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粒灸在外科痈疽的应用

 东哥闲话 2023-08-14 发布于福建

  

麦粒灸在外科痈疽的应用 

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晋末刘涓子撰

南齐龚庆宣整理

该书对麦粒灸治疗外科痈疽

作了详细的记载,

如第四卷《相痈疽知是非可灸法》篇中

除了记载对可灸痈疽的辨别方法外,

还记载了施灸的具体部位、顺 序及壮数,

强调“宜善察之,欲知是非,

重按其处,是便隐,

复按四边,比方得失,

审定之后即灸”。

施灸的部位和数量是:

“第一便灸其上二、三百壮,

又灸四边一、二百壮。

小者灸四边,

中者灸六处,

大者灸八处。

其施灸部位大多是在痈疽患部的中心或四周施灸,

是一种局部取穴法,

且以阿是穴居多,很少用远道取穴 法。

施灸剂量也较大,动百壮以上,

如:“治痈、发背、发房初起……其上赤处灸百壮”,

即在痈疽中心部施灸。 

该书还提出了

“痈疽初发并宜灸,脓成宜针”的治疗原则。 

“初患肿,三日内灸,生;

八日内脓成,针烙导引之,生。

所谓生, 即指治疗有效而无变证,

而三日内、八日内则是用灸或针刺的最 佳治疗期。

书中认为,痈疽之类发病较快,宜尽早治疗,

而病疽的早期,则只适宜用灸法,

故《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在《杂疗》中

对灸法早用与迟用的结果作了具体记载:

“早觉有患,当早灸。

凡患初起一二日,十灸可十活;

三四日,十灸可七活;

至五 日、六日,十灸三四活,

过六日便不可灸灸。

并诚告医生与患 者:

“早灸为妙,万物自误,贻害非细。”

确实,某些外科痈疽发病 较急,传变尤快,

倘若延误灸疗时机,

则易发生“火毒内攻”的危证,

此为痈疽抢疡的大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