性,控制花斑;HT相对于HZ是显性,控制面部、尾部白斑;因此,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
系为HD>HS>HT>HZ,C错误;D、由于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HD>HS>HT>HZ,故基因型为HSHZ的鼠兔体表斑纹表
现为花斑性状,D正确。故选D。20.B【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患者男多女少的特点,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患病。【详解】A、伴X
染色体隐性病的女患者儿子和父亲必患病,图2中不符合该特点,A正确;B、色觉基因在X染色体上,Ⅰ-1的X染色体不会传给Ⅱ-1,B错误
;C、根据题干分析,该图所示的红色色觉基因未出现嵌合体,红色觉正常,而绿色觉基因出现了嵌合体,绿色觉色弱或色盲,C正确;D、若红、
绿色觉基因编码的感光色素有96%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说明二者对应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本相同,可能由同一色觉基因通过基因突变
产生,D正确。故选B。21.D【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
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DNA分子复制时,基因中碱基对的
增添会引起基因突变,但不改变基因的数量,A错误;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C、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方向是不定向的,C错
误;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但染色体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D。22.
D【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
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
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不能创造新的基因,A错误
;B、植物与动物杂交育种只能获得新品种,但不能获得新物种,B错误;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D、与常规育种相比,单倍体
育种的优点是可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D。23.D【分析】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该基因的基因频
率。【详解】A基因频率=A的基因个数/总基因数,AA含有2个A基因,Aa含有1个A基因,故A的基因频率=(30×2+60)/200
=0.60,即60%;a的基因频率=1-0.60=0.40,即40%,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B【分析】根据题意,假设相
关基因为A和a,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两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为
正常眼。【详解】A、亲本的基因型是ZAZA×ZaW,则F1的基因型为ZAZa、ZAW,都表现为正常眼,A错误;B、F1雄禽的基因型
为ZAZa,与亲本豁眼雌禽ZaW杂交,可以得到豁眼雄禽ZaZa,B正确;C、F1正常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基因型只有1种,C错误
;D、F1的基因型为ZAZa、ZAW,相互交配,F2中正常眼:豁眼=3:1,D错误。故选B。25.B【分析】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
外转化实验是为了探究S型细菌中含有的“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而进行的,其过程是: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
、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
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
转化活性。实验表明,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而“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DNA。【详解】AC、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
物加入到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DNA被DNA酶催化水解,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该实验的培养基中只
有R型细菌生长,同时也说明该实验加入DNA酶后,使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失去了转化活性,AC正确;B、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DNA是遗传
物质,B错误;D、此实验是为了探究S型细菌中含有的“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而进行的,是艾弗里对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D正确
。故选B。26.C【详解】两条链都含14N的双链 DNA密度最小,位于轻带,A正确;图示DNA复制过程,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B正确;细菌繁殖三代后取样,提取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了轻带和中带,没有重带,C错误;若将DNA双链分开
来离心,则b、c两组实验结果相同,都是一半在重带,一半在轻带,D正确。【点睛】本题以细菌为素材,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
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表中实验结果,根据结果推测DNA复制方式,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
层次的考查。27.D【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
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成对存在,A错误;
B、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B错误;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
别,如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D、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D正确。故
选D。28.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
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pen基因突
变发生在杀虫剂使用前,A错误;B、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因此基因pen的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
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29.B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
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条件下,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很难进行基因交流,
两者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C、捕食者可以吃掉被
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且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从而为其他物种的生存留出空间,因此客观上
讲,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C错误;D、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B。30.A【分析】群落是指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
物的集合,不是各种生物的简单堆积,而是在长期的相互选择中形成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当地的环境有适应性。【详解】A、生物群落指的使
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而芨芨草、伯劳鸟和布氏田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而不能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B、图中实验数据显示,在
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会显著降低芨芨草的盖度,B正确;C、栖息在芨芨草上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据此可推
测,布氏田鼠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C正确;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在相互选择中实现了协同进化,因而通过自然选
择形成了对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征和生活习性,D正确。故选A。31.(1) A AC B(2) 减
数第一分裂后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3) 5~8 受精作用【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
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
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0~8表示减数分裂
;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丝分裂。(1)由以上分析可知,A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C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细胞和C细胞
中丝点都发生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AC;A和C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之比为1:1,B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
NA之比为1:2,故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B。(2)图甲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
母细胞;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3)减数第一次分裂
过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8:减数第一次
分裂结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整个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乙中8处由于受精作用使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导致染色体与DN
A数量加倍。32.(1) EETT×EEtt EETT×eett(2)eeTt×Eett或eeTt×eett或ee
Tt×EEtt(3) 5''-CTTGGATGAT-3''和5''-TCTGTTGAAT-3'' 农杆菌转化法 B
clⅠ和SmaⅠ 析出DNA(使DNA形成沉淀) X4、X3、X2、X1【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E和T同时存在时
,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则E_T_为雌雄同株,eeT_为雄株,E_tt或eett为雌
株。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
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
一样。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如果用一种限制酶来切割目的基因两端和质粒时,目的基因两端以及质粒会出现相同的末端。这样在构建基因
表达载体时,会出现3种情况: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运载体、运载体—运载体,这样会出现自身环化现象,因此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
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详解】(1)根据题目信息,纯合的雌雄同株基因型是EETT,纯合雌株基因型是EEtt或eett,若
F2中没有雄株的出现,说明F2中不会出现eeT_,那么亲本中不会有e基因,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EETT和EEtt,F1基因型为EET
t。仅有T而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若F2中出现3/16雄株,即F2中eeT_占3/16,可以推F1为EeTt,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EETT×eett。(2)若一株雄株(eeT_)与一株雌株(E_tt或eett)杂交,后代雌株(E_tt或eett)占1/2,则亲
本雄株基因型一定为eeTt,故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Tt×Eett或eeTt×eett或eeTt×EEtt。(3)①利用PCR扩增
目的基因时,需要与模板的3''端(-OH端)结合,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据图可知,采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EPSPS基因,需要使用
的引物序列为5''-CTTGGATGAT-3''和5''-TCTGTTGAAT-3'';②由图3可知,重组质粒中含有T-DNA,据此可知将
EPSPS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需要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切割出相同的末端,图示BamHI会破坏目
的基因,故若对质粒进行切割时,选用的两种酶为BclⅠ和SmaⅠ;③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向滤液中
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加入预冷的酒精的目的是析出DNA(
使DNA形成沉淀);④G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G基因),不一定转录形成mRNA(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G基因转录
产物),转录形成的mRNA不一定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不一定表现
出抗除草剂性状(通过喷洒除草剂鉴别抗除草剂的幼苗),所以4种方法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X4、X3、X2、X1。3
3.(1)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细胞核(2) 1/16 1920(3)UUC【分析】图中a表示D
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1)a过程为DNA复制,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过程为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由图可知,①中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若将①放在14N的环境中复制4次,可得16个子代DNA分子,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
,其中只有1个含有15N,故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N的占子代DNA分子总数的比例为1/16。若该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具
中有A腺嘌呤260个,则T=260个,C=G=240个,则第4次复制时增加8个DNA分子,消耗的胞嘧啶的数目为8×240=1920
个。(3)有图可知,⑦对应的密码子是UUC。34.(1) 蛋白质 RNA复制酶(RNA聚合酶)(2) 基因
突变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3) 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生物的性状,
有些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性状,则意义不大或没有意义;有些突变会影响生物的性状,则意义较大 通过阻断病毒的传播可减少其在细胞中的
增殖次数,从而降低遗传物质复制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变异频率【分析】1、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以
自身(+RNA)为模板先合成(-RNA),再合成(+RNA),然后以(+RNA)为模板翻译出病毒蛋白质,最后病毒蛋白质与(+RNA)组装成子代病毒。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产生生物的多样性。(1)+RNA病毒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包括RNA复制酶),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复制自身RNA,最终蛋白质和新合成的RNA组装为新的病毒颗粒。故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 。(2)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新冠病毒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毒株,为它的进化提供原材料。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这是新冠病毒具有极强迅速变异能力的原因。(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生物的性状,有些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性状,则在自然选择中意义不大或没有意义;有些突变会影响生物的性状,则意义较大。病毒在繁殖的时候,遗传物质进行复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通过阻断病毒的传播可减少其在细胞中的增殖次数,从而降低遗传物质复制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变异频率。【点睛】本题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介绍,考查考生对病毒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以及从题干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35.(1) 0 有丝 极体/第二极体 bce(2) III、IV I(3) 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变形【分析】1、分析图1: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分析图2:Ⅰ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Ⅱ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Ⅲ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3、分析图3: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BC为次级精母细胞,DEFG表示精细胞。【详解】(1)a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四分体,所以a细胞有0个四分体;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是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细胞质平均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第二极体)。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bce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状态,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不分裂的细胞或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了配子,所以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状态时的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III(分裂间期、不分裂的细胞)、IV(配子)。图1中的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I时期(Ⅰ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3)图3中过程①是精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细胞适度长大,准备进入减数分裂,D、E、F和G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成熟的精子。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